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又稱為擇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是指做一個選擇后所喪失的不做該選擇而可能獲得的最大利益。簡單的講,可以理解為把一定資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棄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獲得的利益。任何決策,必須作出一定的選擇,被舍棄掉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即是這次決策的機會成本。機會成本對商業公司來說,可以是利用用一定的時間或資源生產一種商品時,而失去的利用這些資源生產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機會就是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的計算
以上面的例子作為計算例子:
農民在獲得更多土地時,如果選擇養豬就不能選擇養其他家禽,養豬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養雞的收益。假設養豬可以獲得10元,養雞可以獲得12元,那么養豬的機會成本是12元,同樣的,養雞的機會成本則為10元。
在圖書館看書學習還是享受電視劇帶來的快樂之間選擇。那么在圖書館看書學習的機會成本是失去了該次享受電視劇帶來的快樂,享受電視劇的機會成本是失去了在圖書館看書學習所得到的東西。
假若一人擁有一所房子,那人選擇自住的機會成本就是把房子租給他人所能擁得的收入。因為這機會成本并不牽涉實際金錢交易,所以也可稱為隱含成本(implicit cost)。
概念要點
機會必須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
機會成本所指的機會必須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若不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便不屬于決策者的機會。例如某農民只會養豬和養雞,那么養牛就不會是某農民的機會。
機會成本必須是指放棄的機會中收益最高的一個項目
放棄的機會中收益最高的項目才是機會成本,即機會成本不是放棄項目的收益總和。例如某農民只能在養豬、養雞和養牛中擇一從事,若三者的收益關系為養牛>養豬>養雞,則養豬和養雞的機會成本皆為養牛,而養牛的機會成本僅為養豬。
沉沒成本不是機會成本
沉沒成本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在決策時不屬于可供選擇的機會。例如看電影時付錢后發覺電影不好看,戲票的價錢既付,是沉沒成本,如果你后悔買票,那么你當前的決定應該是你是否愿意繼續看這部電影,而非你為這部電影付了多少錢。退場離去的機會成本不包括戲票的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