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出臺的《養犬管理條例》,因誤傳成“哈爾濱全城屠狗”條例而備受社會關注,對此,哈爾濱市警方表示,目前尚未開始犬類整治行動,更沒有采取強制手段進行“全城屠狗”。然而,對于“全城屠狗”的辟謠聲明,并未蓋過網友對于哈爾濱該項條例的反應和質疑,是否該以犬種的體型來作為禁養的標準,值得探討。
哈爾濱全城屠狗
事件
早在1996年,哈爾濱就曾制定過《哈爾濱市限制養犬規定》,但此后,隨著犬只數量的急劇增加,帶來了犬吠擾民、影響公共環境衛生、犬只傷人、傳播狂犬病等一系列問題。由于該《規定》不能滿足養犬管理的現實需要,社會普遍希望能重新制定一部科學、合理的養犬管理法規,規范養犬行為。哈爾濱市人大常委會于2008年正式啟動養犬管理立法的準備工作。
媒體報道稱,哈爾濱之所以能盛傳“全城屠狗”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養犬管理條例》引起部分網友的過激反應和質疑,認為被禁犬種過多,一些溫順的犬種也在被禁之列。在互聯網上,部分網友通過微博、論壇留言:“放狗一條生路”、“大型犬也很溫順,為什么要禁養”,并傳言“被捕殺的大型犬流入狗肉市場”等。
長久以來,狗一直都被認為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狗對人類感情的忠誠也常常成為電影、電視劇的取材來源,諸如《忠犬八公》、《我和狗狗的十個約定》都將人與狗之間的感情演繹的細膩動人,但在現實中,許多城市也確實存在養狗過多所帶來的困擾,不僅是哈爾濱,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也存在犬吠擾民、影響公共環境衛生、犬只傷人等問題。但在筆者看來,養狗所帶來的問題,更多是因為人的問題,因為狗的很多行為需要人來約束,更需要人的幫助。
胡錦濤主席提出科學發展觀,強調我們要共建和諧社會。所謂和諧社會,不僅指的是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環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更包括人與動物的和諧。人與自然界的動物、植物如何和諧相處,未來將成為我們面臨的長期議題。筆者認為,靠長期的禁養和屠殺并不能從本質上改變目前由于養狗所帶來的種種問題。
如何破解目前被無限放大的“人狗不和諧”問題,需要社會各方的群策群力,更需要我們每一個養犬人的自覺和社會公德心,在對狗提出更高的要求之前,我覺得,我們人類需要提高東西更多,畢竟,狗帶來的問題再多,也趕不上人類自己制造的問題,瘦肉精、地溝油、毒膠囊、毒牛奶……便是最好的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