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燕草
植物
【學名】delphinium ajacis l.
【分類】毛茛科(ranunculaceae),翠雀花屬
【別名】南歐翠雀
【產地】原產于歐洲南部。現廣泛栽培。
【形態】一、二年生草本,株高50-90厘米,葉片掌狀3深裂或全裂,再2-3回細裂。總狀花序頂生,長達30厘米。花有藍、白、粉紅等色;花瓣2枚,花萼5枚,有彎曲的距,花萼與花瓣同色。園藝品種有矮生和重瓣等型。蓇葖果。
其花型奇特,有較高的觀賞性,常盆栽或作切花材料。
【習性】喜陽光充足和涼爽的氣候,怕高溫,能耐寒、耐旱,忌漬水,在肥沃富含腐殖質的粘質土壤中生長較好。
【繁殖】常用播種繁殖。春、秋季節歸可播種, 以秋播為好, 播后2周左右發芽, 若溫度過高, 反而出苗不整齊。
【栽培】飛燕草為直根性花卉, 須根少,以直播為好, 不耐移植, 如需移植,小苗移植應在2片真葉時帶土球移植,否則影響成活率。初移植時盆宜小,待苗長大后再換一次盆,并施入干糞作基肥。為防止植株長得太高,可施一次5000ppm的多效唑,或者1500ppm的比久,每半月一次,直至現蕾,澆水要掌握間干間濕,花期要適當多澆水,不使土壤過干。根據生長狀況,每月施餅肥水1-3次。。生長期每半月施目肥1次, 花前增施2-3次磷、鉀肥。花期土壤保持濕潤, 可延長觀花期。8-9月種子成熟,因其種子是先開花者先成熟,熟后蓇葖果就自然裂開,所以要及時采收,以免散落。
【病蟲害】常見有黑斑病、根頸腐爛病和菊花葉枯線病危害葉片、花芽不和莖,可用3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防洽。蟲害自蚜蟲和夜娥危害, 用10%除蟲精乳油2000倍液噴殺。
【用途】飛燕草花形似飛鳥,花序碩大成串,花色艷,有藍、紫、白、粉紅等色,矮生種適用于盆栽或花壇布置,高稈花品種還是切花的好材料。
中藥
注意:中草藥飛燕草與前述植物為同屬不同種。
【別名】貓眼花、鴿子花、大花飛燕草、雞爪蓮、土黃連[吉林]
【來源】毛茛科翠雀花屬植物翠雀(大花飛燕草)delphinium grandiflorum l.,以根、全草、種子入藥。夏季采全草,去泥土,切段曬干;秋季采根和種子,曬干。
【性味歸經】苦,溫。有大毒。
【功能主治】瀉火止痛,殺蟲。根:牙痛。全草:滅虱。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煎水洗,或制成酊劑使用。
【注意】全草有毒,其中以種子的毒性最大,主要含有生物堿,誤食后會引起神經系統中毒,中毒后呼吸困難,血液循環障礙,肌肉、神經麻痹或產生痙攣現象。用時注意。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