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肘子
簡介
菜系:川菜食材類別:豬肉
味道:香辣
適宜季節:秋
色香味:湯汁乳白,豬肘爛軟
主料:豬肘子、雪山大豆
輔料:蔥節、紹酒、姜、川鹽
工藝
東坡肘子是蘇東坡制作的傳統名菜。它有肥而不膩,粑而不爛的特點,色、香、味、形俱佳 ,有人稱其為“美容食品”,外賓贊頌它“可列入世界名菜”。眉山的東坡肘子制作,比蘇東 坡的作法有較大的改進;首先在選料上,只選豬蹄膀,洗凈后放入清水中燉,燉至八分火色, 將肘子撈起來,再上蒸籠蒸。經兩次脫脂后,肘子已達肥而不膩、粑而不爛的境地。食用時有 兩種形式:一是清湯式。即將蒸熟的肘子取出,放碗內,灌以燉雞的湯,若無雞湯,白開水也 行。加少量鹽、少許蔥,即可。最好另碗盛醬油,食時蘸點醬油,其味更鮮。二是佐料式。即 將蒸熟的肘子取出庭 碗內,將配好的佐料澆上,即可食用。眉山的東坡肘子佐料十分講究,由17種原料組成,具有鮮明的特點,且適合東、南、西、北的客人和海外友人的口味。制作
做法一
1.豬肘刮洗干凈,順骨縫劃切一刀;
2.放入湯鍋煮透,撈出剔去肘骨;
3.放入墊有豬骨的砂鍋內,放入煮肉原湯;
4.放入大量蔥節,姜,紹酒在旺火上燒開;
5.雪豆洗凈,下入開沸的砂鍋中蓋嚴;
6.然后移到微火上煨燉約3小時,直至用筷輕輕一戳肉皮即爛為止;
7.吃時放川鹽連湯帶豆舀入碗中;
8.也可蘸醬油味汁吃。
做法二
原料: 豬肘子,雪山大豆,蔥節,紹酒,姜,川鹽。
制法:
挑選膘厚的豬前膀,豬肘刮洗干凈,順骨縫劃一切,用沸水焯去血泡,放入湯鍋煮透,撈出剔去肘骨,表皮涂抹糖色,放入墊有豬骨的砂鍋內,下入煮肉原湯,一次加足,放蔥節,姜,紹酒在旺火上燒開;雪豆洗凈,下入開沸的砂鍋中蓋嚴,移微火上煨燉約3小時,直至用筷輕輕一戳肉皮即爛為止,吃時放川鹽連湯帶豆舀入碗中上席,蘸以醬油味汁食之。
典故
早年蘇東坡在蘇州做官,由于朝廷腐敗被貶官后,回到了故鄉眉州。當時的老百姓都非常愛戴他,過年的時候,就送了許多的豬肘子給他。蘇東坡不但是大文豪,而且是美食家,所以就把這些豬肘子先用大火燉,后用小火煨,最后用許多調料加在一起,調成湯汁,澆在燉好的肘子上,分給大家吃。老百姓吃后,贊不絕口,故此起名為東坡肘子,一直流傳至今。是由蘇東坡之妻王弗首創。相傳蘇東坡年輕時在青神縣中巖書院求學,常感腿腳發軟,四肢無力,這急壞了妻子王弗,一日,王弗瞞著東坡外出求醫,當地寺廟一精通中醫的老方丈開的處方是:“以臟不臟,缺啥補啥”聰明的王弗趕忙回家,選來兩節豬大腿肉,洗凈后放入鍋內清燉,然后一邊扇火一邊看書。誰知看書入迷,忘了火上之物,等她聞到一股焦味時,鍋中水已干,貼鍋之肉略焦。王弗急中生智,連忙將案板上現成的姜、蔥剁碎,和著麥醬、醬油淋在肉上。立即,一股香氣撲鼻而來,豬腿焦色被佐料色彩所遮蓋,豬肉又糯又軟又香。蘇東坡吃到這道色、香、味俱全的菜簡直贊不絕口,當他得知此菜出自妻子之手時,脫口而稱“王弗肘子”。
以后,伴隨著蘇東坡的足跡,王弗肘子也傳偏大江南北,人們不知其中緣由,并因為蘇東坡的尊敬和愛戴,而把這道菜稱為“東坡肘子”,后來“東坡肘子”成為了川菜中的名菜和代表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