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會剛剛收到的消息,已經有多家果凍企業陸續接到多個地方監管管理部門要求‘果凍產品全面下架待檢查’的通知。”福建親親股份有限公司行政部總經理肖錦根向記者展示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糖果專業委員會11日的一份函件。對于果凍“內幕說”事件,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糖果專業委員會在相關函件中表示,“在互聯網這一越來越廣闊的平臺上,網民和博主應該加強自律,名人更應該自律。”“不能排除未來代表行業對微博信息發布者進行起訴的可能。”
果凍下架
“皮鞋變果凍”至果凍下架,中食協糖委稱或將起訴爆料者,皮鞋變果凍影響惡劣,果凍滯銷,已經有多家果凍企業被要求下架產檢,為什么總等事情曝光才來忙后事,果凍下架產檢是個暫時穩妥的舉措,只是消費者的健康不是一朝一夕,我們是否應該感謝爆料者?不乏好的企業,只是不爆料,真正的皮鞋果凍還將肆意橫行吧!
)“果凍究竟有沒有含工業明膠?這東西還能吃嗎?”近日,有實名認證微博聲稱“老酸奶和果凍含有破皮鞋煉制的明膠”,在網上引發消費者對果凍產品的強烈質疑。另一方面,目前這個消息對相關企業行業造成了多大影響?他們是否有進一步的說明和動作?帶著這些疑問,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走進國內知名果凍生產商所在地之一——福建晉江進行調查。
【網民聚焦】網友“cfang_bubu”:今天跟五歲的小侄女視頻,她很認真地告訴我她不能吃酸奶、果凍和冰激凌了……我問為啥,她説因為都是爛皮鞋做的……
【記者調查】
“皮鞋變果凍”沒有根據
“我在果凍行業待的時間不下10年,所謂果凍添加工業明膠的說法毫無根據。”福建親親股份有限公司品質管理部副總經理辛亞東接受“中國網事”記者采訪說。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糖果專業委員會10日發表聲明顯示,果凍的主要原料為:水、食糖、增稠劑、魔芋粉、酸味劑、食用香精香料、色素等。果凍中的增稠劑通常來源于卡拉膠、海藻酸鈉等海藻提取物或者其他膳食纖維。
晉江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食品生產監管股股長顏金杯告訴記者,卡拉膠一般是從海藻等植物中提取,而明膠來源于動物皮革,兩者完全不一樣。按照國家添加劑衛生使用標準,卡拉膠可以根據生產需要適量使用,對人體沒有危害。多年的監管過程中沒有發現果凍企業使用明膠的情況。
“無論從技術還是成本角度考慮,果凍生產都不適合使用明膠。”辛亞東說,果凍酸性較高,而明膠在酸性條件下不穩定,不能滿足果凍常溫貯存的產品屬性,也沒法像卡拉膠一樣帶來爽滑的口感。另外,膠的成本只占果凍成本的5%,在這方面花心思意義不大。
蠟筆小新(福建)食品工業有限公司品質管理部經理周勝興為記者算了一筆帳:“明膠是比較便宜,目前一公斤明膠大概40元,一公斤卡拉膠80元-90元。但問題是,要達到同樣的稠度,明膠的使用量差不多是卡拉膠的兩倍半,用明膠取代卡拉膠企業是根本不劃算的。”
【網民聚焦】
網友“軍都小飛俠”:作為公眾人物,此番言論的確大為不妥。心情可以理解,后果很是嚴重。
【記者調查】中食協糖委:可能對信息發布者進行起訴
對于果凍“內幕說”事件,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糖果專業委員會在相關函件中表示,“在互聯網這一越來越廣闊的平臺上,網民和博主應該加強自律,名人更應該自律。”“不能排除未來代表行業對微博信息發布者進行起訴的可能。”
至于如何杜絕此類事件發生,晉江市食品行業協會秘書長陳昌熙表示,需要企業、媒介和政府三方共同努力。企業首先要加強自律,加強職業道德培訓,保證產品質量沒有問題,同時品牌企業帶動中小企業發展;媒介要負責任,不要放過對壞企業的監督,也不能冤枉好企業;政府應該加強監管,利用權威性積極介入相關事件的協調解決。
“很重要的是要讓消費者知道事實真相。”王小喜說,現在網絡傳播太發達,類似的事件來得太突然,讓整個行業發展很被動。希望有關行業組織和政府部門盡量給老百姓做一些知識科普。作為企業,也會考慮更透明地標識,并且通過各種渠道更好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