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句式隨著《百年孤獨》的爆炸式傳播也成為了經典句式。
百年孤獨體
簡介
社科院外文所所長陳眾議說,這句話是馬爾克斯的靈機一動,“當時他正要和家人一起去旅行,走到半路上,突然想到的。這句話串起了整個故事,”在《百年孤獨》之前,有人評價馬爾克斯的作品是一把散繩,而這次書寫,馬爾克斯找到了敘述的口吻和結構,采用了一種循環的寫法,從假設的一個現在到一個假設的未來,再回到過去,一個循環的筆法,寫出一個圣經式的故事,把一段歷史凝固起來,這種輪回也加深了孤獨感。在當時,有大量的中國作家模仿了“多年以后,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引自高長榮譯本)
句式示例
例一:《平靜如水》
“蟬在一九八八年夏天依然鳴唱。我選擇了這個有風的午后開始記錄去年的流水賬……我想起一九八七年的心情平靜如水。”(蘇童《平靜如水》)
例二:《白鹿原》
“白嘉軒后來最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中娶過七房女人。”(陳忠實《白鹿原》)
例三:《舊址》
“事后才有人想起來,1950年公歷10月24日,舊歷九月二十四日那天恰好是‘霜降’。”(李銳《舊址》)
例四:《兄弟》
“我們劉鎮的超級巨富李光頭異想天開,打算花上兩千萬美元的買路錢,搭乘俄羅斯聯盟號飛船上太空去游覽一番。李光頭坐在他遠近聞名的鍍金馬桶上,閉上眼睛開始想象自己在太空軌道上的漂泊生涯,四周的冷清深不可測,李光頭俯瞰壯麗的地球如何徐徐展開,不由心酸落淚,這時候他才意識到自己在地球上已經是舉目無親了。”(余華《兄弟》)
例五:《幻城》
“很多年以后,我站在豎立著一塊煉泅石的海岸,面朝大海,面朝我的王國,面朝臣服于我的子民,面朝凡世起伏的喧囂,面朝天空的霰雪鳥,淚流滿面。”(郭敬明《幻城》)
此外,像韓少功的《女女女》、扎西達娃的《喪鐘為誰而鳴》、周大新的《銀飾》、范穩的《水乳大地》、李玉文的《河父海母》等作品也都被研究者認為引用了馬爾克斯的經典句式。而莫言在《紅高粱》中的開頭也被認為是對《百年孤獨》的模仿,這個開頭是“一九三九年古歷八月初九,我父親這個土匪種十四歲多一點。他跟著后來名滿天下的傳奇英雄余占鰲司令的隊伍去膠平公路伏擊日本人的汽車隊。”但是作家本人曾經對此進行了否認,稱自己寫作本書是在看到《百年孤獨》之前。
相關知識
1982年10月21日,瑞典皇家學院宣布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11年5月30日,當時的獲獎作品《百年孤獨》的正式授權版終于來到中國。從拉丁美洲到中國,從爆炸、震撼到變成出版人的夢想,一本書的版權路走了30年。這30年里,有過對這本書的集體熱潮,有過爆炸后的盜版橫行,有過到處都買不到書的閱讀斷層,當然也有了如今用時間和天價版稅換回來的正版圖書。回首三十年,大概沒有第二本外國人寫的書在中國引起過如此的轟動,其經歷又如此富于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