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姬啄木鳥
鳥種:斑姬啄木鳥 學名:picumnus innominatus英文名:speckled piculet分類:鴷形目、啄木鳥科、姬啄木鳥屬 描述:纖?。?0厘米)、橄欖色背的似山雀型啄木鳥。特征為下體多具黑點,臉及尾部具黑白色紋。雄鳥前額橘黃色。虹膜-紅色;嘴-近黑;腳-灰色。
鳥種:斑姬啄木鳥
學名:picumnus innominatus
英文名:speckled piculet
分類:鴷形目、啄木鳥科、姬啄木鳥屬
描述:纖小(10厘米)、橄欖色背的似山雀型啄木鳥。特征為下體多具黑點,臉及尾部具黑白色紋。雄鳥前額橘黃色。
虹膜-紅色;嘴-近黑;腳-灰色。
叫聲:反復的尖厲tsit聲;告警時發出似撥郎鼓的聲音。
分布范圍:喜馬拉雅山脈至中國南部、東南亞、婆羅洲及蘇門答臘。
分布狀況:指名亞種分布在西藏東南部;chinensis為留鳥,見于華中、華東、華南及東南的大部地區;亞種malayorum見于云南西部及南部。不常見,生活于常綠闊葉林,可至海拔1200米。
習性:棲于熱帶低山混合林的枯樹或樹枝上,尤喜竹林。覓食時持續發出輕微的叩擊聲。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學名:picumnus innominatus
英文名:speckled piculet
分類:鴷形目、啄木鳥科、姬啄木鳥屬
描述:纖小(10厘米)、橄欖色背的似山雀型啄木鳥。特征為下體多具黑點,臉及尾部具黑白色紋。雄鳥前額橘黃色。
虹膜-紅色;嘴-近黑;腳-灰色。
叫聲:反復的尖厲tsit聲;告警時發出似撥郎鼓的聲音。
分布范圍:喜馬拉雅山脈至中國南部、東南亞、婆羅洲及蘇門答臘。
分布狀況:指名亞種分布在西藏東南部;chinensis為留鳥,見于華中、華東、華南及東南的大部地區;亞種malayorum見于云南西部及南部。不常見,生活于常綠闊葉林,可至海拔1200米。
習性:棲于熱帶低山混合林的枯樹或樹枝上,尤喜竹林。覓食時持續發出輕微的叩擊聲。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