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尾海雕
物種名稱
白尾海雕拉丁學名:haliaeetus albicilla
英文名:white-talied sea eagle
別 名:黃嘴雕 芝麻雕
外形特征
體大(85厘米)的褐色海雕雕。特征為頭及胸淺褐,嘴黃而尾白。翼下近黑的飛羽與深栗色的翼下成對比。嘴大,尾短呈楔形。飛行似鷲。與玉帶海雕雕的區別在尾全白。幼鳥胸具矛尖狀羽但不成翎頜如玉帶海雕雕。體羽褐色,不同年齡具不規則銹色或白色點斑。 虹膜黃色;嘴及蠟膜黃色;腳黃色。
叫聲:響亮的吠聲klee klee-klee-klee,似小狗或黑啄木鳥叫聲。 分布范圍:格陵蘭、歐洲、亞洲北部、中國及日本至印度。
識別特征頭頂、后頭、耳羽、后頸淡黃褐色,具暗褐色羽軸紋和斑紋,尾上覆羽雜有白斑;頦、喉部淡黃褐色,胸部淡褐色,具暗褐色羽軸紋和淡色羽緣,其余下體褐色;飛羽黑褐色,翅上覆羽褐色,具淡黃褐色羽緣;尾較短,呈楔狀,顏色為純白色;尾下覆羽淡棕色,具褐色斑;翅下覆羽和腋羽暗褐色。虹膜黃色,嘴和蠟膜為黃色,跗和趾黃色,爪黑色。
種群現狀
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指名亞種為不常見季候鳥,見于華中及華東的多種棲息環境如河邊、湖泊周圍及沿海。繁殖于內蒙古東北部呼倫湖周圍,可能在中國東北的其他地區還有繁殖。有越冬在貴州草海、南西北部及江西鄱陽湖的記錄,近年來北京附近每年有少量越冬個體出現。
生活習性
顯得懶散,蹲立不動達幾個小時。飛行時振翅甚緩慢。高空翱翔時兩翼彎曲略向上,
分布范圍
棲息地及習性主要棲息于沿海、河口、江河附近的廣大沼澤地區以及某些島嶼。繁殖期喜歡在有高大樹林的水域或森林地區的開闊湖泊及河流地帶活動。非繁殖季節,有時可離水很遠,活動于草原或海拔1000m以上的高山上。白天活動,主要以魚類為食,也捕食各種鳥類以及中小型哺乳動物,有時也吃腐肉和動物尸體。在冬季食物缺乏時,偶爾也攻擊家禽和家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