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點
簡介
在沖突規范的系屬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稱為連結點(point of contact),也稱為連結因素(connecting factor)或連結根據(connecting ground)。它是指沖突規范借以確定某一法律關系應適用什么法律的根據。例如,在“遺產的法定繼承適用被繼承人死亡時的住所地法”這一沖突規范中,“住所地”就是該沖突規范的連結點,該沖突規范以住所地作為確定遺產的法定繼承關系應適用法律的根據。
連結點有客觀的連結點和主觀的連結點之分??陀^的連結點主要有住所、國籍、慣常居所、物之所在地、行為地、履行地、法院地等,這種連結點是一種客觀實在的標志。主觀的連結點即當事人的意思,這個連結點主要用于確定合同關系的法律適用。
連結點還可分為靜態的連結點和動態的連結點。靜態的連結點就是固定不變的連結點,主要指不動產所在地以及涉及過去的行為或事件的連結點,如婚姻舉行地、合同締結地、法人登記地、侵權發生地。動態的連結點就是可變的連結點,主要有國籍、住所、居所、動產所在地等。動態的連結點的存在一方面加強了沖突規范的靈活性,另一方面,也為當事人規避法律提供了可能。
從形式上看,連結點起著一種把沖突規范中“范圍”所指的法律關系與一定地域的法律聯系起來的“紐帶”或“媒介”的作用;從實質上看,這種紐帶或媒介又反映了該法律關系與一定地域的法律之間存在著的內在的、實質的聯系。正因為如此,在沖突規范的表述中,連結點的選擇既不是任意的,更不是虛構的,連結點必須在客觀上確實能體現此種內在的聯系。根據沖突規范對法律的選擇,實際上也是一種對連結點的確定。確定了連結點也就確定了應適用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