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氣象臺早上七點多預測,6小時內可能受雷雨大風影響,可能出現冰雹伴隨雷電天氣,并可能造成雹災。平均風力可達8級以上,或陣風9級以上并伴有強雷電;或者已經受雷雨大風影響,平均風力達8~9級,或陣風9~10級并伴有強雷電,且可能持續。氣象臺九點多預測,在過去3小時,本地降雨量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吳川冰雹
簡介
吳川前幾天就開始變天,一會是這個地區下雨,一會又在另一個地方下一陣。今天早晨,該市大部地區出現了雷雨冰雹和強降水天氣。吳川氣象臺在早上七點多發布了雷雨大風黃色預警和冰雹橙色預警,九點多改為暴雨紅色預警,并給市民作了防御指南。
據氣象臺早上七點多預測,6小時內可能受雷雨大風影響,可能出現冰雹伴隨雷電天氣,并可能造成雹災。平均風力可達8級以上,或陣風9級以上并伴有強雷電;或者已經受雷雨大風影響,平均風力達8~9級,或陣風9~10級并伴有強雷電,且可能持續。氣象臺九點多預測,在過去3小時,本地降雨量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為應對這種天氣,氣象局給市民支招:要妥善保管易受雷擊的貴重電器設備,斷電后放到安全的地方;不要在樹下、電桿下、塔吊下避雨,出現雷電時應當關閉手機;切斷霓虹燈招牌及危險的室外電源;危險地帶工作人員應及時撤離并疏散露天集體活動人員;做好防雹和防雷電準備,妥善安置易受冰雹影響的室外物品、小汽車等;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學校應停課,處于危險地帶的單位應停業并轉移到安全的地方暫避等。
為何下冰雹
一、4.18 強對流天氣特點
4月18日早晨,受切變線和弱冷空氣的共同影響,廉江市、吳川市、遂溪縣、湛江市區等地出現短時強降水、局地8級以上的短時大風,其中廉江市良垌鎮、吳川市市區、唐綴鎮、振文鎮、大山江街道、覃巴鎮、塘尾鎮等先后出現了冰雹天氣。這是今年以來我市遭遇最強烈的局地強對流天氣過程,個別村子和廉江市區低洼地帶的房屋受浸,本次天氣過程造成的具體災害影響尚在調查之中。
根據氣象站網監測,4月17日20時至18日13時,全市共有8個自動站錄得超過50毫米的雨量,有4個自動站錄得超過100毫米的雨量,其中吳川市舊觀測站錄得全市最大過程累積雨量188.1毫米,有4個自動站錄得超過17.0m/s(8級)的大風,18日上午廉江市高橋自動站錄得全市最大陣風25.0m/s(10級)的大風。 18日上午,廉江市良垌鎮、吳川市市區、唐綴鎮、振文鎮、大山江街道、覃巴鎮、塘尾鎮等地先后出現了冰雹天氣。
強雷暴的移動軌跡。18日上午,對流云團在廉江市雅塘鎮發展起來,并向東北偏東方向移動,對流云團在移動過程中快速發展,并以每小時7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東偏南方向移動,經過廉江、吳川、遂溪、市區等市、縣(區),最強回波強度達73dBZ以上,強雷暴回波移經地區受明顯雷電影響,回波強度最強處出現了冰雹天氣。
本次強天氣過程具有風力大、局地特征明顯的特點:
風力大:18日早上,廉江市高橋自動站錄得全市最大陣風25.0m/s(10級)的大風。
局地特征明顯:強降水、大風、冰雹、雷電主要沿著對流云團移動路徑呈東西向狹長帶狀分布,災害也基本發生在該狹窄帶狀區域內。
受強對流天氣影響,廉江、吳川等地短時間內出現了水浸房屋、農作物受損等不同程度的財產損失。
二、預報服務主要情況
市氣象局從15日起連續4天每天對外發布的天氣預報中均提醒近期將出現強對流天氣。市氣象臺于18日7時00分發布強對流警報,在廣東應急氣象頻道播出,重點提及我市北部地區將出現雷雨天氣。廉江市氣象臺于18日05時49分、吳川市氣象臺于18日7時10分分別發布雷雨大風藍色預警信號,以上氣象部門平均提前了30分鐘發布雷雨大風預警信號,特別是市氣象臺經集體會商后(7時30分),決定發布冰雹天氣的預警,吳川市氣象臺于7時34分發出冰雹橙色預警信號,7時45分后吳川唐綴鎮、振文鎮、市區依次出現了冰雹天氣,提前11分鐘發布了冰雹天氣的預警信息,也成為我市歷史上第一次成功預報預警冰雹天氣。并及時通過電視、應急氣象頻道、手機短信、12121、電子顯示屏、氣象網站、傳真、電話等多渠道向公眾、社會各界及有關部門、氣象信息員發布預報預警信息。
三、強對流天氣基本特征
強對流天氣主要包括短時強降水(20毫米/小時)、雷雨大風(瞬時風速為17.2m/s以上)、冰雹、龍卷等天氣現象,春、夏、秋三季都可能出現。
強對流天氣內部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它具有突發性、強度大、持續時間短的特點。一旦強對流天氣發生,它的破壞力極大,其影響波及到農業、工業、電力、通訊、城市建設、航空、交通運輸等各行各業,并危及到人民的生命財產和安全。
當預計本地將出現強對流天氣時,氣象部門就會提前發布強對流天氣預報和警報。在強對流天氣來臨前,又會發布雷雨大風預警信號,預示著即將出現打雷、下雨(冰雹)和刮大風(包括龍卷風)等惡劣天氣,有關方面和人員應立即采取相應的防御措施。
廣東前汛期引起災害的大風,一般是由強下沉氣流(包括下擊暴流)和龍卷風引起。前者沒有旋轉性,無漏斗云特征,引發的倒塌物體朝向基本一致;后者有較強的旋轉性,可見明顯的漏斗云,倒塌物體呈螺旋狀分布、朝向不一致。
四、強對流天氣歷史概況
在強對流天氣日頻數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災害性雷雨大風(簡稱雷雨大風,占總數的57%),其它依次是颮暴(26%)、冰雹(13%)、龍卷(4%)。
雷雨大風在春(2~5月)、夏(6~10月)兩季均呈日單峰型,峰值出現在午后(12~20時);谷值出現在上半夜(20~00時)。冰雹和颮暴在春、夏兩季均呈雙峰型,峰值在午后和下半夜(00~08時),谷值分別在上午和上半夜(20~00時)。龍卷也呈日單峰型,春季峰值在下半夜,夏季在午后。
五、強對流天氣防御對策
我們對于做好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有幾點建議:
(一)加強災害天氣預報預警能力建設。貫徹落實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工作的意見》(粵府〔2011〕130號)文精神,盡快設立湛江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和建設預警信息發布平臺。
(二)加強部門聯動。切實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應對氣象災害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采取有效聯動,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建立各部門的信息有效共享機制,完善加大氣象信息員隊伍建設。
(三)擴大自然災害預警信息覆蓋面。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小區氣象信息顯示屏、手機短信、121氣象服務電話、氣象頻道等各種渠道將最新的天氣情況和預警信息第一時間傳遞到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手中,為科學防災提供決策依據,當前,應加快推進廣東應急氣象頻道在我市各市(縣)的落地插播工作。
(四)加強氣候可行性論證和安全生產監管。重大工程因其設計理念、工程特點和功能的不同而對氣象災害因子的敏感程度和方式也不相同。災害性氣象因子已成為影響工程的安全性設計、投資成本和運營效益的關鍵因子,災害強度和概率風險已成為制約重大工程建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對受風災影響較大的建筑物進行災情影響評估,并加強氣候可行性論證;將工棚、臨時搭建生活居所等建筑物列入安全生產監管范圍。
(五)加大防災科普宣傳力度。做好輿論引導和科普宣傳工作,除將應急避險知識納入中小學常識教育,還需提高外來工等弱勢群體對湛江市特有氣象災害及防御的認識,利用各種媒體和手段加強氣象防災減災公益宣傳,增強防災避災、自救互救能力。
(六)加強雷電防御。強雷暴往往伴隨強烈放電現象,導致各種設備損壞,引發森林火災,擊毀建筑物,引起燃燒甚至爆炸,危害財產和人員傷亡。應加強雷擊風險評估、雷電防護等措施。
目前,已進入氣象災害頻發期,建議各大媒體在關注暴雨的同時,需高度重視雷雨大風、冰雹、龍卷風等強對流天氣帶來的災害,對公眾做好防御指引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