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峰駝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雙峰駝【拉丁學名】:camelus bactrianus
【俗名】:野駝,野生雙峰駝,野駱駝
【英文名】:bactrian camel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別】:一級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易危
【瀕危等級】:瀕危
【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未列入
【生態環境】:戈壁、荒漠、沙漠
【致危因素】:棲息地破壞,過度捕獵
【國內分布】:甘肅, 青海, 新疆、內蒙古
【國外分布】:蒙古
【分類地位】:偶蹄目(artiodactyla)駱駝科(camelidae)
【現狀】:世界上僅分布于塔克拉瑪干沙漠、羅布泊、阿爾金山北麓和中蒙邊境的荒漠地帶無人區,共殘存800只左右。
生活習性
雙峰駝原產在亞洲中部土爾其斯坦、中國和蒙古。至少在公元前800多年就被人馴化了。但現在野外仍有野駱駝(野雙峰駝),據知,在我國塔里木至柴達木盆地間,向東至蒙古有棲居。常棲息在干旱地區,隨季節變化而有遷移。野雙峰駝的駝峰比家駱駝的小而尖,軀體比家駱駝的細長,腳比家駱駝的小,毛也較短。野雙峰駝數量稀少,單獨、成對或結成小群4-6只在一起,很少見12-15只的大群。
十分能耐饑渴,它們可以十多天甚至更長時間不喝水,在極度缺水時,能將駝峰內的脂肪分解,產生水和熱量。而一次飲水可達57升,以便恢復體內的正常含水量。它們吃沙漠和半干旱地區生長的的幾乎任何植物(包括鹽堿植物)。
雙峰駝比較馴順、易騎乘,適于載重:在四天時間中可運載170-270公斤東西每天走約47公里路,它們的最高速度是約每小時16公里。
以梭梭、胡楊、沙拐棗等各種荒漠植物為食。雄駝多單獨活動,繁殖期爭雌毆斗激烈,多一雄多雌成群活動,可形成30/40只的大群。2年1胎1仔,孕期13個月。是世界級珍獸。
繁殖期4—5月,孕期12—14個月,雌駱駝每產一仔,很少兩仔,4—5歲性成熟,壽命35—40年。
形態特征 俗稱野駱駝,為新疆體型最大的荒漠動物。野駱駝是世界上惟存的真駝屬野生種。體長3米,肩高1.8米,重800/1000千克。頸長而彎曲,背有雙峰,腿細長,兩辨足大如盤。毛色為單一的淡灰黃褐色。 種屬特征
雙峰駝屬于偶蹄目:本目包括9科82屬,近200種動物。它們幾乎遍布全世界,澳大利亞、新西蘭、北極和南極除外。本目中有許多體型優美的動物,也有相當丑陋的,還有一些對人類很有用的動物。
偶蹄目的動物特征是趾為雙數,第一趾已完退化,第二趾與第五趾不發達或缺如,第三、四趾發達,支撐全身重量。胃有二至四室:豬科胃有兩室,不反芻;河馬科胃有三室,不反芻;駱駝科與鼷鹿科胃有三室,反芻;其余各科胃均有四室,反芻。
本目動物的體形大小也相差很多,最小有鼷鹿肩高僅20厘米,體長46厘米,體重2.5公斤。而最高的長頸鹿肩高達3.5米,軀體笨重的河馬體重可達4.5噸。
雙峰駝屬于駱駝科:
本科動物體型大小差異很大,最小的鼷鹿肩高僅20厘米,體長46厘米,體重2.5千克;而最高的長頸鹿肩高達3.5米,最笨重的河馬體重可達4.5噸。
駱駝科共有3屬6種動物。2種在東半球,4種在西半球。本科特征是頭小、頸長,腿部細長,每足2趾(第3、4趾),具厚肉墊,趾尖有甲狀蹄,胃3室,反芻。
東半球的2種是:雙峰駝、單峰駝。西半球的4種是:原駝、駝羊、羊駝和駱馬。
耐饑渴:
雙峰駝十分能耐饑渴,它們可以十多天甚至更長時間不喝水。有人認為,雙峰駝體內有貯水囊,在極度缺水時,可消耗囊中的水。實則不然,它們在需要時,能將駝峰內的脂肪分解,產生水和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