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魚
章魚又名八爪魚(英文名octopus) 1. 章魚 2. 像章魚般觸角伸向四處的事物
摘自《海洋世界》1997、2 作者:曹玉茹
深邃的海洋,無奇不有,它們千奇百怪,各顯“神通。章魚和人們熟悉的墨魚一樣,并不是魚類,它們都屬于軟體動物。章 魚與眾不同的是,它有八只像帶子一樣長的腳,彎彎曲曲地漂浮 在水中,漁民們又把章魚稱為“八爪魚”。
提起章魚,它可是海洋里的“一霸”。章魚力大無比、殘忍 好斗、足智多謀、不少海洋動物都怕它。章魚是一種敏感動物,它的神經系統是無脊推動物中最復雜、最高級的,包括中樞神經 和周圍神經兩部分,而且在腦神經節上又分出聽覺、嗅覺和視覺神經。它的感覺器官中最發達的是眼,眼不但很大,而且睜得圓 鼓鼓的、一動也不動,象貓頭鷹似的。眼睛的構造又很復雜,前面有角膜,周圍有鞏膜,還有一個能與脊椎動物相媲美的發達的 晶狀體。此外,在眼睛的后面皮膚里有個小窩,這個不同尋常的 小窩,是專管嗅覺用的。
章魚之所以能在大海里橫行霸道,是與它有著特殊的自衛和 進攻的“法寶”分不開的。
首先,章魚有八條感覺靈敏的觸腕,每條觸腕上約有 300多 個吸盤,每個吸盤的拉力為 100克,想想看,無論誰被它的觸腕纏住,都是難以脫身的。有趣的是,章魚的觸腕和人的手一樣, 有著高度的靈敏性,用以探察外界的動向。每當章魚休息的時候,總有一二條觸腕在值班,值班的觸腕在不停地向著四周移動著, 高度警惕著有無“敵情”;如果外界真的有什么東西輕輕地觸動了它的觸腕,它就會立刻跳起來,同時把濃黑的墨汁噴射出來, 以掩藏自己,趁此機會觀察周圍情況,準備進攻或撤退。章魚可以連續六次往外噴射墨汁,過半小時后,又能積蓄很多墨汁,章 魚的墨汁對人不起毒害作用。
其次,章魚有十分驚人的變色能力,它可以隨時變換自己皮膚的顏色,使之和周圍的環境協調一致。有人看到即使把章魚打 傷了,它仍然有變色能力。美國科學家鮑恩把一條章魚放在報紙上解剖,令人驚訝的是即將死去的章魚在它身上竟然出現了黑色 字行和白色空行的黑白條紋。當時鮑恩驚呆了。有人問:章魚怎么會有這種魔術般的變色本領呢?原來在它的皮膚下面隱藏著許 多色素細胞,里面裝有不同顏色的液體,在每個色素細胞里還有幾個擴張器,可以使色素細胞擴大或縮小。章魚在恐慌、激動、 興奮等情緒變化時,皮膚都會改變顏色。控制章魚體色變換的指揮系統是它的眼睛和腦髓,如果某一側眼睛和腦髓出了毛病,這 一側就固定為一種不變的顏色了,而另一側仍可以變色。再有就是章魚的再生能力很強。每當章魚遇到敵害時,有時它的觸腕被 對方牢牢地抓住了,這時候它就會自動拋掉觸腕,自己往后退一步,讓斷觸腕的蠕動來迷惑敵害,趁機趕快溜走。每當觸腕斷后, 傷口處的血管就會極力地收縮,使傷口迅速愈合,所以傷口是不會流血的,第二天就能長好,不久又長出新的觸腕。
最后一點,章魚有高超的脫身技能。由于章魚能將水存在套膜腔中,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氣生活,因此它離開了海水也照樣 能活上幾天。有人目睹了這么一件有趣的事:一位學者把章魚放在籃子里,提著它上了電車,過了十來分鐘,突然從電車后部發 出了尖叫聲,原來章魚竟從半寸大小的籃眼里鉆了出來,爬到了一位紳士的大腿上,使他歇斯底里地怪叫起來,這是因為章魚能 使自己那膠皮一樣柔軟的身子變成餅狀的緣故。
章魚喜歡鉆進動物的空殼里居住。每當它找到了牡蠣以后, 就在一旁耐心地等待,在牡蠣開口的一剎那,章魚就趕快把石頭扔進去,使牡蠣的兩扇貝殼無法關上,然后章魚把牡蠣的肉吃掉, 自己鉆進殼里安家。就這一點足以說明章魚不是愚笨之輩。其實章魚的智能遠不止于此,它還會利用觸腕巧妙地移動石頭,這對 于章魚來說,石頭既是它們的建筑材料,又是防御外來敵害攻擊的“盾”。一旦自己無處藏身時,章魚就會自力更生地建造住宅, 它們會把石頭、貝殼和蟹甲堆砌成火山噴口似的巢窩,以便隱居其中。章魚在出擊時,常常求助于石頭。有時它將一塊大石頭作 為擋箭牌,置于自己面前,一有風吹草動,就把石盾推向敵害來襲的一側,同時利用漏斗向敵害噴射墨汁。當它要退卻時,又會 用這石盾斷后。
章魚又是出色的“建筑家”。說來也怪,它每次建造房屋都 是在半夜三更時分進行,午夜之前,一點動靜也聽不到,午夜一 過,它們就好像接到了命令似地,八只觸手一刻不停地搜集各種石塊,有時章魚可以運走比自己重 5倍、10倍,甚至20倍的大石 頭,在有章魚喜歡棲息的地方,常有“章魚城”出現,這些由石頭筑成的“章魚之家”鱗次櫛比,頗為壯觀。
章魚好斗成性,它也有點軟欺硬怕,碰到比自己厲害的對手,它就施展“丟卒保車”的戰術,如果碰到不及自己的對手,它必 然把對方打敗為止。有人目睹了這樣一場有趣的場面:章魚和龍蝦的搏斗,龍蝦屬于節肢動物,它喜歡棲匿于巖石的縫隙內以及 亂石堆或兩端有出口的隧洞中。有一天,一條大章魚正在虎視眈眈地游著,對面急沖沖地游過來一只大龍蝦,龍蝦邊游邊想:“ 就憑我這對大螯夾,碰到個體不大的魚,每次都是夾到魚斷。” 這時,它已經來到了章魚的面前,兩雄相遇、先是互相怒視對方 片刻,沉不住氣的龍蝦,憑著自己那堅硬的甲殼和銳利的大螯夾,首先向著章魚猛撲過去,章魚自知這次搏斗會百分之百的勝利, 所以它不慌不忙地躲閃了過去,緊接著龍蝦又是第二次、第三次朝章魚撲殺過去,其結果都一一被章魚靈巧地躲了過去。這時的 龍蝦有些氣急敗壞,也累得上氣不接下氣,聰明的章魚開始運用第一個戰術--變色。章魚一會變紅,一會變綠,一會兒發亮, 一會兒變暗,頓時把龍蝦弄得眼花繚亂,這時的龍蝦氣上加氣,便一個勁地用尾巴拍打著自己的胸部,經這么一折騰,龍蝦真的 有些精疲力盡了。章魚又使出了第二個戰術--放觸手,用它那長著幾百個吸盤的觸手,把龍蝦包圍的很嚴實。早巳火冒三丈的 龍蝦,有這么一個好機會,它那肯放過,于是馬上伸開鋼鋸般的大螯夾死死地夾住章魚的觸手,這時龍蝦心想:“奇怪,平時夾 魚那么容易,這回怎么就夾不斷了呢?”盡管夾不斷,龍蝦也絕不放松。在這勝負難分的時刻,章魚最后拿出第三個戰術--噴 射“煙霧彈”,頓時,周圍一片漆黑,嗆得龍蝦辨別不出方向,被麻痹的動彈不得。一場精彩的搏斗,以章魚勝利而告終。章魚 把龍蝦拖到安靜的地方,獨自品嘗龍蝦的美味佳肴。
別看章魚對待“敵人”兇狠殘忍,對待自己的子女卻百般地 撫愛,體貼入微,甚至累死也心甘情愿。
每當繁殖季節,雌章魚就產下一串串晶瑩飽滿的猶如葡萄似 的卵,從此它就寸步不離地守護著自己心愛的寶貝,而且還經常用觸手翻動撫摸它的亮晶晶的卵,并從漏斗中噴出冰挨個沖洗。 直等到小章魚從卵殼里孵化出來,這位“慈母”還不放心,唯恐自己心愛的孩子被其他海洋動物欺侮,仍然不肯離去,以至最后 變得十分憔摔,也有的因過度勞累而死去。
章魚兇狠殘忍,詭計多端,下海的人遇到它是十分危險的, 但是人們還是有辦法對付它,只要迅速切斷章魚的雙眼之間稍高 處的神經,就可以擺脫險境了。章魚的肉鮮嫩可口。漁民們就根據章魚喜歡鉆入貝殼的習慣 常常在貝殼上鉆個洞,用繩串在一起沉到海底,待章魚鉆進去安了家,再往上拉起來,這樣便可以不費多大力氣捕到一些章魚了。
摘自《海洋世界》1999、9 (作者:西溪)
章魚,說是魚卻不是魚,它是從頭足綱軟體動物中進化而來的。章魚身體一般很小,八條觸手又細又長,故又有“八爪魚”之稱。
章魚的攻防本領之全令人驚訝,是名副其實的多面手。章魚一旦被捉到岸上,它從不會搞錯海在哪個方向。科學家至今都弄不明白,它何以有此本領。章魚的身體極其柔軟而富有彈性,能穿過很窄小的縫隙。它與小蜥蝎一樣,能用障眼法逃生,一旦觸手被別的動物咬住,自斷其手逃之夭夭。斷處不流血,周圍的皮會自行合攏,第二天傷口就能自愈,很快又長出新的觸手。章魚和變色龍一樣能隨環境而改變體色,在受驚。發怒時也能改變體色,這或許是章魚之間傳遞信息的“語言”。章魚有噴出墨液掩護逃生的本領,墨液含有麻醉物質,能麻痹被罩住的動物。
章魚外貌雖丑,功夫雖高,可絕不兇殘,它們是極其溫和友善而又膽小的動物。在己知的200來種章魚中,多數個體都很小,只有在北太平洋才生活著大型品種,它們的觸手有5~10米左右,體重能達到45千克。至于深海中是否還有更大的巨章,有待考察證實。想象中遭遇巨章一定是可怕至極,但人們在水下潛泳極少能見到章魚,它們不喜歡平坦的海底,總是躲在巖石的空穴里。
你如果在水下真的與章魚相遇,也不必過于驚慌,它們總是主動退避。法國有位著名的專家庫斯德曾專門對章魚作過觀察,他潛入水下,找到章魚的洞穴并向它靠近,章魚顯得十分緊張,身子立刻膨脹起來,緊緊盯著來訪者,把觸手伸出洞外,把周圍能抓到的物塊都用來加高自己的掩體,似乎想嚴密地封住自己的藏身洞穴,體色還會因驚嚇而改變。一旦發現來訪者不肯離去,它就會自己逃離藏身之地,先把身體變得扁平,緊貼海底,慢慢地爬出掩體,眼睛始終警惕地盯著你,突然快速逃離。
潛水員經常在水下碰到章魚,依他們的經驗,只有當章魚被嚇著的時候,才會抓住身邊的物體,如果這時有人在旁邊的話,它就會抓人,不過它抓東西的目的只是作為依托。如果被抓也不必驚慌,只要輕輕捉住章魚與它一起浮上水面,這時它絕不反抗。到水面后,只要輕輕拍它或撫摸(但不要撓癢)它的身體,它就會自己松開觸手離你而去。
許多潛水者都證實,章魚絕不主動攻擊人,它在迫不得已時,寧可用別的逃生方法,也不采取進攻行動。如它會變色示驚或噴出“煙霧”,總之是想方設法離你而去,只求能盡快地藏身到掩體中去。
事實說明,章魚是一種膽小、溫和的動物,但鑒于章魚的觸手很有力,吸盤又難于擺脫,所以在水下遇到大型章魚,還是遠離它為好,以免
產生誤解而纏到你的身上。
章魚還是一種極友善和聰明的動物。在水族館中的章魚,很快能和飼養員混熟,它們像小狗。小貓一樣,喜歡受到主人的注意并與之玩耍,調皮的章魚還會主動向觀眾射水逗樂。有的飼養員有過這樣的經驗:喂食時,故意把餌握在手心里,章魚用觸手把你的手指扒開,取走美味;如果是螺、貝之美的餌料,取走后,到水底還會檢查一番,似乎怕你用貝殼騙它。
雌章魚也許是世上最盡心也是最富有自我犧牲精神的母親。它一生只生育一次,產下數百至數千個卵(大型的數量少,越小越多),藏于自己的洞穴之中,在孵化期間(不同品種需要不同的時間,通常是4-6周),雌章魚寸步不離地守護著洞穴,不吃也不睡,不僅要驅趕獵食者,還要不停地擺動觸手保持洞穴內的水時時得到更新,使未出殼的小寶貝們得到足夠的氧氣。小章魚出殼的那天,母章魚也就完成了自己一生的職責,精疲力竭而死去,世上有幾種動物能有這么偉大的母性!
章魚有較發達的神經系統,對人又很親善,所以歐洲有些地方的漁民,很早就知道訓練章魚捕捉海底的貝、蟹甚至魚類。章魚天性好奇、肯學,還有很好的記憶,對掌握的經驗永不忘記,形狀古怪的章魚卻有如此好的“腦子”,實在令人稱奇。難怪有些科幻小說,如《星球大戰》的作者,竟把火星人描繪成章魚形的怪物,在海洋動物中,海豚以體態漂亮、善解人意而贏得人類的特別寵愛,或許丑八怪章魚的“智力”,更值得人類去開發!
執著的“打撈工”
19世紀初,一艘輪船載著為日本皇室搜羅的高麗珍貴瓷器在日本海沉沒了。100多年間,盡管人們清楚地知道沉船的地點,可是,連最好的潛水員也無法潛到這么深的地方。后來有幾位漁民產生了一個絕妙的想法:為何不請章魚幫忙呢?他們捕捉了一些章魚,將它們拴上長繩子,然后放到裝載瓷器的沉船處。這些章魚沉到海底,一發現各種各樣的陶瓷器皿就紛紛鉆了進去。漁民覺得是時候了,便小心翼翼地將繩子提起,極為頑固的章魚一點也沒覺察出來。于是,這些執著的 “打撈工”,就這樣一件一件地將沉船里的貴重瓷器打撈了上來。
章魚似乎對各種器皿嗜好成癲,渴望藏身于空心的器皿之中。一次,人們在英吉利海峽打撈出一個容積為9升的大瓶子,發現里面藏著一條章魚。這只瓶子瓶口直徑不足5厘米,可是,身粗超過30厘米的章魚,卻能將伸縮如橡皮筋般的身子鉆進瓶子。
又一次,人們在距法國馬賽不遠的海底,發現了一艘古希臘時期的沉船。貨艙中,裝滿了盛面用的雙耳瓶和大型水罐,在這些瓶瓶罐罐中,幾乎每只里都有一條章魚。毫無疑問,這艘3層樓高的大船覆沒給章魚提供了數千幢好住宅。2000年來,章魚祖祖輩輩都居住在這樣的沉船里。
其實,章魚不只愛鉆瓶罐,凡是容器,它都愛鉆進主棲身。失事飛機沉人海底后,汽油箱也給機靈的章魚提供了棲身之處。有人從地中海撈出了一個人的頭骨,是面也藏著一條章魚。這條章魚竟然看中了這陰森的z宅,十分留戀地不肯離去。還有一條章魚鉆進沉船艙司的一條褲子里,當一位潛水員正要伸手去拿褲子時,巨然,褲子一躍而起飛了出去,把這位潛水員嚇個半鑒于章魚有鉆器皿的嗜好,人們常常用瓦罐、瓶子一漁具捕捉章魚。日本漁民每天早晨將各種形狀的陶拴在長繩子上沉人海底。過上幾個時辰,漁民們將陶查提上來時,章魚還極為固執,不肯從舒適的房舍中鉆、來。這時,只要往罐中撒一點鹽,它就會從避身之處茗出來。印度漁民使用的方法也類似,但不是用陶罐,而是用大海螺殼。他們往往將八九百只大海螺殼織成捕捉網,每天可捕到二三百條章魚。古巴漁民則用風螺殼來誘捕章魚。突尼斯漁民更絕,把排水管扔到海底,也能捕捉到章魚。
人們利用章魚這一習性,不僅能從事漁業生產,還能打撈沉在海底的貴重器皿等物品,這時,章魚便充當工廠“打撈工”的角色,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很多軍艦和商船把希臘的克里特島海岸當做基地,不少運煤船經常在這里卸煤,久而入之,掉在海底的煤塊堆積如山。漁民們想把這些煤撈上來.可是他們又買不起采掘機。這時,人們又想起了章魚。
章魚很有力氣。它8只腕手每只都有300個吸盤,直徑為 2 5毫米的一個吸盤可吸住 48克重的物體,身長l、5-2米的章魚,吸盤直徑約為6毫米,吸重力為100多克。章魚生活在水下,如果沒有陶瓷瓦罐海螺貝殼可作居室時,便自己動手建造房屋。它們往往能拖采超過自身重5倍、10倍、甚至20倍的大石塊。一次,人們發現,一條章魚一下子拖來8塊石頭,每塊石頭重220克。克里特人掌握章魚這些習性后,便讓它們充當“撈煤工”。他們把捕到的章魚拴上長繩沉到深海。因為章魚不習慣在繩子上晃蕩,一到海底便絕望地抓住遇到的第一塊石頭。這樣,克里特人便用章魚撈上不少煤塊。
章魚的肉很肥厚,也是優良的海產食品。
章魚的烹調方法:
章魚燉豬腳
主要原料: 章魚、豬腳、蔥、姜、鹽、紹酒
制作過程:將章魚用溫水(60℃)泡發,切成長3厘米、寬2厘米的塊;豬腳除去毛樁、洗凈、破成2塊。把章魚塊、豬腳塊同放鋁鍋內,加適量水及蔥、姜、鹽、紹酒,置武火上燒沸,再改用文火燉至熟爛,調入味精。
服食方法:佐餐食。
功效:功能益氣血,填腎精,健腰腳。適用于產后體虛,缺乳,老人氣血虛弱等。
類別:氣血雙補類
章魚木瓜鴨湯
本湯水能清熱去濕,對腸胃濕熱、皮膚痕癢、濕疹等有療效。 材料:干章魚二兩,木瓜一斤四兩,老鴨一只,瘦肉半斤,姜二片,鹽適量。 做法: 1 干章魚浸軟,清洗干凈。 2 木瓜去皮、去核,清洗干凈后切厚件。 3 洗干凈瘦肉和老鴨,飛水后再沖干凈。 4 燒滾適量水,下章魚、木瓜、瘦肉。、老鴨和姜片,水滾后改慢火煲二小時半,下鹽調味即成。
猴頭菇章魚排骨湯
材料:猴頭菇約一兩,章魚三兩,排骨十二兩,蓮子一兩半,杞子一湯匙,姜片少許
調味料:鹽適量
做法:
(1)浸軟章魚,洗凈;排骨出水,洗凈,瀝干,留用。
(2)猴頭菇浸軟后,去蒂,用稀鹽水滾約十五分鐘,取出,洗凈,揸干水份,切件,待用。
(3)杞子沖凈;蓮子略浸,去芯,沖凈,備用。
(4)將上項各材料,一同放入湯煲內,并注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煲至滾,改用中小火,煲至材料月念及湯濃,以適量鹽調味,即可盛出,趁熱供飲食用。海洋動物
【章魚生物學】地方名長章、短腳章、坐蛸、石吸、望潮、章干、八爪魚、八帶魚,學名octopus vulgaris ,英文名octopus ,日文名マダコ,屬無脊椎動物、軟體動物門、頭足綱、蛸科(章魚科),或稱蛸(shāo)。中國南北沿海均有分布。漁期分為春秋兩季,春季3-5月份;秋季9-11月份 。
章魚體呈短卵圓形,無鰭。頭上生有8條腕,故又稱“八帶魚”。腕間有膜相連,長短相等或不相等;腕上具有2行無柄的吸盤。多棲息于淺海砂礫或軟泥底以及巖礁處,肉食性,以瓣鰓類和甲殼類為食。春末夏初,喜在螺殼中產卵,故可用繩穿紅螺殼沉入海底,按時提取捕得。秋冬季常穴居較深海域泥沙中。我國常見的章魚有:短蛸(octopusochellatus)、長蛸(octopusvariabilis)和真蛸(octopusvulgaris)等。章魚的頭胴部約7~9.5厘米。短蛸的腕長約12厘米,長蛸的腕長約48.5厘米,真蛸的腕長約32.5厘米。平時用腕爬行,有時借腕間的膜伸縮來游泳,或用頭下部的漏斗噴水作快速退游。
章魚味道鮮美,深受國內外客商喜愛。
【異名】章舉(《韓昌黎集》),鱦、望潮(《閩中海錯疏》),小八梢魚、絡蹄(《東醫寶鑒》),蛸(《動物學大辭典》)。
【來源】為章魚科動物真蛸的肉。
【動物形態】真蛸
全體褐色,全長約可達80厘米。頭部短小,眼發達,眼周常生有小形的刺狀突起;頭頂中央有口,周圍被有口膜。口內具角質的顎,形似鳥喙。足連接于頭的前方,有腕4對,基部粗,尖端尖細,各腕長度相近,側腕較長,腹腕較短,內方有吸盤多數,成2行排列;雄性右側第3腕莖化為生殖腕。漏斗尖筒狀,漏斗器 w型。胴部橢圓形,與頭部相連合;背面有稀疏的疣狀突起和明顯的灰白斑點。體腔內貝殼退化。外套膜后部有墨囊。
棲于砂泥海底或巖礁縫中,白天潛伏,晚出獵食甲殼類、貝類及魚類等。分布我國東南沿海。
【性味】①《綱目》:甘咸,寒,無毒。
⑦《東醫寶鑒》:性平,味甘,無毒。
【功用主治】①《綱目》:養血益氣。
②《泉州本草》:益氣養血,收斂,生肌。主治氣血虛弱,癰疽腫毒,久瘡潰爛。
【宜忌】《泉州本草》:有蕁麻疹史者不宜服。
【用法與用量】內服:煮食。外用:搗爛調敷。
【選方】①補血益氣:章魚炒姜、醋常食。(《泉州本草》)
②治癰疽腫毒:章魚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