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xióng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巳集中】【火字部】 熊; 康熙筆畫:14; 頁碼:頁679第10(點擊查看原圖)
〔古文〕??【集韻】【韻會】??胡弓切,音雄?!菊f文】熊獸似豕,山居冬蟄,從能炎省。【爾雅·釋獸】熊,虎醜?!臼琛酷h類也?!緯び碡暋啃芰`狐貍織皮?!驹姟ば⊙拧烤S熊維羆,男子之祥?!∮殖嘈堋!緺栄拧め尗F】魋如小熊?!驹]】今建平山中有此獸。俗呼爲赤熊?!∮帧臼酚洝ぬ旃贂啃苄莒i色有光?!旧胶=?jīng)】槐江之山,南望崑崙。其光熊熊,其氣???!∮稚矫??!緯び碡暋啃芏夥酵┌??!臼酚洝S帝紀】南至于江登熊湘。【註】二山名。熊卽熊耳山。又【封禪書】南伐至于召陵,登熊山。 又【山海經(jīng)】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恆出神人,夏啓而冬閉?!∮治餍?,侯國。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又人名?!緯に吹洹恳姘莼鬃層谥旎⑿芰`?!∮帧臼酚洝の宓奂o】黃帝爲有熊?!卷崟坑行?,國名。黃帝所都。 又【廣韻】亦姓。【左傳】賢者熊宜僚。又複姓。【左傳】楚大夫熊率且比?!∮帧炯崱恳?切。義同?!咎祈嵳啃芤粲鹆攴?。春秋宣八年,葬我小君敬嬴。公羊穀梁傳??作頃熊。頃音近敬,熊音近嬴。正義不得其解,乃云:一人有兩號。非矣。左傳昭七年,正義曰:張叔皮論云:賔爵下革,田鼠上騰,牛哀虎變,鯀化爲熊,久血爲燐,積灰生蠅王劭曰:古人讀熊于陵反。張叔用舊音也。熊當改入蒸韻?!∮帧炯崱磕襾砬?。同能?!咀髠鳌ふ哑吣辍繒x侯夢黃能入于寢門。【釋文】熊亦作能。如字,一音奴來反。三足鼈也。詳肉部能字註?! 炯崱炕蜃??能??。
物種名稱
中文名:熊拉丁文學名:ursidae
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熊科 ursidae (g. fischer de waldheim, 1817 )
屬:
大熊貓屬 ailuropoda
馬來熊屬 helarctos
懶熊屬 melursus
熊屬 ursus
眼鏡熊屬 tremarctos
熊齒獸屬 arctodus(已滅絕)
亞科:
●貓熊亞科 ailuropodinae
大貓熊 ailuropoda melanoleuca
●眼鏡熊亞科 tremarctinae
眼鏡熊 tremarctos ornatus
●熊亞科 ursinae
棕熊 ursus arctos
美洲黑熊 ursus americanus
北極熊 ursus maritimus
亞洲黑熊 ursus thibetanus,或 selenarctos tibetanus
阿特拉斯棕熊(北非棕熊) ursus crowtheri (約1870年滅絕)
懶熊 melursus ursinus,或 ursus ursinus
馬來熊 helarctos malayanus
熊,食肉目,是屬于熊科的雜食性大型哺乳類,以肉食為主。從寒帶到熱帶都有分布。軀體粗壯,四肢強健有力,頭圓頸短,眼小吻長。前后肢均具有5指、趾,彎爪強硬,不能伸縮。跖行性。短尾隱于體毛內(nèi)。毛色一致,厚而密。齒大,但不尖銳,裂齒不如其他食肉目動物發(fā)達。雜食性。行動緩慢,營地棲生活,善于爬樹,也能游泳。嗅覺、聽覺較為靈敏。毛皮、肉、脂、膽、掌均有較大經(jīng)濟價值,有時對養(yǎng)蜂業(yè)、農(nóng)、牧、果樹等造成危害。種類較少,全世界僅有7種,我國有3種。除澳洲、非洲南部外,多有分布。
外形特征
熊軀體粗壯肥大,體毛又長又密,臉形像狗,頭大嘴長,眼睛與耳朵都較小,臼齒大而發(fā)達,咀嚼力強。四肢粗壯有力,腳上長有5只鋒利的爪子,用來撕開食物和爬樹。尾巴短小。熊平時用腳掌慢吞吞地行走,但是當追趕獵物時,它會跑得很快,而且后腿可以直立起來。常見的特征有短尾、極佳的嗅覺和聽覺、五個無法收縮的爪,以及長、密、粗的毛。剛出生時,它的大小與天竺鼠差不多,至少要與母親生活一年。
熊的嗅覺十分靈敏,視力以及聽覺比較差。它們的牙齒是用來防御和當作工具。它們的爪子可以用來撕扯、挖掘和抓取獵物。
熊氏家庭成員體型差別較大,塊頭有大有小。最大的是棕熊(約780千克),北極熊次之(約700千克),然后是美洲黑熊(約220千克)、亞洲黑熊(約150千克)、懶熊(約140千克)、眼鏡熊(約140千克)、馬來熊(約60千克)。
生活習性
大多數(shù)熊食性很雜,既食青草、嫩枝芽、苔蘚、漿果和堅果,也到溪邊捕捉蛙、蟹和魚,掘食鼠類,掏取鳥卵,更喜歡舔食螞蟻,盜取蜂蜜,甚至襲擊小型鹿、羊或覓食腐尸。但是北極熊比較特殊,主要吃魚和海豹。熊的視覺和聽覺都不十分靈敏,但嗅覺非常發(fā)達。生活于北方寒冷地區(qū)的熊有冬眠現(xiàn)象,而位于亞熱帶和熱帶地區(qū)的黑熊往往不冬眠。熊冬眠時間可持續(xù)4~5個月,在冬眠過程中如果被驚動它會立即蘇醒,偶然也會出洞活動。熊冬眠的洞穴一般選在向陽的避風山坡或枯樹洞內(nèi)。除冬眠期外,熊沒有固定的棲息場所。除了發(fā)情交配期外,其余時間熊都單獨活動。母熊一般1年產(chǎn)1~4崽。
熊一般是溫和的、不主動攻擊人的動物,也愿意避免沖突,但當它們認為必須保衛(wèi)自己或自己的幼崽、食物或地盤時,也會變成非常危險而可怕的野獸。
愛吃植物的眼鏡熊:眼鏡熊又叫南美熊、安第斯熊,產(chǎn)于南美,是現(xiàn)在唯一分布于南半球的熊,也是最愛吃植物性食物的一種熊,吃各種果、葉、根、莖,很少吃昆蟲,因眼睛四周有白圈而得名。眼鏡熊善于登高爬樹,通常獨自活動,偶以小家庭為單位,共住在一棵大樹上。
高度近視的亞洲黑熊:亞洲黑熊又叫狗熊、月熊,還有個俗稱叫黑瞎子。為什么叫它瞎子呢?因為它天生近視,百米之外看不清東西,不過它的耳、鼻靈敏,順風可聞到半公里以外的氣味,能聽到300步以外的腳步聲。別看它外表愚拙,實際上機警過人。平時黑熊以植物為主食(你一定聽過黑瞎子掰苞米的故事),在秋季卻大吃昆蟲等動物性食品,在體內(nèi)貯存大量脂肪準備在樹洞里冬眠。特長是爬樹、游泳。因為眼神不濟,所以練就了一身晝夜都行動自如的本領(lǐng)。亞洲黑熊分布于中國、印度、俄羅斯、日本、蒙古等國。
胃口極好的棕熊:棕熊遍布亞、歐、北美三大洲,其中阿拉斯加棕熊最大,最重近800公斤,站立時有兩人高,是現(xiàn)存世界上最大的食肉目動物。而敘利亞棕熊卻很小,體重不足90公斤。我國的棕熊一般在200-500公斤。棕熊的胃口可以說是好極了,葷的、素的都愛吃。植物、昆蟲、蜂蜜、魚類,甚至鹿、羊、牛、都能一概吃下,所以比較兇猛,槍法不好的獵手往往反會成為棕熊的獵物。
靠吸塵器過日子的懶熊:吸塵器是對懶熊的嘴部功能的形象比喻。生活于印度和斯里蘭卡熱帶森林中的懶熊形象奇特,下唇長而善動,形狀像舌頭,沒有上門牙,嘴可以伸進昆蟲藏匿的縫隙中,像吸塵器一下把獵物席卷入口。懶熊的視覺極差,靠嗅覺和聽覺活動,所以它選擇了夜間出擊、白天酣睡的生活作風,于是人稱:懶熊。小懶熊常騎在母熊背上來來去去,寸步不離,這種母子感情大大強于其他熊類的母子關(guān)系。
喜歡假離婚的美洲黑熊:美洲黑熊分布在加拿大及美國中部和東部的森林,別看它叫黑熊,其實它的身體顏色有很多種,黑色、棕色、灰色……連白色都有。美洲黑熊常在6-7月份娶妻生子,不過等小熊過完一周歲生日后,一家子便各奔東西,熊爸爸、熊媽媽也各自生活,看上去像離婚一樣,可到了下一年的6-7月份,它們就復婚,重新考慮生育下一代的事。
冰山巨無霸--白熊:冰山巨無霸就是指北極熊,也就是白熊。它們生活在北極的莽莽冰原上,體大兇猛,以獵取海豹、幼海象、幼鯨、海鳥、魚類為生,在北極地區(qū)是土皇帝,幾乎打遍北極無敵手!貌似笨重的北極熊,行動十分敏捷,短跑時甚至能攆上馴鹿或北極兔。同時,它也是冰泳高手,游泳時速達10公里,潛水時間可達2 分鐘,在冰水中游上百公里不在話下,堪稱半水棲獸類。北極熊是生活在最北部、食肉性最強的一種熊。
攀爬高手--馬來熊:馬來熊又叫太陽熊或日熊,分布于印尼、緬甸、泰國、馬來半島及中國南部邊陲的熱帶、亞熱帶山林中,是熊家族中體型最小的一種,體重只有60公斤。馬來熊的看家本領(lǐng)是攀爬,于是它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樹上,把家也安在枝葉之間。馬來能主要吃植物果、葉以及昆蟲和白蟻。夜間是馬來熊的天下,而白天它卻會悠閑地躺在樹上曬太陽。
保護級別
熊屬國家保護的哺乳動物,嚴禁獵殺食用。分布范圍
熊科中分布最廣泛的是棕熊ursus arctos,分布于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的大部分地區(qū),但數(shù)量并不多。不同地方的棕熊體型習性有一定的差距,最大的阿拉斯加棕熊ursus arctos middendorffi體重可達600~800公斤,而小型的棕熊體重不及100公斤。阿拉斯加棕熊由于體型超大,過去曾被當作獨立的物種。我國西部的一些棕熊顏色和體型與其它棕熊也有些差別,又是被單列為馬熊ursus pruinosus。
惟一能和阿拉斯加棕熊相比的是北極熊ursus maritimus,生活于北冰洋附近,游泳能力強,并可隨海冰遠離海岸。北極熊主要食海豹,是肉食性最強的熊。北極熊和棕熊是僅有的跨州分布的熊,其它的熊有4種分布于亞洲,一種分布于北美洲,一種分布于南美洲。這幾種熊體型均小于北極熊和多數(shù)棕熊,且除了大熊貓以外,均以黑色為主,亞洲特有的幾種熊胸前還有月牙形的白斑。
亞洲的熊中最著名得當屬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其分類地位多有爭議,過去有人將其歸入熊科,有人歸入浣熊科,有人將其和小熊貓一起置于熊貓科,或者自成一大熊貓科,現(xiàn)在研究表明大熊貓確實和熊的關(guān)系比較接近,應該歸入熊科。大熊貓在史前曾經(jīng)是我國南方動物區(qū)系的重要構(gòu)成,但是現(xiàn)在分布局限,是瀕危動物的代表。大熊貓食性單一,僅以幾種竹子為主食,偶爾也會吃動物性食物,由于竹子營養(yǎng)較少,大熊貓一生的主要時間都用于進食和休息,類似于樹袋熊。
亞洲另一種食性比較特殊的熊是南亞的懶熊melursus ursinus,主要以昆蟲為食。
東南亞的馬來熊helarctos malayanus是體型最小的熊,身體比其它熊瘦弱,爬樹技術(shù)高超,喜歡吃昆蟲和果實,也捕捉鳥類和嚙吃類等小動物。亞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是典型的雜食性的熊,植物各構(gòu)成了食物的很大一部分,但是偶爾也會殺死較大的動物。
亞洲黑熊是我國最常見的熊,但仍然屬于珍稀物種。
北美洲的美洲黑熊ursus americanus可能是現(xiàn)存數(shù)量最多的一種熊,廣布于北美各地,比起阿拉斯加,南到墨西哥。美洲黑熊雖然以黑色為主,但也有很多其它色型,包括深褐色、紅棕色甚至白色。
南美洲的眼鏡熊tremarctos ornatus因有類似大熊貓的黑眼圈而得名。眼鏡熊是南美洲唯一的熊,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的森林中,也出現(xiàn)在較開闊的地方,善于爬樹,在樹上筑巢。
相關(guān)資料
熊為什么冬眠?冬眠為什么不脫水?缺乏食物是動物冬眠的主因,如果食物充足,許多熊不會冬眠,反而會整個冬天都在狩獵。但食物不多時,熊就會躲在洞中過冬。小型哺乳類動物在冬眠時體溫會急速下降,但熊的體溫只會下降約4度,不過心跳速率會減緩75%。一旦熊開始冬眠后,它的能量來源就從飲食轉(zhuǎn)換為體內(nèi)儲存的脂肪。在阿拉斯加為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北極熊計劃工作的野外生物學家湯姆伊凡斯說,這種化學作用的變化十分劇烈。脂肪燃燒時,新陳代謝會產(chǎn)生毒素。但熊在冬眠時,細胞會將這些毒素分解為無害的物質(zhì),再重新循環(huán)利用。(人體內(nèi)沒有這種機制,如果毒素累積,人類會在一星期內(nèi)死亡。)這種生化作用也讓熊可以回收體內(nèi)的水分,因此在冬眠時不會排尿。即使不冬眠,北極熊也可以利用脂肪燃燒的機制。這種清醒式冬眠讓北極熊可以不躲到洞里,整個冬天都保持活躍狀態(tài)。
阿特拉斯棕熊
物種分類: 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食肉目
分布范圍: 分布于橫跨摩洛哥及阿爾及利亞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脈
動物簡介:棕熊因產(chǎn)地,大小,毛色等差異,分為不同的亞種.有不同的名稱.阿特拉斯棕熊就是因分布于橫跨摩洛哥及阿爾及利亞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脈而命名,它是唯一生活在非洲的熊類.
棕熊是世界上最大的熊(其中最大的阿拉斯加棕熊可達800公斤).阿特拉斯棕熊卻很小,只有100多公斤重,比棕熊中最小的敘利亞棕熊(不足90公斤)稍大些.阿特拉斯棕熊可以說胃口極好,葷的素的它都愛吃;植物,昆蟲,魚類甚至鹿,羊,牛都是它的美味佳肴,有時見了腐肉,鳥和鳥蛋也不肯輕易放過.通常,阿特拉斯棕熊不會主動攻擊人,但是帶著仔熊的母熊或是受傷的熊會變得異常兇猛.它在每年的6月份交配,雌雄在一起只相處三個星期即分手.小熊剛出生時未睜眼,無毛,無牙齒.體重不足450克.幼熊要在母親的照料下生活兩年才能離開.
阿特拉斯棕熊因緊靠地中海,所以氣候濕潤,森林廣袤,為棕熊和其他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間.幾個世紀以來,它們一直安逸地生活著.可是由于阿特拉斯地區(qū)物產(chǎn)豐富,因此這里一直是歐洲列強的必爭之地.特別是阿爾及利亞,早在16世紀即淪為奧斯曼帝國的一個省.歐洲列強來到以后,不但欺壓當?shù)厝嗣?還掠奪各種自然資源.野生動物當然也成了他們掠奪的對象.他們大量捕殺各種野生動物,把皮和肉運回歐洲市場出售.棕熊因肉質(zhì)鮮美,皮毛用途廣泛而遭到了毀滅性的捕殺,不管是成年的,未成年的,雄的,雌的,見到就殺.到了19世紀中期,在阿爾及利亞境內(nèi)的棕熊已所剩無幾,而此時摩洛哥的棕熊則更為悲慘,已經(jīng)全部消亡.可在阿爾及利亞僅剩下不多的棕熊并沒有能完全的逃脫厄運,最終同摩洛哥棕熊一樣全部倒在了人類的槍口之下.
1870年在阿爾及利亞的西迪比而阿貝斯郊外,一只棕熊被殺,之后人類再也沒有發(fā)現(xiàn)過阿特拉斯棕熊,別看熊又兇又笨,其實它和其他動物一樣,有溫順的一面,有時還會感情用事可是現(xiàn)在由于人類的捕殺,野生的熊越來越少了,人類仍在對它們痛下殺手:吃熊膽,取膽汁……
阿特拉斯棕熊:1870年滅絕
墨西哥灰熊
墨西哥灰熊是棕熊的一種,它因毛色棕灰因而得名,它是棕熊中體型較小的一種,一般體長1.5米,身高0.6米,體重120公斤.
墨西哥灰熊曾在墨西哥大部分地區(qū)都有分布,是墨西哥最多的野生動物之一.它們棲息在樹林中,和其他棕熊一樣,夏季生活海拔較高處,春秋生活在海拔較低處,冬季進行冬眠,樹洞,巖石等都是它們冬眠的場所.它們雖屬食肉獸,但卻已經(jīng)偏離了食肉的特征,已退化成雜食性,主要以素食為主,青草,樹根,種子,野果是它們吃得最多的食物,與其他棕熊一樣,最喜歡吃蜂蜜.
每年的春末夏初是墨西哥灰熊的發(fā)情季節(jié),平時各有各的領(lǐng)域范圍,互不干擾,此時雌雄結(jié)伴生活在一起.墨西哥灰熊每胎產(chǎn)2仔,剛剛出生的幼仔無毛,為粉紅色.別看父母體肥胖,剛出生的幼仔卻只重0.3公斤.墨西哥灰熊雖平時行動遲緩,但嗅覺和聽覺靈敏,奔跑速度相當快,一有敵情便迅速逃避.
19世紀,在墨西哥的森林中還隨處可見灰熊,但進入20世紀后,隨著人口數(shù)量的增加,人們開始擴張生活范圍,于是大量砍伐森林建立農(nóng)場,牧場.墨西哥灰熊因失去家園而無處覓食,不得不進入農(nóng)田偷食農(nóng)作物.人們?yōu)榱吮W∽约旱募Z食,開始了捕殺灰熊的運動,一時間,這項運動在全國上下迅速開展.隨著人們的大量捕殺,到20世紀50年代,灰熊已經(jīng)所剩無幾.而此時貪婪的人們又注意到灰熊的膽、掌、肉具有極高的經(jīng)濟價值.因此,僅剩下不多的灰熊又遭到了人類新一輪的捕殺.雖野生動物保護者開始宣傳保護灰熊,但是為時已晚.到1964年,墨西哥灰熊終于被人類趕盡殺絕.從此墨西哥再也見不到了灰熊的蹤跡.
墨西哥灰熊:1964年滅絕。
懶熊
懶熊 — sloth bear (melursus ursinus)
分類地位: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熊科 ursidae
亞科 熊亞科 ursinae
屬 懶熊屬 melursus
種 懶熊 m.ursinus
身體特征:
身長
頭-軀干: 140-180cm
尾長: 10-12cm
體重
雄: 80-140kg
雌: 55-95kg
亞種信息
m. u. ursinus:印度懶熊
m. u. inornatus:斯里蘭卡懶熊
懶熊屬體型中等的熊科動物,體長約有140-180cm。公熊體重80-140kg,比母熊約重30-40%。懶熊全身覆蓋著長長的黑毛,毛發(fā)中間夾雜著棕色或灰色,前胸點綴著一塊白色或淡黃色的“u”型或者“y”型斑紋。懶熊的臉部毛發(fā)相對較少,毛色偏灰。它們的口鼻很長,還能靈活移動, 嘴唇裸露,舌頭也很大,另外,它們還能隨意控制鼻孔的閉合。懶熊的上顎只有4顆門牙,而不像很多其他種類的動物那樣上下各有六顆,這樣中間形成的空隙就有助于它們吸食白蟻。懶熊尾巴粗短,腳掌堪稱巨大,腳掌上長有很長的爪鉤,不但方便它們挖掘蟻洞中的螞蟻,還便于它們爬樹。這些爪鉤形狀類似樹懶,懶熊的名字也因此得來。懶熊能撅起柔軟的嘴唇,形成一根管子,并控制著的舌頭。它吹掉白蟻洞中的塵土,閉上鼻孔,通過吸氣把白蟻吸上來吃掉。
懶熊主要居住在印度和斯里蘭卡,在孟加拉國、尼泊爾和不丹也有少量分布。20年前,它們曾在印度和斯里蘭卡隨處可見,如今卻成了稀有之物,在熱帶地區(qū)的森林和草原上還能窺見它們的身影,特別是在低海拔而又比較干旱的林地以及巖石地帶。
眼鏡熊
眼鏡熊 — spectacled bear (tremarctos ornatus)
分類地位: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熊科 ursidae
亞科 熊亞科 ursinae
屬 眼鏡熊屬 tremarctos
種 眼鏡熊 t.ornatus
身體特征
身長
頭-軀干: 150-180cm
尾長: 7cm
體重
雄: 100-155kg
雌: 64-82kg
眼鏡熊也叫安第斯熊,是南美洲唯一的熊科動物。它們在熊科家族中不算龐然大物,身長約有150-180cm,體重大約64-155公斤。眼鏡熊的毛發(fā)中等長度,全身的毛色為黑、紅棕或深棕色,十分厚密粗糙。它們的相貌獨特,口鼻部分和多數(shù)熊科動物一樣,顏色較淺,但最有趣的是它們的眼睛周圍有一圈或粗或細的奶白色紋,將眼睛上的黑斑隔開,遠看好似戴著一副黑墨鏡,眼鏡熊的名字也因此而來。這圈奶白色的紋路往往會在喉部匯集,并順著喉嚨繼續(xù)向下延伸,形成胸斑。還有一點頗為獨特的是,眼鏡熊只有13對肋骨,而不是像其他熊科動物那樣有14對。此外,它們也有一條短短的尾巴。
正如文章開頭所描述,眼鏡熊分布于南美洲,生活在委內(nèi)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和阿根廷西北部地區(qū)。眼鏡熊的棲息地生態(tài)環(huán)境多樣, 盡管它們似乎更喜歡待在海拔1,900-2,350米潮濕的高山密林中,不過不論是雨林、霧林、干旱森林或者是樹木稀疏的草原,抑或沿海那些長著低矮灌叢的沙漠都讓它們愉快生活。
北極熊
北極圈之王--北極熊
學名: thalarotos maritimus
英名: polar bear
分類: 食肉目 熊科
產(chǎn)地: 北極海岸、歐洲冰海和北美北部
北極熊是熊科動物中最大的,體長可達2.5米,高1.6米,重500公斤。北極熊不僅善于在冰冷的海水中游泳,還擅長在冰面上快速跳躍。為了抵御寒冷,它的耳和尾都很小,全身除腳掌和鼻尖外,都覆蓋著厚厚的白毛,而它的皮卻是黑色的。北極熊的嗅覺特別敏感,能判斷獵物的位置,它的力量大,一擊能使人致命。北極熊以海豹、魚、鳥和鯨的尸體為食。母熊產(chǎn)崽在避風的雪洞中,仔熊剛出生時只有0.3米長,眼睛睜不開,耳朵也聽不見,3—5年后,才長成獸。作為“北極圈之王”,除去人類,北極熊幾乎沒有天敵。
北極熊也叫白熊,是熊類中個體最大的一種,其身軀龐大,體長可達2.5米以上,行走時肩高1.6米,體重可達半噸,最大的北極熊體重可達900公斤。北極熊氣力和耐力非常驚人,奔跑時速高達60公里,但不能持久。它具有粗壯而又靈便的四肢,尤其是它的前掌,力量巨大,一掌可使人致命。用前掌擊倒或打死獵物,是它的慣用手段。掌上長有十分銳利的熊爪子,能緊緊抓住食物。北極熊還具有異常靈敏的嗅覺,可以嗅到在3.2公里以外燒烤海豹脂肪發(fā)出的氣味,能在幾公里以外憑嗅覺準確判斷獵物的位置。在“聞出”氣味熟悉的獵物的方位后,便能以相當快的速度從冰上跳躍奔去捕獵,一步跳躍奔跑的距離可達5米以上。
黑熊
黑熊 — asiatic black bear (ursus thibetanus)
分類地位: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熊科 ursidae
亞科 熊亞科 ursinae
屬 棕熊屬 ursus
種 黑熊 u.thibetanus
身體特征:
身長
頭-軀干: 120-180cm
尾長: 6.5-10.6cm
體重
雄: 110-150kg
雌: 65-90kg
生活在亞洲的黑熊是熊膽貿(mào)易的最大受害者!
黑熊也被人稱之為月熊、喜馬拉雅熊或藏熊,而在我國,它們也被稱為狗熊、熊瞎子或狗駝子。黑熊的體型只能算中等,頭至軀干約120-180cm高,母熊的體型比較小,可能只有公熊的一半。黑熊的體毛粗密,一般為黑色(也有棕色)。胸前有一塊很明顯的白色或黃白色的月牙形斑紋,因此也被人稱為月熊(moon bear)。不過這塊斑紋的大小和形狀在不同個體之間有很大的差異,有的可能只是一條挺細的線,有的則是好大一塊三角斑。黑熊的頭部又寬又圓,頂著兩只圓圓的大耳朵,形狀頗似米老鼠。它們的眼睛比較小,但有彩色視覺,這樣它們就能分辨出水果和堅果的不同了。黑熊的口鼻又窄又長,呈淡棕色,下巴則呈白色。黑熊的毛雖不太長,頭部兩側(cè)卻長有長長的鬃毛,讓它們的大臉更加寬大。黑熊以4只腳掌著地行走,屬跖行類動物。它們的四肢粗壯有力,腳掌碩大,尤其是前掌。腳掌上生有五個長著尖利爪鉤的腳趾,但它們的爪鉤不能收回。另外,和其他熊科動物一樣,它們的尾巴也很短。
黑熊的亞種問題存在一定爭議性。過去的觀點認為黑熊有四個亞種,即u.t. japonicus(日本)、u.t. formosanus(臺灣)、u.t. ussuricus(蒙古)以及指名亞種u.t. thibetanus。但如今科學家們認為這些所謂的亞種之間可能只存在一些種群差異,而不能算作單獨的亞種?,F(xiàn)今能確定的亞種只有生活在巴基斯坦南部u.t. gedrosianus。
黑熊居住區(qū)主要分布在亞洲南部,這支居住大軍的分布位置從阿富汗貧瘠的山區(qū)開始,沿著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尼泊爾、錫金、不丹,直到緬甸和我國的西南部,包括海南島和臺灣。偏北的一支則分布在我國的東北、俄羅斯東南以及日本的四國和本州。
黑熊屬林棲動物,特別是植被茂盛的山地。在夏季,它們常在海拔3,000米,甚至更高的山中活動,到了冬季則會遷居到海拔較低的密林中去。為了生存,它們偶爾也會游蕩到平原地帶。
黑熊是雜食性動物,以植物為主,喜歡各種漿果、植物嫩葉、竹筍和苔蘚等等。它們也愛吃蜂蜜,還有各種昆蟲、蛙、魚以及腐肉。它們偶爾也會闖入農(nóng)莊捕食家畜,不過這種行為自然會招致人類記恨,并使得它們因此慘遭屠戮。
黑熊多數(shù)時候在夜間出行,白天則躲在樹洞或巖洞中休息。到了秋天它們更少在白天外出。別看體形笨重,但它們都是游泳和爬樹的好手。它們也能長時間依靠后腿站立,并利用前爪攻擊對手或者獲得食物
熊姓
熊姓起源于新鄭市,分布于湖北、湖南、江西、山東、福建、江蘇、四川、浙江、安徽、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新加坡。熊姓來源有二:
1、 出自黃帝有熊氏之后,以地名為氏。相傳黃帝生在壽丘,長于姬水,居軒轅之丘,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鄭縣),又稱有熊氏。后代有以地名為姓的,稱熊氏。
2、 據(jù)《世本》、《古今姓氏書辯證》及《元和姓纂》等所載,黃帝的子孫在商末有個叫鬻熊的,很有學問,做過周文王的老師。其子事文王,早卒。曾孫熊繹以王父字為氏,成熊姓。周成王分封先王功臣時,封熊繹于荊楚,建都于丹陽(今湖北秭歸東南),建立了楚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一度強大起來,勢力擴展至中原,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223年,楚滅于秦。楚君的后人多以熊為姓,稱為熊氏,史稱熊氏正宗,即湖北熊氏。
從上古時期開始,就有熊姓人物的活動。夏初曾奪取太康帝位的后羿就有臣叫熊髡。西周時在楚國附近建立的子爵羅國,亦為熊姓,后為楚國所滅。先秦至漢代,熊氏主要是在今湖北、湖南省境內(nèi)發(fā)展繁衍。魏晉南北朝時,熊氏部分人遷居江西,還有遷至山東的。此后直至元、明時期,江西南昌熊氏和湖北江陵熊氏繁衍昌盛,人才輩出,成為當?shù)赝濉4送猓苁显谒未€分布于福建、江蘇的一些地方。明代,今四川、浙江、安徽、等省也有熊氏的聚居點。清代時,廣東、廣西、云南等省也有熊姓居民。湖南、貴州、等省的熊氏,有一部分融入苗、水、布依等民族中。閩粵熊氏,有些人遷至海外,僑居于新加坡等國家。
同名電影
法國同名電影熊原名:ours, l'
又名: the bear / 熊
導演:jean-jacques annaud (瓊-杰奎斯 安諾德 )
主演:tchéky karyo / jack wallace
制片國家/地區(qū):法國 / 美國
上映年度:1988
語言:english
imdb鏈接:tt0095800
劇情簡介:
這是一部介于紀錄片與故事片之是的奇特的電影,由《情人》、《兵臨城下》的法國著名導演讓-雅克-阿諾執(zhí)導。講述了兩只熊在森林中的驚險經(jīng)歷,電影完全是寫實主義風格,沒有任何旁白,而是憑著絕佳的跟蹤拍攝與剪輯,構(gòu)成一個關(guān)于熊的完美故事。兩只熊像兩位一言不發(fā)、毫不做作的演員,人類在其中出現(xiàn),但完全是配角,他們只是熊的生活的一個闖入者,影片再次證明人與自然界其它生命要相諧相處的深刻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