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天氣轉熱,但是麻辣火鍋的生意卻一點也沒變冷,“揮汗吃火鍋”也算一種時尚。但有傳言稱,一些火鍋店的火鍋鍋底,并非是用香料、食材熬制而成,而是使用添加劑進行勾兌的,一樣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麻辣火鍋鍋底。使用添加劑真能勾兌出與市場上賣相一致的麻辣鍋底嗎?現代快報記者通過實驗,用添加劑勾兌出了鍋底,并與火鍋店的鍋底樣品進行了對比。
火鍋紅
市場上很容易買到火鍋添加劑
幾天前,快報記者在南京最大的食品添加劑市場——白云亭副食品商城內輕易地買到了火鍋紅、辣椒精、飄香劑等添加劑。銷售人員再三表示,這些添加劑都是正規產品,可以放心使用,只要放上一點點,就能讓火鍋鍋底又好看又好聞又好吃。
記者又選取了南京市區一家口碑不錯的火鍋店進行取樣,采集了紅湯辣鍋鍋底、清湯鍋底各200ml,并進行了過濾。
食材買回來以后,記者進行了兩組實驗:一組是用清水加火鍋紅等添加劑制作火鍋湯底;另一組是用清湯加火鍋紅等添加劑制作火鍋湯底。
清水 兌出的鍋底易辨別
取200ml清水放入燒杯中,加入2滴火鍋紅。火鍋紅是一種濃稠的油狀液體,表現出暗沉的褐色,液體表面泛著亮紅色的光。它還對玻璃杯壁有很強的附著性,但本身氣味非常淡。
輕輕攪拌后,加入清水中的火鍋紅漂浮在水面,慢慢分散成許多紅色小點,部分附著在了燒杯壁上。第二種加入的添加劑是水溶性辣椒精,只有淺淡的刺鼻氣味,加入燒杯后,略微攪拌,清水被迅速染紅,呈透亮的淺紅色。
最后一種添加劑是用于調香的火鍋飄香劑。將鼻子湊到這種添加劑的瓶口一聞,過分濃重的香味很嗆人。但在清水中,加入1滴火鍋飄香劑,整個辦公室內,香味瞬間彌漫開來。而這種香味和平時在火鍋店聞到的麻辣火鍋的味道相差無幾。加入燒杯后,輕輕攪拌,“清水+添加劑”的“鍋底”就算做成了。
這種鍋底對比從火鍋店取來的鍋底樣品來說,相差較大,因為液體內部顏色雖然透亮,卻不夠濃稠。但這是透過透明的燒杯觀察出的差別,而將這種鍋底放入鍋中,加上蔥姜蒜、草果、茴香等進行簡單“偽裝”,如果不細細觀察,僅從口味和氣味上來說,勉強能蒙混過關。在常吃火鍋的行家面前,這種鍋底還是會無所遁形,因為,湯汁過分透明,卻有著極大的香味和辣味,這不得不引人懷疑。
清湯 兌出的鍋底測試者吃后稱跟真的一樣
取200ml清湯鍋底放入燒杯中,清湯呈乳白色。加入2滴火鍋紅之后,輕輕攪拌,清湯上迅速漂起了一層“辣油”。再放入辣椒精和飄香劑進行攪拌,原先乳白色的清湯鍋底,開始呈略微渾濁的淡紅色,加上上面漂著的“辣油”,燒杯中的配制鍋底,已經和很多火鍋店里鍋底非常相似,但距離從火鍋店取樣的鍋底還有一定的差距。
因為火鍋店中取樣的鍋底在下層顏色較深,過濾之后看上去仍然非常渾濁。
鍋底煮沸后可亂真
將清湯加入添加劑配制后的鍋底放在鍋中,煮沸后,下層的液體開始翻滾,加入蔥姜蒜、草果、茴香等燒制一會兒,再將鍋底過濾倒回燒杯中。
此時,經過“回鍋”的鍋底已經和從火鍋店里取樣后過濾的麻辣鍋底沒有太大區別了。兩個燒杯中的液體,同樣漂浮著辣油,下層也同樣渾濁,顏色也幾乎相同。
當這兩種鍋底分別放入鍋中,加入蔥姜蒜等“偽裝物品”,要想從視覺上分辨兩者究竟哪個是配制出的鍋底,哪個是從火鍋店中取樣的鍋底,非常困難。
嗅覺和味覺幫助辨別
清湯兌出的鍋底“回鍋”后,視覺與火鍋店的樣品已經難以分辨,但兩者的氣味和味道,仍然有所區別。
配制出的鍋底氣味非常香,老遠就能聞到,卻僅僅是香味而已,辣椒該有的辛辣刺鼻的氣味非常淡。而從火鍋店取樣的鍋底,雖同樣有香味,香味卻若有似無,反而是辣椒的辛辣味更加強烈。而在煮沸的過程中,火鍋店樣品鍋底開始逐漸散發香味,與配制鍋底相似,一旦冷卻,香味則很快消散。而配制鍋底的香味,無論是煮沸還是冷卻,都久久不能消散。
用筷子分別蘸上一點品嘗一下,兩者在辣味程度上也有所區別。配制鍋底的辣味明顯更加濃重;取樣的鍋底辣味并不重。在味覺上,配制鍋底的辣味一入口就瞬間彌漫到了整個口腔,而且唇舌部分會一直呈麻痹狀態,感覺久久不能散去,即使喝水也減輕不了多少;取樣鍋底的辣味進入口腔后,舌尖先有感覺,幾秒鐘之后,口腔其他部位才會產生反應,而且這種辣味在喝水之后很快就消失了。
跟吃過的火鍋一樣
記者在對清湯配制的鍋底和火鍋店樣品鍋底烹煮前,將兩種鍋底對幾個不知情的人進行測試,大部分人紛紛表示,配制鍋底看上去更為清爽干凈,而且味道十分誘人,和自己吃過的火鍋味道非常相似。只有少數人對配制鍋底產生了懷疑,“真的用香料和草藥煮過的湯底,顏色沒這么淡”。
而在將鍋底烹煮之后,再對人群進行測試,兩種鍋底的外觀差別非常微小,而配制鍋底的香味,讓不少人覺得食欲大增,非常誘人。不過,仍有一位鼻子很靈的測試者指出,這種香味感覺更像是方便面的味道。
市場調查 火鍋店否認使用添加劑
前天晚上,記者走訪了南京市區的幾家火鍋店,對其紅湯鍋底進行了觀察。時值傍晚,正是火鍋店生意最紅火的時候,許多紅湯鍋底,接連不斷地被端到了消費者的餐桌上。單從外表,幾乎很難分辨這些鍋底到底是真材實料炒至后調配的,還是使用添加劑配制的。
洪武路上一家經濟實惠型的火鍋店里,在吧臺位置,貼出了一張醒目的醬料、鍋底、飲料成分的公示表,上面紅湯火鍋底料一欄寫著:大蔥、生姜、大蒜、冰糖、米酒、食鹽、雞精、味精、豆豉、干紅椒、花椒還有一些中草藥制成。該店一名負責人朱女士表示,他們的火鍋底料和菜肴都是明檔公開配制,除了公示的配料,不會加其他添加劑,消費者坐在大廳里就能清楚地看到配制過程。朱女士表示,他們也曾遇到過有人上門推銷添加劑的,但是都拒絕了。
朱女士帶著記者來到了鍋底配制的工作間,并演示了一個紅湯鍋底在端上餐桌前的制作過程,即將早就準備好的炒料、調味料等放置在鍋中,然后加入一旁的骨頭湯。朱女士笑著說,現在中草藥漲價,利潤空間降低,所以他們的鍋底一般是添加母雞等食材出售,價格不低。她指著炒料說,這種深棕色的炒料,加上骨頭湯之后,也是深色的,辣椒油炸后肯定是帶點黑色的,所以顏色較深,如果湯底是鮮紅的,或者紅得發亮,那很可能是加了色素。
朱女士介紹,紅湯鍋底有的是渾濁的,一般用的是牛油或者菜籽油,有人用的是清油、色拉油,看上去很清爽。
根據朱女士的說法,對比上面實驗中的結果,清湯加上添加劑配制出來的鍋底在烹煮前顏色較淡,并不渾濁,要想冒充清油紅湯鍋底,還是非常容易的。而烹煮過后的配制鍋底,也開始渾濁起來,要冒充加入牛油、菜籽油的鍋底,也不是難事。
新聞鏈接 長期超量食用可中毒
辣椒精、火鍋紅、飄香劑,這些添加劑的成分究竟是什么呢?而這些成分對于人體是否會產生危害?
辣椒精的包裝上配料一欄,寫著食品用香精、食品用原輔料,至于其中使用的是何種香精、原輔料并沒有標明。火鍋紅上,有效成分一欄標明,其中含有辣椒紅、色拉油、色價E10。而火鍋飄香劑中則含有大豆色拉油、乙基麥芽酚、香蘭素。記者購買到的三種添加劑都有QS標志,其生產許可證號也都能在QS查詢網上查到對應的生產廠家。
據相關資料顯示,如果該添加劑取得相關部門的批準上市,在規定的含量內,對身體還是沒有危害的。但長期超量食用,肯定對身體有傷害,可以引起慢性中毒。曾有媒體報道稱,火鍋湯底里的飄香劑、骨髓香膏等物質涮得時間越久,所含的亞硝酸鹽之類的有害殘留物的含量就越高。目前,這些食品添加劑在經過長時間烹煮之后,會產生哪些化學變化,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