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靈貓
基本資料
中文名: 小靈貓同物異名: viverra indica, viverricula malaccensis thai, viverricula hanensis, viverricula pallida taivana, viverra pallida,
中文俗名: 七間貍 烏腳貍 筆貓 斑靈貓 香貍 麝貓 包公貍 果子貍
學(xué)名: viverricula indica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desmarest, 1817
英文俗名: small indian civet
分類地位: 動(dòng)物界 fauna → 脊索動(dòng)物門 chordata → 脊椎動(dòng)物亞門 vertebrata → 哺乳綱 mammalia → 真獸亞綱 tberia → 食肉目 carnivora → 貓型亞目 feliformia → 靈貓科 viverridae → 小靈貓屬 viverricula →小靈貓 viverricula indica 瀕危信息
cites瀕危等級(jí):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7iucn瀕危等級(jí):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6
iucn瀕危等級(jí):生效年代: 2003年
國家重點(diǎn)保護(hù)等級(jí): 二級(jí) 生效年代: 1989
分布情況
主要分布省份: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 海南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陜西 臺(tái)灣 香港
分布在以下保護(hù)區(qū):
天堂寨 牛姆林 武夷山(福建) 武夷山(福建) 戴云山 南嶺 南昆山 黑石頂 新港珍貴動(dòng)物 鼎湖山 古田 大明山 大瑤山水源林(廣西) 十萬大山水源林 防城金花茶 道真大沙河 赤水桫欏 麻陽河 雷公山 習(xí)水 佛頂山(石阡) 梵凈山 茂蘭 尖峰嶺 壩王嶺(昌江、白沙)? 董寨鳥類 雞公山 九宮山 神農(nóng)架 后河 桃源洞 壺瓶山 八大公山 索溪峪 八面山 莽山 鄱陽湖 鄱陽湖 武夷山(江西) 巖泉 桃紅嶺 桃紅嶺 井岡山 攀枝花蘇鐵 王朗 臥龍 臥龍 唐家河 縉云山 金佛山 珠穆朗瑪峰 石林(云南) 石林(云南) 哀牢山 蒼山洱海 大圍山 金平分水嶺 怒江 高黎貢山 銅壁關(guān) 清涼峰 天目山(浙江) 古田山 烏巖嶺 瓦屋山 大霧嶺 朱家山 小溪 南靖南亞熱帶雨林
分布在以下山脈湖泊:
大別山 都龐嶺 五指山 清涼峰 吊羅山
瀕危因素
● 作為醫(yī)藥成分被捕獵: 參考文獻(xiàn)● 過度捕獵:
形態(tài)特征 小靈貓外形與大靈貓相似而較小,體重2~4千克,體長46~61厘米,比家貓略大,吻部尖,額部狹窄,四肢細(xì)短,會(huì)陰部也有囊狀香腺,雄性的較大。肛門腺體比大靈貓還發(fā)達(dá),可噴射臭液御敵。全身以棕黃色為主,唇白色,眼下、耳后棕黑色,背部有五條連續(xù)或間斷的黑褐色縱紋,具不規(guī)則斑點(diǎn),腹部棕灰。四腳烏黑,故又稱“烏腳貍”。尾部有7~9個(gè)深褐色環(huán)紋。 生活習(xí)性
棲息于多林的山地,比大靈貓更加適應(yīng)涼爽的氣候。多筑巢于石堆、墓穴、樹洞中,有2~3個(gè)出口。以夜行性為主,雖極善攀援,但多在地面以巢穴為中心活動(dòng)。喜獨(dú)居,相遇時(shí)經(jīng)常相互撕咬。小靈貓的食性與大靈貓一樣,也很雜。該物種有占區(qū)行為,但無固定的排泄場所。每年多在5~6月份產(chǎn)仔,每胎4~5仔,2歲達(dá)到性成熟。小靈貓也是夜行性動(dòng)物,白天難得一見。平時(shí)都在地面游蕩、尋食和到處舉尾“擦香”,但也善于登高上樹捕捉小鳥、松鼠和躍入水中橫渡溪溝、小河。老鼠在小靈貓的食物中所占的比例高達(dá)42.9%~91.7%,是人類滅鼠的天然同盟者。受敵害追襲時(shí),可以從肛門兩側(cè)的臭腺中,分泌出具有惡臭的液體,使敵害者不堪忍受,被迫轉(zhuǎn)身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