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每天只要上網,就會不由自主地打開空間,看看好友動態,“網絡串門”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他們認為,在好友的博文后發評論,在留言板上發留言等等,跟過去的串門兒差不多,能夠了解彼此的近況,又能通過回復進行交流。這種方式能夠隨時了解朋友的近況,可以通過網絡維持友情。
網絡串門兒
網絡串門兒現象
城市越來越擁擠,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疏離。鋼筋水泥鑄成的森林里,即使比鄰而居多年,也不輕易踏進彼此家里半步。提起“串門”這個詞語,感覺遙遠而陌生。
而在網上,只要輕輕點擊鼠標就可以推開一扇扇陌生的門,去別人“家”里做客。喜歡上網的人,大都喜歡把自己的博客看做網上的“家”,去別人的博客拜訪,感覺就是去別人家“串門”。
“我與同城好友們幾個月不見面都算正常,通過網絡互相串門兒,看看博客,關心一下彼此動態也一樣,本來工作也忙。”在鄭州某公司工作的吳靜如是說。關于社交網絡對年輕人日常交際的影響,有專家表示擔憂:“虛擬世界的人際交往和現實畢竟有區別,過多依賴網絡維持友誼,會加劇人際關系的冷漠。”
隨著網絡的日漸發達,社交網站、博客、微博、空間等個人信息發布與交流方式日益增多,年輕人的交流方式也逐漸隨之改變,不少80后和90后表示,和老一輩人相比,他們的社交很大程度上要依賴網絡進行。
正方觀點
鄭州一家公司職員李曉楓說:“在博客上寫日志、發圖片,隨時隨地發微博,還有一些社交網絡上游戲插件與信息發布間的互動,這是我們發布自己近況和了解別人近況的方式。每天只要上網,就會不由自主地打開空間,看看好友動態,‘網絡串門兒’已經成了一種習慣。”
另一位企業員工王磊亦表示:“在好友的博文、微博后發評論,在留言板上發留言等等,我們認為跟過去的串門兒差不多,能夠了解到彼此的近況,又能通過回復來進行交流。我與很多位朋友之間的友情就是通過網絡來維持的,我覺得這種方式很好,能夠隨時了解到朋友的近況。”
反方觀點
對于“網絡串門兒”也有不少人持質疑態度。市民李濤說:“高科技雖然能帶給人方便,我卻覺得,在網上了解到的好友近況,始終不如當面交流來得親切。自從博客、微博什么的流行開后,我與朋友們的當面交流確實少了很多,一方面是工作緊張,一方面也因為在網上都已經知道近況了,有時間也犯懶不去見了。”
對于在年輕人中廣泛普及的網絡社交對人際關系的影響,有傳播專家表示憂慮:“雖然網絡給人際交往帶來了很多的便捷,也擴大了人的交往范圍,但是,虛擬世界的人際交往和現實還是有區別,過多依賴網絡維持友誼,卻減少了現實中朋友間共同經歷的事情,會加劇現實中人際關系的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