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大佛坐落江西廬山腳下,由中國佛教凈土宗發(fā)源地東林寺投資興建,大佛高48米,是至為止(2012年4月)最高的阿彌陀佛銅像。東林大佛的整體造型吸收了龍門石窟等盛唐佛像優(yōu)點。
東林大佛
東林大佛 - 簡介
該大佛地處環(huán)廬山南山公路以北,位于九江星子縣溫泉鎮(zhèn)隘口村,由佛教凈土宗發(fā)源地東林寺投資興建,大佛高48米,是目前(2012年4月)世界最高的阿彌陀佛露天銅鑄大佛。
東林大佛整個項目以阿彌陀佛接引銅像為核心,組成部分包括凈土文化區(qū)、新東林寺、比丘尼院、隱逸文化區(qū)、安養(yǎng)區(qū)、海會堂、大德精舍區(qū)等。
該景區(qū)以四十八米阿彌陀佛接引銅像為核心,唐代建筑風格的建筑群沿著中軸線布置,呈現出中國古代圣山建筑群的經典建筑空間組織形式,將中軸線的主要建筑依序展開,建筑空間開合有致,起伏跌宕。佛像坐落在半空之中,登山階梯時平時起,間有虹橋飛跨,平臺遠眺,形成一個視野開合,高度起伏,張弛有序的禮佛拜佛空間序列,使阿彌陀佛的神秘、慈悲、莊嚴漸次展現在信眾面前。
東林大佛 - 佛法緣起
東林大佛的建造是凈土當興于末法的一個肇始緣起,將令末法時期的眾生,因睹彌陀圣像的相好莊嚴而發(fā)起凈土信仰,歸依彌陀宏愿,一心念佛往生凈土,永絕輪回之路,徑登解脫之門。
東林大佛是凈土法門普度末法眾生這一時節(jié)因緣而興起建造,是當代佛教的一件大事因緣,也是當代佛教四眾弟子的一項共同事業(yè)。東林大佛在以東林僧團為主導,以四眾弟子力量為基礎,和以國家政府為幫助的條件下得以順利啟動。
東林大佛 - 建設理念
建設東林大佛工程是佛教四眾弟子的建設需要:東林寺建造阿彌陀佛大銅像,是順應了廣大信眾的迫切需要,東林僧團用三年時間多次修改而成的阿彌陀佛像將成為廣大凈業(yè)行人禮拜、供養(yǎng)、觀想、發(fā)愿的增上緣。
彰顯宗教品格,杜絕商業(yè)運作:佛教造像肇始于優(yōu)陀延王,后傳至中國,于唐代而至于頂峰。明清之時而趨向衰微。到了當代的經濟時代,由于中國佛教在文革中斷了二十年,一些人對佛教造像功德利益不能了解,而將佛教造像與商業(yè)經濟結合起來,以股份制實行商業(yè)化運作,將佛像變成一個謀利的工具,違背了造像利世度生的本懷和祈福消災的初衷,影響了佛教的形象,國內外佛教同仁對此多有微詞。有鑒于此,東林僧團決定以純宗教理念和品格,依靠佛教四眾弟子的力量建設東林大佛,建成后將免費提供社會各界人士和信眾禮拜瞻仰。
東林大佛工程以純宗教理念進行建設,整個工程分為大佛朝禮區(qū)、弘法修學區(qū)、慈善安養(yǎng)區(qū)、隱逸文化區(qū),建成一個集信仰、弘法、教育、修行、慈善、安養(yǎng)、佛教交流為一體的東林凈土文化苑,為四眾弟子提供一個信仰、聞法、修行的場所,建成一個西方極樂世界的中轉站。因此東林大佛工程即是為佛教四眾弟子而建設的一個利生工程,同時也是四眾弟子共同建設的一個佛教工程。
東林大佛 - 建設過程
2007年5月,經國家宗教事務局批復同意后,東林大佛項目正式啟動,總投資約10億元。東林寺建設東林大佛沒有花費當地政府一分錢,建設資金全部來自世界各地信徒和善心人士捐贈。
2011年11月,在江西星子縣溫泉鎮(zhèn)的世界最高阿彌陀佛銅像——東林大佛基本完工。
預計2012年12月,東林大佛舉行開光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