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急性扁桃體炎(acute tonsillitis)是腭扁桃體的一種非特異性急性炎癥,常伴有一定程度的咽粘膜及咽淋巴組織的急性炎癥。中醫稱為“乳蛾”、“喉蛾”或“蓮房蛾”。常發生于兒童及青少年。
針灸治療急性扁桃體炎,現代報道始于五十年代早期。從中期開始,有關臨床資料迅速增多。運用的穴位刺激形式多種多樣,有針刺、艾灸、耳針、穴位注射、穴位敷貼、燈火灸、刺血以及穴位激光照射等等。其中用三棱針點刺進穴或耳背靜脈放血,方法簡便而療效比較可靠,頗為常用。針灸治療急性扁桃體炎,不少單位通過反復對照已觀察到,其療效并不比青霉素或磺胺類藥物差。特別是針灸可較快地減輕全身癥狀,更優于某些藥物。據所集二千余例患者統計,平均臨床痊愈率約在90%。
鑒于針灸具有迅速消除急性扁桃體炎患者的證候,而咽部細菌培養仍可能為陽性的特點,故認為其作用機制可能在于通過經絡、神經、體液等途徑,激發和調整機體內部的抗病能力,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急性扁桃體炎
治療
體針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頰車、合谷、少商;2、扁桃穴、內庭。
配穴:天柱、魚際。
扁桃穴位置:雙側下頜角前下0.5寸處。
(二)治法
主穴為主,每次選用一組,可單獨應用,亦可交替輪用,據癥情酌加配穴。每次選穴2~3個。第1組穴,頭面部僅取患側,四肢針雙側。少商、魚際以三棱針點刺出血,余穴行提插加捻轉,強刺激瀉法。第2組穴,雙側均取,扁桃穴宜快速進針,針尖指向咽部,使針感達到咽部且有酸困脹之感覺。內庭用瀉法。均留針15~20分鐘,小兒可不留針。每日1~2次。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1067例,總有效率在90~100%之間[1~3,15]。
耳針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咽喉、扁桃體;2、耳輪4、6耳背靜脈。
配穴:少商,商陽(體穴)。
(二)治法
主穴每次選一組,二組可單獨用亦可交替輪用,效不佳改配穴。第一組,先尋得兩穴的壓痛點,毫針刺入,以捻轉法行強刺激,留針30分鐘到1小時;或者每穴注入0.1毫升注射用水或10單位青霉素(須先作皮膚過敏試驗);第二組,在耳輪4、6及耳背靜脈明顯處,以三棱針或毫針(小兒)刺破,擠出血2~3滴。少商、商陽亦可刺血。上法均每日1次。
(三)療效評價
共治626例,有效率為90.1~100%[4~8]。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合谷、翳風、足三里。
配穴:曲池、行間、照海、大椎。
(二)治法
藥液:生理鹽水、維生素b1(含量50毫克/毫升)、魚腥草注射液,任選一種。
主穴為主,效不佳時改配穴。每次取2~3穴(頭面部取患側,四肢可取一側或雙側),根據穴位區肌肉豐厚情況,每穴注入0.3~1.0毫升藥液。應在注射針頭得氣的條件下推藥。每日1次,重者2次。
(三)療效評價
治療173例,除19例中斷外,余均治愈,且多在1~3次內見效[9,10]。
燈火灸
(一)取穴
主穴:角孫。
(二)治法
先將角孫穴(患側)處的頭發自然分開,暴露出皮膚。取一纏線之燈芯草,一端浸入食油內約2厘米長,點燃后迅速點燒穴位皮膚,一點即起,此時可聞得“叭”的聲響,火灸部位即呈微紅。火灸穴位1次即可,個別效不滿意者次日再作1次。
(三)療效評價
治療316例,治愈率達90.1%[11]。
刺血(之一)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病灶區。
(二)治法
令患者取坐位,頭稍向后傾,助手將其頭部固定。術者右手持消毒之三棱針,左手持壓舌板。患者張嘴,用壓舌板按壓舌體,暴露病變之扁桃體。消毒后,即快速進針,刺向扁桃體,每側用針尖點刺2~4處(如扁桃體有膿性分泌物時,則向該處刺入),刺出血即可,讓患者將血性分泌物吐出,并嗽口。每日1次,2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200例,其中單純刺血136例,配合用藥64例,經刺血治療2次,全部獲愈,痊愈率達100%[12]。
拔罐
(一)取穴
主穴:大椎。
(二)治法
囑病人正坐,略低頭,暴露穴區。行常規消毒后,快速進針至皮下,緩緩直刺,至得氣后,行捻轉結合小提插1~2分鐘之后,即予拔針。然后取不易傳熱之桔皮或大片姜片、青鏈霉素瓶蓋,置于大椎穴上,上放一團浸有95%酒清之棉球,點燃后即扣上玻璃罐具或直接用真空拔罐器吸拔,留罐15~20分鐘,至局部出現深紅色或瘀斑后,去罐。每日1~2次,連續治療,不計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療急性扁桃體炎及急性喉炎400例,總有效率達98%。多于首次拔罐后,患者即覺咽部通暢、舒適。尤以急性期為佳[13]。
刺血(之二)
(一)取穴
主穴:少商。
配穴:合谷。
(二)治法
主穴二側均取,用三棱針點刺約1分深,擠出1~2滴血,用消毒棉球壓迫針孔。可配合以28~30號毫針直刺合谷,亦取雙側,施中強刺激,留針20分鐘。每日1次,3~5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本法共治小兒扁桃體炎患者164例,痊愈108例,顯效38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為89%[14]。
主要參考文獻
[1]李樹彬。針刺合谷、少商、頰車治療急性扁桃體炎。天津醫藥雜志 1966;(4):312。
[2]羅殿俊。針灸治療150例急性扁桃腺炎的療效觀察。江蘇中醫 1966;(5):9。
[3]上海海員醫院。針刺治療急性扁桃體炎。上海中醫藥雜志 1958;(12):43。
[4]上海市耳針協作小組。耳針的應用及其實驗研究。上海中醫藥雜志 1962;(2):20。
[5]李銀山。耳穴注射青霉素治療急性扁桃體炎。中國針灸 1983;3(6):5。
[6]顧天培。耳背靜脈點刺出血治療小兒急性扁桃體炎簡介。新醫藥學雜志 1975;(7):48。
[7]大連十六中學。耳穴割治療法治療扁桃體炎。醫藥衛生 1975;(2):49。
[8]司徒漢蔚。井穴點刺出血治療急性扁桃體炎的臨床觀察。上海中醫藥雜志 1981;(6):24。
[9]陜西省中醫研究所。穴位注射生理鹽水治療急性扁桃體腺炎153例臨床報告。針灸雜志 1965;(1):16。
[10]人民解放軍5379部隊醫院外科。穴位注射治療急性扁桃體炎。新醫學 1975;(3):166。
[11]陳美秀。燈芯草火灸治療急性扁桃體炎316例報告。新中醫 1977;(2):35。
[12]宗士純。針刺治療急性扁桃體炎200例療效觀察。河北中醫 1988;10(2):16。
[13]金龍洙。拔火罐治療急性扁桃體炎及急性喉炎400例。中西醫結合雜志 1986;6(8):493。
[14]王全仁,等。三棱針點刺少商為主治療小兒急性扁桃體炎164例。針灸學報 1989;6(1):33。
[15]劉曉琴,等。針剌扁桃穴治療急性扁桃體炎68例。中國針灸1997;17(8):480。
病因病理病機
主要致病菌為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腺病毒也可引起本病。細菌和病毒混合感染也不少見。細菌可能是外界侵入的,亦可能系隱藏于扁桃體隱窩內的細菌,當機體抵抗力因寒冷,潮濕,過度勞累,體質虛弱,煙酒過度,有害氣體刺激等因素驟然降低時,細菌繁殖加強所致。有時則為急性傳染病的前驅癥狀,如麻疹及猩紅熱等。急性扁桃體炎往往是在慢性扁桃體基礎上反復急性發作。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雖因其病理改變不同分為卡他性,隱窩性及濾泡性扁桃體炎等三型,但就診斷和治療而言,可分為急性充血性扁桃體炎和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兩種。
(一)全身癥狀:起病急、惡寒、高熱、可達39~40°C,尤其是幼兒可因高熱而抽搐、嘔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及全身酸困等。
(二)局部癥狀:咽痛明顯,吞咽時尤甚,劇烈者可放射至耳部,幼兒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鬧不安。兒童若因扁桃體肥大影響呼吸時可妨礙其睡眠,夜間常驚醒不安。
(三)檢查:急性病客,面頰赤紅,口有臭味,舌被厚苔,頸部淋巴結,特別是下頜角處的淋巴結往往腫大,并且有觸痛。白細胞明顯增多。根據局部檢查可見到不同類型扁桃體炎有不同表現。急性充血性扁桃體炎亦稱急性卡他性扁桃體炎,主要表現為扁桃體充血、腫脹、表面無膿性分泌物。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含急性隱窩性扁桃體炎和急性濾泡性扁桃體炎,表現為扁桃體及腭弓明顯充血,扁桃體腫大;隱窩型表現隱窩口有黃白色膿點,有時滲出物可融合成膜狀,不超出扁桃體范圍,易于拭去而不遺留出血創面;濾泡型主要表現為扁桃體實質之淋巴濾泡充血,腫脹、化膿,扁桃體形成蛋白色小隆起
診斷
急性扁桃體炎一般都具有典型之臨床表現,故不難診斷。血、尿常規檢查、血小板計數及咽拭子涂片檢查和細菌培養,對于與其他疾病的鑒別診斷有其重要意義。須注意與咽白喉、猩紅熱、流行性出血熱、潰瘍膜性咽峽炎、單核白細胞增多癥,粒性白細胞缺乏癥及淋巴白血病等相鑒別。
治療
注意休息,多飲水,通大便,進流食或軟食,止痛退熱,服磺胺類或抗生素控制感染。凡惡寒、高熱、脈浮、無汗者可用甘桔湯(甘草、桔梗、銀花、馬勃)或麻杏石甘湯。凡高熱、無惡寒、口干,舌燥、脈數而浮者可用甘露飲(天冬、麥冬、生地、石斛、茯苓、楷杷葉、茵陳、甘草、熟地、枳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