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 文化,為香港地道用語,即旺角(Mong Kok)文化,是香港獨特的社區文化,是由潮流文化所帶出的。
MK 文化
簡介
從沒聽過“銅鑼灣文化”、“尖沙咀文化”,而旺角,卻有自己全球叫得響的“MK文化”。MK是旺角的英文 MongKok的縮寫。常在這里盤桓的青年叫做“MK人”。香港人自己也說不清“MK文化”到底是個啥東西。只是全香港的時髦青少年都跑來這里逛街,這里有他們喜歡的漫畫、二手CD、卡通模型、街頭時裝,漸漸便成了香港的原宿。都說銅鑼灣、尖沙咀、中環時髦,其實都是舶來品,無甚特色。而旺角的青少年才真正玩出了香港的街頭時尚,他們的打扮一看便和銅鑼灣、尖沙咀、中環不一樣。
由于旺角區是香港主要售賣潮流物品的集中地,亦有很多針對年輕人的娛樂場所(如:卡拉ok和戲院)和商場,漸漸成為很多追求潮流的年輕人人結集和約會的勝地。而MK人則是專指旺角地區出沒的部份年輕人,但并不一定指為居住于旺角區的青少年。一般來說,男性俗稱為MK仔,女性則俗稱MK妹。有部份人帶貶抑性質地以MK人統稱他們,指責他們貪慕虛榮或只愛盲目追逐潮流,并且歸類他們為無所事事的不良少年,言行與品味低俗。
他們的衣著是會隨著當是潮流而改變的。例如,今時今日的MK 人大多不會再穿著黑色衣物、喇叭褲等;現在的MK 人因受了日式的朋克文化及視覺系衣著影響,他們大多愛穿著花花碌碌的上衣及窄腳褲。
MK人
定義
特別留意的是,MK 人是不會自稱為“MK 人”的,因為此字含貶意,而且他們亦不認為自己的行徑、衣著有問題。
MK人的一些坊間定義
夸張打扮。(例: 個子矮小而配以很高的發型;胡亂配搭一身的名牌衣著)。
紋身 (例:一群MK人或MK人情侶在貼紙相炫耀紋身)。
喜愛抽煙。
個性容易沖動。
談吐中充滿著無意義的句子或粗言穢語。
喜愛使用一些地方的簡稱,(如稱“花園街”為“花街”,“旺角電腦中心”為“旺電”,“潮流特區”為“潮特”。部份亦廣泛流行成為其他香港人的慣用語。)
喜愛使用一些其他香港人不懂的詞語,俗稱潮話,意指潮流人的用語。為香港地道用語的發源地區。
討論話題主要為本地歌曲、衣著、低俗笑話和嘲笑其他社會人士或弱勢社群。
喜愛穿著全身黑色衣物,仿照香港電影古惑仔的造型。
MK人的社會地位
MK人作為社會體系中一個經常被輕視,特別希望被重視的種群,在社會中的作用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社會上一些不正常的價值觀。 由于他們標奇立異的行為及裝扮,很容易被社會人士視為浮夸或不正常。由于價值觀的沖突,不少網上與報章的評論也對MK人口誅筆伐,MK人漸漸在社會中被隔離,成為一孤立社群。
存在原因
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何香港社會存在著MK文化,大體上說,香港位處于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引發出意識形態上很大的沖擊。部份人認為外來的西方文化比較優良、先進, 但更多人傾向選擇維持現有的傳統東方文化;結果,這導致了部份人的不滿, 認為這個社會中大部份人的意愿窒礙了社會的發展, 由是者他們走向極端, 透過極端行為希望社會能接納和認同他們的意見與做法,但他們的所作所為無甚理性可言,會令更多人厭惡, 形成一種階級對立情況。
反對觀點
香港的主流價值觀不太接受MK主義,而反MK主義就是另一個極端。反MK主義者會認為MK人完全不能接受,MK人任何的舉手投足均被反MK主義者視為厭惡性之行為。尤甚者甚至以符號學作為判斷MK人與非MK人之嚴格介定,如部份反MK主義者聲稱染發為不能接受之MK行為,或將任何穿耳環之男士均視為MK等。追根究柢MK文化與反MK主義均為社會新舊價值觀不協調所產生的價值觀沖突,社會人士應多加注意以作多方面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