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叫……”的文體,被網(wǎng)友稱為有種體,網(wǎng)友們用這種新的網(wǎng)絡文體,演繹各種風趣的方言。微博上“有種體”已經(jīng)成了一個熱門話題,各地網(wǎng)友按照這個格式在后面不停續(xù)文。2011年06月15日于新浪微博博主KrisFish微博上首出,并由《武漢晨報》在2011年6月17日首次頭版刊登,引來各地方言“有種體”網(wǎng)絡關注。
有種體
簡介
在湖北武漢的“有種…叫…”,用武漢話表述:如有種飲食叫“奇飯”(“吃飯”的譯音),有種掩飾叫“冒得四”(譯音,原意:沒事),有種掃地工具叫“條駒”(譯音,原意:掃帚),有種小吃叫“樂干面”(譯音,原意:熱干面),有種罵人叫“個板馬”(譯音,原意:操…),有種惡心叫“沃心”(譯音,原意:寒磣),有種失敗叫“掉得大”或“掉底子”(原意:丟臉或損失很大),有種厲害叫“雜食”(“扎實”的譯音,原意:不錯、厲害(褒義詞)),有種調(diào)情叫“媒”或“醒到媒”(譯音,原意:裝嫩、撒嬌),有種放縱叫“窩尿”(譯音,原意:撒尿),有種帥哥叫“體面苕”(原意:長得好看但很笨),有種夸獎叫“四辣個四”(“是那個事”的譯音,原意:還不錯、的確有兩下),有種佩服稱呼叫“火姐”(“伙計”的譯音,原意:一種稱呼),有種期待叫“你跟勞資等島!”(“你給老子等著”的譯音,原意:走著瞧!)……
在江蘇南京的“有種…叫…”,用南京話表述:有種姑娘叫潘西(意指:小靚女),有種小伙叫小桿子(意指:小帥哥),有種特殊人群叫活鬧鬼(意指:不務正業(yè)),有種社交叫劃水(意指:蹭飯之道)……。聽著這些“南京特色”的方言是不是很親切?這樣一種語式這幾天開始在網(wǎng)上瘋狂流傳,現(xiàn)在微博上“有種體”已經(jīng)成了一個熱門話題,南京人按照這個格式在后面不停續(xù)文,“有種飲食叫撮一頓;有種肉麻叫臆怪”……
“有種體”又開始向“縱深”擴散,然后有了“在上海,有種……”“在武漢,有種……”“在杭州,有種”……有些語言只有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才懂,所以“有種體”書寫的是一個地域內(nèi)的熟悉感、認同感,同時也在梳理這個地方的語言文化。
起源武漢
2011年06月15日于新浪微博博主KrisFish微博上首出,并由《武漢晨報》在2011年6月17日首次頭版刊登,引來各地方言“有種體”網(wǎng)絡關注。
《武漢晨報》在2011年6月17日,新聞標題《“漢話微博體”引發(fā)網(wǎng)絡大接龍》“【漢話微博體】有一種方言叫武漢話 ”(漫畫/彭翠琳)
2011年06月15日19點45分,這條武漢方言一出現(xiàn)在微博上,立馬引起博友們的瘋狂接龍。截至記者發(fā)稿,短短24小時,已被轉(zhuǎn)發(fā)萬余次。
《武漢晨報》在2011年6月18日追蹤 《“漢話微博體”引發(fā)網(wǎng)絡大接龍》報道助推網(wǎng)絡大接龍近3萬博友轉(zhuǎn)發(fā)原帖
發(fā)這條微博的博友KrisFish姓余,今年25歲,是地地道道的武漢男伢,自稱6歲以前住在武昌,在曇華林、中華路的小巷子里長大;6歲到18歲,全家搬到漢口,他在同濟附小和六中讀了12年書。 余先生說,少年時代,是在武漢老街巷弄的熱干面香味中度過的。 18歲考上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yè)后在上海工作,心里非常想念武漢的小吃,每天都想找和人說武漢話。
06月15日,他靈機一動,就在微博上寫下這段話:在湖北武漢,有種小吃叫樂干面,有種惡心叫沃心,有種失敗叫掉得大,有種調(diào)情叫煤,有種佩服叫火姐…………" 這條只有140字的微博包含了10多個武漢方言,廣大博友們在回復中,用這種“有種……叫……”的“微博體”補充了更多武漢方言。 武漢方言微博體也引發(fā)武漢籍名人的關注,撒貝寧在自己的微博上還發(fā)了三條:有一種放縱叫窩色;有一種著裝方式叫打糍粑,比它更牛的著裝方式叫打挑瓜! 正在江蘇舜天效力的武漢籍球員熊韜也轉(zhuǎn)發(fā)了這條微博,還參加了方言接龍:有一種三輪車叫麻木;有一種馬叫個斑馬;有一種下車叫帶一腳;有一種啰嗦叫滴滴答;有一種特殊情況叫鬼打架。
博主余先生說,許多在外地奮斗的武漢人給他回復說:看到這些武漢方言,更加想家了。身為武漢人,這幾年武漢的發(fā)展讓人感到自豪。今年的百年辛亥、武漢姑娘李娜法網(wǎng)奪冠、9月將在武漢舉行的男籃亞錦賽、明年的湯尤杯……種種事情,讓他自己有感而發(fā),從而對漢文化更加思念。
《武漢晨報》在2011年6月18日追蹤 《“漢話微博體”引發(fā)網(wǎng)絡大接龍》報道助推網(wǎng)絡大接龍近3萬博友轉(zhuǎn)發(fā)原帖
6月20日,《揚州晚報》援引《武漢晨報》內(nèi)容,跟進報道揚州有種體。
另外有一種說法說“有種體”“發(fā)跡”于南京,但是報道均晚于武漢晨報,出處無處考證。
看得出來,南京人是多么善于表達自己對城市的歸屬感和擁有感。如果說“遇見體”傾訴的是對一個城市外在景物的驕傲,那么“有種體”則更多的是在整理一個城市的內(nèi)在文化,一句話:如果你不是南京人、也沒有長期在南京生活的經(jīng)歷,那么“遇見體”你完全看得懂,“有種體”有可能你幾乎看不懂。
因為微博的字數(shù)限制,玩微博的網(wǎng)友最喜歡的發(fā)帖方式就是“小、快、靈”,最喜歡的互動方式就是“接龍”,于是在“在南京,有種姑娘叫潘西(小女朋友之意),有種小伙叫小桿子,有種特殊人群叫活鬧鬼,有種社交叫劃水……”網(wǎng)友們又開始不停接龍續(xù)文,“有種飲食叫撮一頓;有種肉麻叫臆怪;有種失敗叫歇;有種調(diào)情叫是噠;有種朋友叫老弟兄,有種期待叫你給勞資等到;有種精神叫甩;有種牛X叫來斯;有種灑脫叫不存在;有種口頭禪叫啊是滴呀;有種豁達叫多大事啊;有種交通工具叫馬自達;有種渴望叫闊啦啦,有種不正經(jīng)叫五二逮鬼,有種自high叫神滋烏滋,有種樂極生悲叫興的一頭活子,有種關心叫啊要辣油啊?有種謙虛求教叫啊是嗒?有種夸獎叫擺的一米”……這些方言show讓每個南京人都會心一笑。
風靡各地
當然,就像當時的“遇見體”一樣,“有種體”也絕不可能只是一個城市的網(wǎng)友在“奮斗”,很快就有了各個城市的版本相繼出爐——“在武漢,有種飲食叫奇飯,有種掩飾叫冒得四,有種掃地工具叫條駒,有種小吃叫樂干面,有種拼搏叫板沙,有種罵人叫個板馬,有種惡心叫沃心,有種失敗叫掉得大,有種厲害叫雜食……”“在寧波,有種牛叉叫結滾,有種白癡叫腦拷椰,有種無所謂叫歐刮爹……”“在南昌,有種飲食叫恰飯,有種掩飾叫冒犀利,有種掃地工具叫條駒,有種小吃叫老5拌粉,有種拼搏叫雄壯……”“在杭州,有種難弄叫勒格,有種肉麻叫利幾,有種天氣叫豁閃,有種麻煩叫毒頭,有種謊言叫造話……”“在唐山:有兩種難相處叫格曬(讀成三聲)和格路,有種程度叫忒那啥了,有種職業(yè)叫保囡,有個美女叫常呢(讀成二聲)……”“在上海,有種贊美叫老卵,有種太妹叫拉三,有種談心叫三湖,有種瘋子叫十三,有種強叫來賽”……再接下來,長沙、廣州、無錫……更多城市的版本相繼出爐,甚至還出現(xiàn)了民航版本、公司版本等“番外篇”,很多網(wǎng)友大呼有趣,“一下子找到組織了,這些話我都熟啊”“我讀老婆她家鄉(xiāng)版,她說我發(fā)音不標準”……不過也有人提出反對有些網(wǎng)友為了方便用音譯別字寫方言,“這是以訛傳訛。只要用心去理解和尋找,大多數(shù)方言詞匯都是可以找到本字的”。
當然,就像當時的“遇見體”一樣,“有種體”也絕不可能只是一個城市的網(wǎng)友在“奮斗”,很快就有了各個城市的版本相繼出爐——“在武漢,有種飲食叫奇飯,有種掩飾叫冒得四,有
名人跟進
2011年7月1日,任志強:“有一種美,叫郭美美。有一種會,叫紅十字會。有一種花,叫霧里看花。有一種理,叫蠻不講理。有一種路,叫窮途末路。有一種人,叫自欺欺人。有一種歌,叫四面楚歌。有一種鈴,叫掩耳盜鈴。有一種犬,叫喪家之犬。有一種黑,叫越描越黑。有一種鬼,叫心里有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