中國式結婚成本,當中國式婚禮在一個個年代中逐步演變,當這愛的接力棒如今傳到“80后”手中,人們不禁感嘆現在的我們“婚不起”,網友計算中國人的結婚成本30年來增長了數千倍,讓許多“80后”都覺得無奈。
中國式結婚成本
中國式結婚成本 - 現象
中國式結婚成本,結婚對于兩個相愛的人來說,無疑是一件非常甜蜜的事情,但曾幾何時,這份甜蜜卻開始變得異常沉重。買房、買車、拍婚紗照、辦婚禮,每一項“甜蜜因子”的背后都需要大筆資金的支持。“婚不起”,漸漸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共同感受。
中國式結婚成本 - 社會現象
在日趨昂貴的“中國式結婚”面前,越來越多的新人們愈加覺得囊中羞澀。據調查顯示86%的被訪新婚夫婦月收入不到8000元,其中絕大多數的月收入不到5000元。結婚錢父母出已經成為時下很多新婚夫婦應對巨額花銷時的首要選擇。大約有47%新人結婚費用的20%至60%來源于父母支持,其中更有14%的新婚青年,其結婚消費的80%至100%靠父母資助。
很多網友曬自己所在城市的“娶親”成本,根據各地網友的曝曬,2011年中國十大城市娶老婆成本排行榜新鮮出爐。深圳以208萬位居榜首,北京上海緊隨其后。南京和蘇州也上了榜,分別以102.8萬和94.4萬排在第六和第七。這個排行榜的各項費用中,婚房占據了絕大部分的比重,買不起婚房成了不少年輕人心中的痛。
中國式結婚成本 - 結婚成本
第一個關鍵詞“婚不起”,真是婚不起,把所有程序都走完,差不多像是被剝了一層皮,有些父母父母親在老家務農,并沒有什么積蓄,如果要結婚,最后還是得靠兩個人自己,結婚開銷的大頭由自己承擔,結婚要去雙方父母家,路費還要進行婚慶常規程序,為了盡可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開支,粗算了準備10萬元左右搞定這樁喜事。
第二個關鍵詞自然就是“貴”。一對新婚夫妻在杭州擺的15桌婚宴就花了6萬多元,再加上5萬元的煙酒、近2萬元首飾、親戚來杭州參加婚禮加游玩的近3萬元接待費,最后跑完這場婚禮“馬拉松”,小兩口整整花了21萬多元錢。
第三個關鍵詞“面子”:雖然在結婚過程中,兩人找朋友借婚車、沒有買鉆戒,一再告訴自己要省一點再省一點,但是另一方面“畢竟一輩子就結這么一次婚”、“不體面的話,親戚、朋友、同事難免說閑話”等聲音一再充斥耳邊,最終兩人的支出一次次超出預定范圍。
中國式結婚成本 - 高端消費
溫州
并不只有經濟條件一般的人才喊“婚不起”,有錢人似乎也有他們的煩惱。不久前一位溫州老板就向朋友抱怨給兒子辦婚禮辦不起,因為女方送男方一輛寶馬X5,所以男方訂婚出的禮金是52萬元;到香港訂購首飾和衣服,女方出了18萬元,男方出了15萬元,婚宴設在一家排場很大的五星級大酒店,總的費用加起來要180萬元,還不算現成的房子,去年大兒子結婚也花了差不多150萬元。而事實上這樣的費用支出放在溫州高端婚慶市場并不算什么,難怪這位老板連連感慨,現在自己賺錢的速度,還真是趕不上兒子結婚花錢的速度。
上海
上海一對小夫妻在微博里曬出婚禮賬單,顯示除去房、車,雙方合計花了32萬元,引起社會極大共鳴和反響。
杭州
在杭州,男性的婚姻成本大約為250萬元。其中包括100平方米的房子,以杭州兩萬元/平方米的均價,需要200萬元。裝修20萬元,辦喜酒10萬元,以及其他必要開支20萬元,如戀愛成本、度蜜月等。假設男方自有存款30萬元,年收入以10萬元計算,(250-30)/10=22年。最后得出結論為:男方傾其所有+不吃不喝工作近22年=討一個杭州中等條件的老婆的成本。
中國式結婚成本 - 專家觀點
結婚奢侈風越刮越厲害,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很大關系。婚禮作為兩個人愛情的結晶值得紀念,但是說到底只是一個形式而已。婚姻生活是實實在在的。一味地追求婚禮的奢華,過多透支財力,必然會影響到婚后的生活。新人特別是家長應該更理性地面對這一問題,不能盲目跟風。為了“面子”和虛榮心而不惜重金打造奢華婚禮的做法,并不可取。
現實中高昂的婚戀成本之下,年輕人結婚方式選擇的兩極分化日趨明顯。一部分人選擇啃老,另一部分則直接選擇裸婚。據《2011年“情人節”婚戀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對于裸婚持反對意見只占33.9%,也就是說大多數的人對于這種形式都報以支持,或者并不反對。對于當下許多適婚男女而言,裸婚或許已成為迫于婚戀成本過高的一種有效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