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國際融資證券化
所謂國際融資證券化是指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籌資手段的證券化和貸款權的證券化。
籌資手段的證券化是指80年代以后,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籌資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人們改變了長期以來主要依靠金融中介間接籌措資金的方式,轉而由利用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直接融資。在70年代,盡管國際債券市場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是國際資本市場仍以銀行貸款為主。到80年代以后情況發生了變化,國際證券的籌資比重不斷上升,到1986年,國際資本市場的債券發行額已遠遠超過銀行貸款額。
貸款債權證券化是指金融機構以貸款債權作擔保發行證券,即以證券交易方法貸款債權,從而實現貸款債權的流動化,加速資金的周轉。導致國際融資證券化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來自國際債務危機的影響。1982年在拉美爆發的世界性債務危機,使一些發達國家銀行出現了巨額呆賬,這不僅削弱了這些銀行進一步發行新的國際貸款的能力,而且也嚴重影響了它們的信譽。一些信譽卓著的公司轉向證券市場,通過發行證券籌資,而許多銀行也在市場上出售債權。
美國融資證券化表現的最為明顯。首先,銀行將其資產證券化,截止1988 年末,銀行證券化抵押貸款以達7700億美元,到1990年底,全美抵押貸款的1/3都以證券化。其次,從1984至1989年,美國債券籌資額占總籌資額比重從41%上升到63%,1990年以后,債券籌資一直超過銀行信貸融資,與此同時,商業票據的發行也部分取代了銀行對公司的短期貸款。1995年美國非金融公司通過發行商業票據籌集資金與從銀行得到的貸款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