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魚菇
英名:abalone mushroom. 學名:pleurotus abalonus han et al. 產期:四季 鮑魚菇為擔子菌類松茸科(tricholomataceae)側耳屬食用菇菌類,原產越南、印度、非洲、中國。鮑魚菇別名臺灣平菇,隸屬于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側身科,側耳屬。鮑魚菇分布于臺灣、福
英名:abalone mushroom.
學名:pleurotus abalonus han et al.
產期:四季
鮑魚菇為擔子菌類松茸科(tricholomataceae)側耳屬食用菇菌類,原產越南、印度、非洲、中國。
鮑魚菇別名臺灣平菇,隸屬于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側身科,側耳屬。
鮑魚菇分布于臺灣、福建、浙江等省,菌絲生長的溫度范圍為20—30℃,適宜溫度25—28℃,是夏季栽培的菌類,因氣溫高,水份散失快,因而配制培養基時含水量以65—70%為宜。菌絲培養室的相對溫度以60—70%為宜。出菇階段相對濕度要求90—95%,對菇體的發育有利。子實體生長時對氧氣量要求較高,同時需要散射光。
古田縣鮑魚菇從2000年開始引種,現在已形成批量生產,主要分布在大橋、湖濱等鄉鎮,年產鮮菇約450噸。
一、生長發育所需的環境條件
1、營養條件
鮑魚菇是木腐型菇類,但其分解木材的能力較弱。栽培鮑魚菇的主要原料有棉子殼、玉米芯、雜木屑、稻麥草、麩皮、玉米粉等幾種,輔料有糖、碳酸鈣。這些原輔材料經合理配制后,就能滿足鮑魚菇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
2、溫度條件
鮑魚菇屬中高溫菌類,菌絲生長的溫度為20-32℃,最適25-28℃;子實體生長發育適宜的溫度為25-30℃,最適是26-28℃,低于20℃和高于35℃子實體不發生。
3、水分(濕度)條件
屬喜濕菌類,培養料含水量以60-65%為宜,培養室空氣相對濕度以60%為宜;出菇房空氣相對濕度以90%為宜。
4、空氣條件
菌絲生長對空氣要求不高,但子實體分化和生長則需要充足的氧氣,通氣不良會導致子實體蓋小、柄長。
5、光照條件
菌絲階段不需光,子實體階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二、栽培季節及場所設施
1、栽培季節
浙北地區可于4月中旬至8月中旬分批制袋接種,5月中旬至7月中旬,9月上旬至10月中旬為出菇季節。
2、栽培場所
一般的磚瓦房、草棚、大棚均可栽培,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夏季降溫措施。
三、栽培工藝
培養料配方→拌料、裝袋→滅菌消毒→接種培養→出菇管理→采收上市或加工
四、栽培技術
1、培養料配制
配方一:棉子殼40%,雜木屑38%,麩皮20%,糖1%,碳酸鈣1%,含水量65%;配方二:棉子殼80%,麩皮18%,糖1%,碳酸鈣1%,含水量65%。
2、裝袋滅菌
培養料充分拌勻后,可用裝袋機裝入折徑15-17厘米、長33厘米的低壓聚乙烯菌袋內,料裝至3/5左右壓平料面后進行扎口(或套環),100℃蒸汽滅菌8-10個小時。
3、接種培養
在接種箱或接種室接種,每瓶原種接40袋左右,接種后重新扎好袋口,移至培養室發菌管理。
4、出菇管理
菌絲滿袋后即可進入出菇管理。先把袋口打開,清理料面,然后噴水保濕但又不致袋內積水;增加通氣透光,經8-10天開始出菇。待第一潮采完后養菌2-3天再增濕管理,二周左右可形成第二潮菇。
5、采收上市或加工
當子實體長至菌蓋近平展、蓋緣變薄稍有內卷時及時采收上市。
學名:pleurotus abalonus han et al.
產期:四季
鮑魚菇為擔子菌類松茸科(tricholomataceae)側耳屬食用菇菌類,原產越南、印度、非洲、中國。
鮑魚菇別名臺灣平菇,隸屬于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側身科,側耳屬。
鮑魚菇分布于臺灣、福建、浙江等省,菌絲生長的溫度范圍為20—30℃,適宜溫度25—28℃,是夏季栽培的菌類,因氣溫高,水份散失快,因而配制培養基時含水量以65—70%為宜。菌絲培養室的相對溫度以60—70%為宜。出菇階段相對濕度要求90—95%,對菇體的發育有利。子實體生長時對氧氣量要求較高,同時需要散射光。
古田縣鮑魚菇從2000年開始引種,現在已形成批量生產,主要分布在大橋、湖濱等鄉鎮,年產鮮菇約450噸。
一、生長發育所需的環境條件
1、營養條件
鮑魚菇是木腐型菇類,但其分解木材的能力較弱。栽培鮑魚菇的主要原料有棉子殼、玉米芯、雜木屑、稻麥草、麩皮、玉米粉等幾種,輔料有糖、碳酸鈣。這些原輔材料經合理配制后,就能滿足鮑魚菇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
2、溫度條件
鮑魚菇屬中高溫菌類,菌絲生長的溫度為20-32℃,最適25-28℃;子實體生長發育適宜的溫度為25-30℃,最適是26-28℃,低于20℃和高于35℃子實體不發生。
3、水分(濕度)條件
屬喜濕菌類,培養料含水量以60-65%為宜,培養室空氣相對濕度以60%為宜;出菇房空氣相對濕度以90%為宜。
4、空氣條件
菌絲生長對空氣要求不高,但子實體分化和生長則需要充足的氧氣,通氣不良會導致子實體蓋小、柄長。
5、光照條件
菌絲階段不需光,子實體階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二、栽培季節及場所設施
1、栽培季節
浙北地區可于4月中旬至8月中旬分批制袋接種,5月中旬至7月中旬,9月上旬至10月中旬為出菇季節。
2、栽培場所
一般的磚瓦房、草棚、大棚均可栽培,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夏季降溫措施。
三、栽培工藝
培養料配方→拌料、裝袋→滅菌消毒→接種培養→出菇管理→采收上市或加工
四、栽培技術
1、培養料配制
配方一:棉子殼40%,雜木屑38%,麩皮20%,糖1%,碳酸鈣1%,含水量65%;配方二:棉子殼80%,麩皮18%,糖1%,碳酸鈣1%,含水量65%。
2、裝袋滅菌
培養料充分拌勻后,可用裝袋機裝入折徑15-17厘米、長33厘米的低壓聚乙烯菌袋內,料裝至3/5左右壓平料面后進行扎口(或套環),100℃蒸汽滅菌8-10個小時。
3、接種培養
在接種箱或接種室接種,每瓶原種接40袋左右,接種后重新扎好袋口,移至培養室發菌管理。
4、出菇管理
菌絲滿袋后即可進入出菇管理。先把袋口打開,清理料面,然后噴水保濕但又不致袋內積水;增加通氣透光,經8-10天開始出菇。待第一潮采完后養菌2-3天再增濕管理,二周左右可形成第二潮菇。
5、采收上市或加工
當子實體長至菌蓋近平展、蓋緣變薄稍有內卷時及時采收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