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Mikhail Sergeyevich Gorbachev , 1931年3月2日 ),最后一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85年 ~ 1991年)、第一位也是唯一的蘇聯總統(1990年 ~ 1991年)。俄蘇政治家,國務活動家。蘇聯的改革和“公開性”的創始人。( 3 枚勛章 ) 列寧勛章、十月革命勛章、勞動紅旗勛章獲得者。1990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戈爾巴喬夫
個人簡介
早期經歷
1931年3月2日,戈爾巴喬夫出生于俄羅斯南部高加索的普列沃爾諾伊村,其父是村集體農莊的機修工。
1941年,德國法西斯發動侵蘇戰爭時,戈爾巴喬夫年僅10歲。在戰爭期間,他家沒有撤退到大后方,而是在離前線不遠的地方從事農業勞動,戈爾巴喬夫此時失去了正常的學習機會,只能邊勞動,邊讀書。
在戰爭結束時。年僅14歲的戈爾巴喬夫已經能駕駛聯合收割機在田里收割谷物。
1949年,18歲的戈爾巴喬夫獲得了“勞動紅旗手”的稱號和勛章。
1950年,戈爾巴喬夫被送到莫斯科大學學習法律,
1952年,21歲的戈爾巴喬夫加入蘇聯共產黨。
1955年,大學畢業后戈爾巴喬夫回到高加索,分配在阿爾穆爾·斯塔夫羅波爾地區委員會工作。由于他出眾的才能和工作成績,一年之后,他晉升為阿爾穆爾地區的黨委書記。
1962年,戈爾巴喬夫調任斯塔夫羅波爾地區主管農業。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他在附近一所農學院函授班學習農業經濟和農業科學。 經過五年的學習和工作實踐。使戈爾巴喬夫成了有名的“農業經濟學家”。戈爾巴喬夫在斯塔夫羅爾地區主管農業時,庫拉科夫是地區黨委書記。庫拉科夫在積極進行農業現代化試驗,是當時有名的農業專家。而戈爾巴喬夫是他的得力助手和學生。很受庫拉科夫的賞識。
1966年,戈爾巴喬夫35歲的時候他又獲得了農業經濟學家的學位。
1969年,庫拉科夫調蘇共中央主持農業,進入蘇共最高領導層,而戈爾巴喬夫接仟庫拉科夫成為地區黨委書記。
進入莫斯科
1970年,戈爾巴喬夫成為農業部部長,次年被選入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他把主要精力也放在改革和發展農業上面,經過了十年的奮斗,做出了突出的成績,顯露了他獨特的才能。
1972年,戈爾巴喬夫帶領了一個代表團訪問比利時。
1974年,當選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以及青少年事務執行委員會主席。
1978年,庫拉科夫去世后,戈爾巴喬夫被直接調到莫斯科,接替庫拉科夫主管農業部。
1979年,戈爾巴喬夫當選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1980年,49歲的戈爾巴喬夫成為最年輕的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并成為主管蘇聯農業的書記。
1982年,勃列日涅夫逝世。安德羅波夫繼任蘇共最高領導人。在安德羅波夫任職短短的一年零二個月中,進行了大膽的改革。而戈爾巴喬夫作為安德羅波夫最器重的“農業專家”,一躍而成為控制整個蘇聯經濟的人物。他是安德羅波夫進行改革的最堅決的支持者和執行者,并使蘇聯的經濟情況大有起色,這就為戈爾巴喬夫成為蘇共最高領導者鋪平了道路。
1984年2月,安德羅波夫病逝,由康斯坦丁·契爾年科接任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被宣布為第二號人物,成為政治局的核心成員。而當時70多歲的契爾年科體弱多病,他接任總書記顯然是個過渡人物。此時戈爾巴喬夫主管農業、經濟、教育、意識形態和外交事務。
蘇聯最高領導人
1985年3月,康斯坦丁·烏斯季諾維奇·契爾年科病逝。1985年4月的蘇共中央全會和1986年初的蘇共二十七大確立了戈爾巴喬夫的最高領導地位,并確立了戈爾巴喬夫改革的路線。
1985年5月11日,在葛羅米柯等人的支持下,戈爾巴喬夫于在蘇共中央非常全會上當選為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國防會議主席。他實際上成為蘇聯的最高領導人。
1986年,召開“二十七大”,通過蘇共第三個黨綱的修訂本,提出蘇共當前的任務是在加快蘇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有計劃地和全面地完善社會主義,使蘇聯社會繼續向共產主義邁進。戈爾巴喬夫在大會上的報告中用“進入發達社會主義”代替“建成發達社會主義”的提法,提出“加速戰略”和實行“徹底改革”的方針。
1988年,戈爾巴喬夫擔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并宣布蘇聯將放棄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教條,允許東歐國家民主化。他將這個政策戲稱為“辛那屈教條”。這個政策在東歐于1989年內導致了一系列大多是和平的革命。只有在羅馬尼亞發生了暴力事件。這實際上結束了冷戰,為此戈爾巴喬夫于1990年10月15日獲諾貝爾和平獎。
1989年5月,戈爾巴喬夫對中國進行了歷史性的訪問,中蘇關系正?;?/p>
1990年,1990年3月14日,蘇聯人民代表大會通過《關于設立蘇聯總統職位和蘇聯憲法(根本法)修改補充法》,決定設立蘇聯總統,從而改變了由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集體行使蘇聯國家元首職權的制度。戈爾巴喬夫擔任了蘇聯總統一職,也是唯一一位蘇聯總統。
蘇聯解體
1991年8月19日,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等發動了“八一九事件”,戈爾巴喬夫被軟禁了三天,他被釋放后發現他的聲望漸墜,而當時俄羅斯加盟共和國總統的鮑里斯·葉利欽的聲望大漲。此外政變后他被迫將大部分政治局成員撤職,一部分甚至逮捕。
1991年12月21日,俄羅斯聯邦等11個共和國宣告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蘇聯正式解體。
下臺后
1996年,戈爾巴喬夫參加俄羅斯總統選舉,結果只獲得了1%的選票。
1999年9月,開始籌建俄羅斯統一社會民主黨,2000年3月11日當選為該黨領袖。
2004年5月,俄社民黨主席堅持要同親政府的統一俄羅斯黨達成政治協議,但戈爾巴喬夫則反對這一舉措。在2004年5月22日舉行的一次黨內會議上,戈爾巴喬夫因與黨內人士在黨派發展方向上有爭議而辭去了該黨領導人職務。
2004年,戈爾巴喬夫獲得一份當電視臺節目主持人的新工作。作為合作伙伴,戈爾巴喬夫出任《權力秘密》節目的主持人及首席編輯。這一電視節目由一家德國公司資助,主要以文獻紀錄片為主,戈爾巴喬夫可以訪談世界各國的領導人,其中有不少人還是他的老友。節目組發言人說:“戈爾巴喬夫先生在鏡頭面前是一個真正的表演者,他真是一個很有天分的演員。”
2007年10月20日,蘇聯前總統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當選為全俄社會運動“社會民主聯盟”主席[1] 。在回答記者關于是否參與2008年總統大選的問題時,戈爾巴喬夫說,他不準備參選。
2011年12月7日,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接受采訪時表示,俄羅斯國家杜馬選舉存在諸多造假現象,選舉結果不能反映人民意愿,政府應宣布結果無效并重新選舉。
2012年3月22日,據印度《德干先驅報》報道,戈爾巴喬夫正計劃復興其之前領導的政黨“社會民主黨”(Social-Democratic Party),但他無意成為該黨領導者。
個人生活與家庭
戈爾巴喬夫年輕時在莫斯科大學學習法學并在那里認識了他后來的妻子賴莎·季塔連科(Raisa Titarenko)(又譯雷莎)。1953年9月他們結婚,1955年戈爾巴喬夫畢業,兩人一同回到戈爾巴喬夫的故鄉。后來,拉伊薩·馬克西莫夫娜·季塔連科(賴莎·季塔連科)成為哲學博士,擔任過莫斯科大學的教師。戈爾巴喬夫女兒伊琳娜和女婿都是醫生。
1991年12月21日,獨聯體7個國家的元首在白俄羅斯舉行首腦會議,簽訂了關于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生活保障的文件,文件中沒有提及保障戈爾巴喬夫本人和他的家庭不受侵犯的話。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在首腦會議上決定,按國家干部最低職務工資給戈爾巴喬夫計算退休金,每月發給他4000盧布,這個數目在當時非??捎^,并且終身給他養老金,為他提供別墅、汽車和警衛。給他的國家別墅離莫斯科有14公里,別墅里有廚師、女服務員和女管家,還撥給他17個警衛和一輛帶高檔自動電話系統的“吉爾”牌轎車。
1991年俄羅斯發生通貨膨脹,戈爾巴喬夫原來很可觀的退休金已值不了幾個錢,到1994年只值2美元。1993年,戈爾巴喬夫的助手給退休基金會寫了詢問信。1994年秋,俄羅斯當局通過專門決定,規定戈爾巴喬夫的退休金為國家最低退休金的40倍。
1992年4月初,戈爾巴喬夫接受了法國《解放報》和國家電視一臺記者的采訪,他非常尖銳地批評了葉利欽。第二天,他的“吉爾”轎車就被換成不帶自動電話系統的“伏爾加”轎車,直到1997年,才給他的“伏爾加”轎車安上了低一個檔次的自動電話系統。他的警衛人數也逐漸減少,先是17個,接著是15個,后來減少到12個,最后只剩下3個。
1999年9月,戈爾巴喬夫的妻子賴莎因患白血病去世。
與中國
1989年5月15日,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楊尚昆的邀請,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蘇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次訪問是自1959年以來蘇聯最高領導人對中國的第一次訪問。
1989年5月16日,鄧小平與戈爾巴喬夫宣布中蘇兩國關系實現正?;?。兩位領導人就中蘇兩國關系和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交換了意見。
1989年5月17日,戈爾巴喬夫向中國學術界人士發表演講,并舉行了記者招待會。18日,中國和蘇聯發表了一項聯合公報,共18條。當天,戈爾巴喬夫一行離開北京到上海參觀訪問,隨后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