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拉·西那瓦(英語:Yingluck Shinawatra,泰語:?????????? ???????,1967年6月21日——)女,泰國前總理他信最小的妹妹,曾在他信家族企業AIS電信公司和一家房地產公司任職。2011年8月5日,成功當選為泰國第二十八任總理,也成為泰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理。
英拉-西那瓦
新華社北京4月11日電 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1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宣布:應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邀請,泰王國總理英拉·西那瓦將于4月17日至19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劉為民說,英拉總理訪華期間,中方主要領導人將與她舉行會見、會談,就中泰關系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兩國將簽署多個領域的合作文件。雙方還將共同舉行中泰企業家午餐會。
英拉·西那瓦 - 人物簡介
英拉·西那瓦,網上又譯英祿·西那瓦,泰國女性政治人物。出生于泰北清邁省(Chiang Mai)的顯赫華裔家族,第四代華裔,祖籍廣東潮州。在泰國前總理他信的9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幺,同時,她也是另一位前總理頌猜的妻妹。在清邁大學取得政治學學士學位后,英拉·西那瓦循著哥哥他信的軌跡前往美國肯塔基州求學,在肯塔基州立大學獲得了政治學碩士學位,她的丈夫現任泰國MlinkAsia公司的總裁。倘若不是泰國的時局把英拉·西那瓦推向了前臺,人們對這位刻意保持低調的東方美女總是知之甚少,以至于不久之前在維基百科上甚至還找不到英拉·西那瓦這個條目。
英拉·西那瓦于1988年和1990年先后在泰國清邁大學和美國肯塔基州立大學取得政治學學士和碩士學位。學成歸國后,先后擔任隸屬于西那瓦家族企業的AIS電信公司總裁和一家房地產公司執行總裁。
英拉·西那瓦已婚,丈夫Anusorn Amornchat 艾努松 ,有一個孩子,名為Supasek Amornchat。
英拉·西那瓦稱自己有25%的中國血統,早年在商界打拼時更多次到過中國,所以對中國民眾有特別的親切感。英拉·西那瓦說:我對中國人民很熟悉,我經常到中國。中國發展速度之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認為中國和泰國就像一家人一樣。我從我哥哥(他信)那里聽到了很多關于中國的事務。(如果為泰黨獲勝)我們將繼續他與中國的成功政策,建立泰中友好關系。
英拉上世紀90年代初返回泰國,最初在他信名下一家企業實習,隨后逐步在哥哥掌控的商業帝國內嶄露頭角。
她曾在西那瓦集團控股的移動電話服務商“高級信息服務公司”擔任執行董事,這家公司后來被投資者收購。作為他信創辦的家族企業,西那瓦集團2006年卷入內部免稅銷售股份丑聞,處于輿論風口。英拉因涉嫌內部交易,一度接受泰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調查。她現在一家總部設在曼谷的房地產企業擔任總裁。
英拉的商業才華業已獲認可,政治生涯則起步不久。為泰黨5月16日推選英拉作為候選人后,這張獲稱他信“克隆”的新面孔逐漸被民眾了解。
英拉競選期間打出“女性牌”,稱打算尋找機會證明自己,獲得全國認可;將充分發揮女性性別優勢,全力為國家服務。 英拉頗為“上鏡”,舉止得體,在公共場合表現自如,獲得不少選民青睞。當她含笑躬身,雙手合十,向一名老婦或一名農民致意時,不少人已經接受她、喜歡上她。一些政治分析師說,英拉競選期間格外注意“傳遞正確信息”,回答問題時,也許不知道所有正確答案,但“足夠聰明,避免陷入妥協性答案”。
2011年8月5日中午,泰國議會選舉新一任總理,來自為泰黨的唯一候選人英拉·西那瓦不負眾望,成功當選為泰國第二十八任總理,也成為泰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理。
英拉·西那瓦 - 競選總理
超過4700萬合法選民于2011年7月3日在泰國全部337個投票站選擇各自支持的政黨和議員,決定下一個4年的國會下議院格局及總理府主人。這是自2006年軍事政變推翻前總理他信·西那瓦政權以來的第三次國會下議院選舉。
多家獨立機構的選前民意調查顯示,為泰黨候選人、他信·西那瓦的妹妹英拉·西那瓦以微弱優勢“屢勝”民主黨候選人、看守總理阿披實·維乍集瓦。
如果最終獲勝,英拉·西那瓦將成為泰國首位女總理。
成功當選
2011年8月5日中午,泰國議會選舉新一任總理,來自為泰黨的唯一候選人英拉·西那瓦不負眾望,成功當選為泰國第二十八任總理,也成為泰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理。在泰國國王批準后,英拉將正式成為泰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理。這也是西那瓦家族近十年的第三位總理,
在當選總理后,英拉將組建自己的內閣,并將兌現競選時的惠民政策。此前,她曾許諾:實現全民醫療保障,將應屆大學畢業生就職最低工資保障由現行每月330美元提升至500美元;每年向貧困小學生提供80萬臺便攜式電腦Ipad等。
英拉·西那瓦 - 參選變數
變數一
“黃衫軍”威脅尋求解散為泰黨
上一次軍事政變后的5年間,泰國先后出現5名總理,社會分裂加劇,不同民意漸行漸遠。這次選舉,依舊表現為“紅”“黃”兩派乃至兩種思維的角力?!睹褡鍒蟆吩u論文章說,最令民眾擔憂的因素是,無論哪個政黨上臺,“紅衫軍”或“黃衫軍”都可能卷土重來,重拾街頭政治的舊戰略。
“黃衫軍”的軀殼是一個民間政治組織,名為“泰國人民民主聯盟”。民盟先前警告,如果英拉贏得選舉,不論選舉是否存在舞弊現象,“黃衫軍”都將推動司法程序,尋求憲法法院解散為泰黨。先前,“黃衫軍”屢屢集會游行,之后憲法法院以選舉舞弊為由先后解散了他信領導的泰愛泰黨和泰愛泰黨的“嫡傳”政黨人民力量黨,兩黨所有執行委員被判5年內禁止參政。
另外,“黃衫軍”呼吁選民前往投票站投“空白票”。與抵制選舉、不參加投票不同,投空白票會拉低候選人所獲支持率。泰國選舉法規定,如果某選區得票最多的候選人所獲支持率不足20%,這一選區選舉結果作廢,須擇日補選。
“紅衫軍”的軀殼是“反獨裁民主聯盟”,最初是2006年政變后成立的反政變組織。這次選舉前,“紅衫軍”承諾“不干涉任何清白的選舉”,但一旦出現“外力阻撓”為泰黨組閣的情形,“紅衫軍”會再次組織大規模集會。
變數二
最具實力小黨與他信不和
依據多次民調結果,分析師認為,為泰黨勝算較大,卻不太可能贏得下議院絕對多數席位,需拉攏民主黨以外政黨,方能聯合組閣。但是,在其他幾個小黨中,最具實力的偏偏是與他信不和的泰自豪黨。泰自豪黨幕后精神人物是他信時期的總理府部長內文·奇觸。內文原是他信鐵桿支持者,政變后與他信分道揚鑣,自成一派。先前,英拉明確表示,不會與曾受他信器重、卻又棄他而去的內文合作。
由此,即便為泰黨獲得最多支持率,只要不超過半數,民主黨仍可與泰自豪黨合作,組成聯合政府。一些泰國媒體判斷,出現這一情形時,內文可能向民主黨“獅子大開口”,索要總理職位。泰國下議院選舉史上,議會小黨黨魁出任總理并非沒有先例。前總理班漢·西巴阿差在1995年選舉中正是憑借泰國黨在下議院區區數十個議席“登堂”總理府。
所以,為泰黨雖然在選前民調中領跑,對手卻是民主黨和泰自豪黨兩個政黨。一對二的格局,變數頗多。
變數三
軍隊側眼觀望動向不明
另外,軍隊側眼觀望,動向不明。路透社評價,軍方在這次選舉前的表態“耐人回味”。陸軍司令巴育·占奧查先前表示,不會干涉選舉結果。不過,這位軍中實權人物隨后多次講話,敦促選民“選擇好人,不要選錯人,千萬不要重蹈先前多次選舉的覆轍”。媒體普遍將巴育上將的畫外音解讀成,為泰黨上臺或許將步泰愛泰黨、人民力量黨的后塵。
2010年,“紅衫軍”在曼谷舉行長達兩個月的反政府集會,多次與前來驅散他們的軍隊發生沖突,造成91人死亡、近2000人受傷。時任陸軍副司令巴育直接指揮了這些驅散行動。最近,“紅衫軍”又在言語上“招惹”了巴育。他們指責陸軍方面派士兵前往全國各地暗中監視為泰黨支持者,搜集為泰黨“賄選”證據。這一指責遭到巴育的堅決否認。據《曼谷郵報》報道,巴育下令負責曼谷及其周邊地區防務的第一軍區調集約3萬人部隊做好準備,以應對選后可能出現的暴力活動。
自1932年施行君主立憲制以來,泰國發生成功和未遂軍事政變18次,憲法更換17部,因軍事領導人向政府施壓而引發的政府倒臺或內閣改組次數更多,泰國人稱之為“無聲政變”。
英拉·西那瓦 - 政治格局
這次選舉的對立陣營與過去十年間多次選舉幾乎完全相同,為泰黨和英拉代表他信集團,阿披實代表老牌民主黨集團。就選民屬性劃分,他信陣營的支持者多為農民等“草根階層”,民主黨一派依舊“代言”中產階級以及社會精英。
2001年、2005年、2006年和2008年,泰國舉行5次國會下議院選舉。選情分布大致相同:他信陣營占據北部和東北部地區“票田”,民主黨則牢牢把守南部和中部傳統“票倉”。
按政治和軍事地域劃分,泰國分為北部、東北部、中部和南部四大區。
北部清邁是他信的老家,是他從商致富的發家之地。作為他信的妹妹,英拉自然在北部坐擁壓倒性優勢。
東北部是泰國主要稻米產區,是農業基地,選民以農民為主。他信從政之初,推行草根政策,扶助低收入群體,拉攏不少底層民眾。后來幾次選舉中,北部和東北部成為他信陣營的主要票源。
民主黨是泰國最老牌政黨,歷史上不少黨首來自南部地區。而社會精英、財閥集團主要集中在以曼谷為中心的中部地區,是民主黨走精英路線的主要惠及者。所以,2006年軍事政變后,他信陣營在中部和南部屢次失利。
曼谷民意急轉
選前,泰國多家獨立機構調查選民意向。
不過,按路透社的說法,民調所獲結果參考價值存疑,不僅因為誤差率高達正負7%,民調時間段過早同樣影響準確率。
泰國選舉法規定,選前一周不得舉行涉及政治的任何民調,以免影響選民取向。
先前民調顯示,曼谷地區民意更傾向于為泰黨和英拉,與先前幾次選舉選情大有不同。曼谷大學6月16日至22日在曼谷地區的民調顯示,為泰黨所獲支持率37.9%,民主黨支持率22.2%,尚未決定取舍的選民占22.1%。
泰國《民族報》集團民調顯示,為泰黨在曼谷全部33個選區中的22個選區領跑民意,民主黨在6個選區支持率領先,其他選區局勢不明朗。
一黨組閣渺茫
泰國選舉采取政黨比例代表制。下議院500個議席中,375個由選區直選產生,125個議席由政黨按支持率比例推薦。選民投票時必須同時投兩張票,一張推選選區議員,一張推選執政政黨。
易三倉大學自6月1日至21日在包括曼谷地區在內的28個府調查民意,詢問5349名選民。結果顯示,選民中30%尚未決定投票取向,其余大多支持為泰黨。
民調顯示,按為泰黨所獲支持率,這個新興政黨可按比例推舉55名議員,民主黨可推舉49名議員,剩余21個推舉議席由其他政黨分得。
各類民調中,曼谷律實王家學院的調查范圍最廣,歷時最長。在投票日前一周發布的民調結果顯示,為泰黨支持率持續上升,最終可獲51.5%,民主黨支持率較今年5月有所下滑,落至34%。
這項民調以6月4日至18日為時間段,有效問卷涵蓋全部375個選區,答卷選民共計10.3萬人。
依據多次民調結果,分析師認為,為泰黨勝算較大,卻不太可能贏得下議院絕對多數席位,需拉攏民主黨以外政黨,方能聯合組閣。
英拉·西那瓦 - 政途展望
在泰國2011年7月3日舉行的國會下議院選舉投票中,初步計票結果顯示,全部500個議席中,為泰黨獲得超過250個議席。
泰國3日晚公布的初步計票結果顯示,反對黨為泰黨在當天舉行的國會下議院選舉中獲得過半數席位,執政黨民主黨僅獲得約三分之一的議席。
根據選舉委員會對超過98%選票的統計結果,在國會下議院500個議席中,為泰黨獲得264個議席,民主黨獲得160個議席,泰自豪黨獲得34個議席,國家發展黨獲得19個議席,其他7個政黨分別獲得剩余的23個議席。
根據選舉委員會統計的數字,泰國全國有4700萬合法選民,當天的投票率為74%。
在本次大選中,民主黨與為泰黨的競爭可以說是極其激烈的。而近期民調也顯示為泰黨支持率節節攀升,許多原本支持民主黨的民間團體也紛紛“倒戈”,悲觀地認為民主黨這次敗局已定,而民主黨主席、總理阿披實此前在接受外國媒體采訪時也首次承認民主黨“可能”會在大選中失利。至于本次大選是否能夠幫助泰國打破政治僵局、實現真正的國家和解,分析人士指出,大選并不是一個結果,而只是他信勢力與保守勢力之間新一輪角力的開始,而大選之后,既得利益者與失利者之間將達成怎樣的妥協結果,軍方在其中將起到怎樣的作用并扮演什么角色,都會直接影響到泰國政局的走向。無論如何,如果利益階層繼續忽視大多數民眾的意愿,將黨派或私人利益置于民眾和國家利益之上,泰國政治只能繼續陷入怪圈循環。
英拉·西那瓦 - 泰國政變
2006年
9月19日,泰國政變,時任總理他信·西那瓦領導的政府遭推翻,軍方掌權,他信流亡海外。
2007年
12月,親他信的人民力量黨贏得國會下議院選舉,組建聯合政府,沙馬·順達衛出任總理。
2008年
2月,流亡海外的他信回國,面臨多項指控。
5月,反對他信的“黃衫軍”舉行反政府示威。
8月,他信和妻子樸乍曼離開泰國,前往英國。
9月,泰國憲法法院裁決,剝奪沙馬的總理職務。他信的妹夫頌猜·翁沙瓦當選總理。
12月,憲法法院判決,解散人民力量黨。泰國反對黨民主黨主席阿披實·維乍集瓦當選總理。
2009年
1月,支持他信的“紅衫軍”大規模示威,抗議阿披實政府。
4月,受“紅衫軍”沖擊,在帕塔亞舉行的東盟與對話國系列峰會被迫中止。
2010年
2月,泰國最高法院判決他信任總理期間以權謀私、沒收他信及其家族463.73億泰銖(約合14億美元)財產。
3月,“紅衫軍”要求阿披實政府立即解散國會下議院,提前舉行選舉。
4月,泰國政府宣布首都曼谷及其周邊地區實施緊急狀態法。
4月至5月,泰國軍警與“紅衫軍”示威者發生嚴重暴力沖突,大量人員傷亡。
2011年
5月,泰國政府宣布7月3日舉行國會下議院選舉。他信的妹妹英拉·西那瓦作為主要反對黨為泰黨候選人參與總理職位角逐。
7月3日,泰國下議院選舉。
英拉·西那瓦 - 最新消息
泰國大選生變 英拉未通過議員資格審核
2011年7月12日,今天本是泰國大選最后公布票選結果的日期,泰國大選結果再生變數,今晚的新聞發布會表示大選選出的500名議員只有358人合格,142人被投訴存在賄選或違法嫌疑,其中包括侯任總理英拉和看守政府總理阿披實,30天后對外公布最終結果,存在重新舉行大選的可能。 當天,選舉委員會經過近10個小時的會議后通過決議,認定比例代表制的全部125名議員中,109人符合當選資格。其余16人因為有人向選舉委員會投訴他們在競選過程中有違反選舉法的現象,所以暫時無法確認議員資格。
在全部375名選區制議員中,選舉委員會確認了其中249人的當選資格有效。據了解,選舉委員會將在30天內確認95%的合格議員名單,以便使新國會下議院首次會議能夠順利召開。
根據泰國2011年版憲法修正案,泰國國會下議院任期4年,由500名議員組成。泰全國分為375個選區,每個選區擁有1個國會下議院議席,由選民直接投票產生,即選區制議員;其余125個議席按照政黨所獲直接投票議席數比例分配,即比例代表制議員。選舉結果公布后的30天內,新國會下議院必須投票選舉議長,60天內投票選舉總理。
泰國選舉委員會秘書長素提蓬12日晚說,沒有確認英拉的議員資格,是因為有人投訴英拉在競選期間接受遭禁止參政人士的幕后支持,違反了選舉法的相關規定。 “我希望并且相信選舉委員會將公平和公正對待我和為泰黨,”英拉13日說,“我們尊重民意,尊重選舉委員會的工作。” 她告訴支持者,選舉委員會推遲確認屬于“正常程序”,“根據法律,還有時間(調查)。我想,選舉委員會正努力完成調查”并作出最終認定。她相信不會出現自己的議員資格被取消,候任總理身份被取代的局面。
專家看法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東南亞問題專家宋清潤認為,目前泰國政局出現變數,實質上反映的還是親他信和反他信兩派勢力的角逐。 在宋清潤看來,“黃衫軍”對本次大選一直抵觸。大選前該組織就呼吁民眾不要投票,大選后則對勝選者的資格進行投訴,希望以這種方式來阻撓親他信的為泰黨上臺。因此,議員資格事件的本質就是親他信勢力和反他信勢力的一次較量,英拉的議員資格最終如何裁定是最重要看點。如果英拉議員資格裁定有效,“黃衫軍”可能會走上街頭抗議;而一旦英拉議員資格被裁定無效,為泰黨很可能會推出新的總理人選,但支持他信的“紅衫軍”也可能再度上街,因此泰國未來數周內政局值得高度關注。
取消資格或導致動蕩
泰國《民族報》注意到,選舉委員會過去從未“暫緩”認定某個政黨的比例代表制頭號候選人。 媒體分析,任何旨在取消英拉當選資格的舉動都可能招致為泰黨支持者、尤其是“紅衫軍”大規模抗議,引發新一輪政治動蕩。
通過議員資格認證
2011年7月19日下午,泰國選舉委員會公布了500個國會下議院議席中的第二批合格議員名單,此次共有42人通過認證,其中包括為泰黨頭號議員候選人英拉·西那瓦和民主黨主席阿披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