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灰鷂
中文名:烏灰鷂 學名:circus pygargus 英文名:montagu’s harrier 別名:鷂子、黑鷂分類:隼形目、鷹科、鷂屬
形態
雄鳥:中等體型(46厘米)的灰色鷂。翼尖黑色,體型比白尾鷂略顯細小而輕盈。與白尾鷂及草原鷂的區別為次級飛羽上有一條、下有兩條黑色條帶。腰部色淺,但不如白尾鷂清楚。雌鳥褐色,與白尾鷂及草原鷂區別于無淺色領環,飛行時翼下次級飛羽兩道暗色橫紋間隔較寬。幼鳥比白尾鷂幼鳥兩翼顯長而細,與草原鷂的區別在飛行時翼尖全深色。
虹膜-黃色;嘴-黃色;腳-黃色。
習性
習性同其他鷂
生境:棲息于草原、平原或林緣,也到沼澤濕地活動。
行為:常在空中緩慢鼓翼飛翔或滑翔,當發現獵物時,則急速俯沖下去捕捉。
叫聲:平時不喜鳴叫,繁殖期求偶時雄鳥炫耀叫聲為尖厲的kek, kek, kek聲。雌鳥在告警時發出快速的jick-jick-jick聲。
繁殖:筑巢在地面上和草叢中,用草莖、蘆葦和燈心草作成。雌鳥營巢,雄鳥采集材料。繁殖期為4~5月。窩卵數為4~5枚。卵圓形,為白藍色,有少許紅褐點斑或條斑;卵大小:36~45.6mm×29.6~37.5mm。雌鳥孵化,孵化期27~30天,孵化時雄鳥喂食給雌鳥,每天5~6次。
分布
分布范圍:古北界的西部及中部、印度、中亞。本種為單型種,無亞種分化。
分布狀況:罕見季候鳥。繁殖于新疆西部天山地區,在山東、長江沿岸省份、福建及廣東有零星越冬記錄。
現狀
保護級別: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列入cites附錄ii
環境壓力:草原鳥類面臨著草原開荒種地和草原干旱,棲息地的破壞威脅種群生存。這些都是環境壓力造成各群數量減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