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商品對沖
什么是跨商品對沖
跨商品對沖是指需要對沖的現貨,與所用期貨合約的相關資產不同。例如,投資者利用恒指期貨空倉,對沖手上匯豐股票的價格變化。
跨商品對沖的顯著特點
一般來說,跨商品對沖的效果不及相同資產的對沖效果,但卻有以下幾個顯著的可取之處:
(1)克服合約選擇少或流通量低的限制。并非所有商品都有相應的期貨合約,而且即使某個商品有相應的期貨合約,但該商品的期貨合約的流動性也可能很差,影響成交的效率,從而以該商品的期貨合約對沖該商品現貨的風險,往往會效果不理想。這時,就可以考慮采取跨商品對沖的策略。
這里,我們以恒指期貨及匯豐股票的例子,解釋跨商品對沖策略的運用。由于市場上匯豐股票期貨的買賣活動甚少,流動性很差,對于短期內需要對沖手上匯豐股票的投資者,已無法買到即月匯豐期貨合約(更不用說較遠期的合約),故無法通過買賣匯豐股票期貨來對沖匯豐股票現貨的風險。然而,恒指期貨合約則不論在合約月份的選擇性,或是合約的流動性方面,都遠遠高于個別股票的期貨合約,因此,投資者便選擇買賣恒指期貨合約來對沖匯豐股票現貨的風險。
(2)降低交易成本。有時不同期貨合約之間的買賣價差(買盤價與賣盤價的差額)和保證金成本差別很大,投資者可以選擇交易成本較低的期貨合約來對沖股票現貨的風險。
以香港為例,由于個別股票的期貨合約的流動性較差,故買賣價差較大,期貨價格偏離合理價格較嚴重,從而增加了投資者的交易成本;而恒指期貨的流動性則很好,投資者需要負擔的買賣價差成本則明顯低于股票期貨,故選擇恒指期貨對沖單個股票現貨的風險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3)對沖效果也較為理想。以香港恒生指數期貨為例,恒指成份股的總市值占香港股市總市值的比重很大,股指的代表性很高。恒指價位的變化與個別股價的變化,基本上呈現出較高的相關關系,尤以成份股最為突出。故利用恒指期貨對沖股票現貨,也可以實現較理想的效果。
例如,某投資者以恒指期貨對沖匯豐現貨,該投資者于7月15日以每股100港元,買入400手匯豐股票(每手匯豐lOO股),投資總額為4000000港元(100×l00×400)。為現貨進行對沖,投資者同時沽空相應總值、8月到期的恒指期貨合約,當時價格為14000點,故所需恒指期貨合約為4000000/(14000×50)一6張合約。設7月30日,上述期貨合約的結算價為13668點,匯豐股票收市價則為96.5港元,投資者當日的投資組合總值為:
股票總值=96.5×100×400-3860000港元
股指期貨盈利=(14000-13668)×50×6-99600港元
組合總值=3860000+99600-3959600港元
與原來投資額4000000港元比較,只是略低40400港元,即約i%而已,可以說對沖效果相當不錯。
跨商品對沖的方法
投資者在進行跨商品對沖時,最好是以股指期貨合約對沖成份股現貨,這樣,對沖效果會比較好。但如果所要對沖的股票現貨并非指數成份股,通??砂聪旅鎯煞N方法進行跨商品對沖。
(1)利用指數期貨,包括綜合指數和成份指數。如果有該股票所屬類別的分類指數,那么,對沖效果會最好。
(2)利用同行業的股票期貨。例如,在香港,對沖銀行股可用匯豐股票期貨。
下面舉例說明:設某投資者于7月15日,以每股35.0港元,買入100000股永隆銀行股票,總值3500000港元。市場上沒有該股相應期貨可供買賣,只有8月到期的14000點恒指期貨和100.00港元的匯豐股票期貨。此時,為對沖永隆銀行股票,投資者有兩種選擇,沽空恒生指數期貨或沽空匯豐股票期貨。
假設在7月30日,永隆銀行股價、匯豐股票期貨結算價及恒指期貨結算價分別為32.20港元、98.00港元及13650點,當日股票總市值為3220000港元,減少280000港元。此時,投資者采取兩種跨商品對沖的結果如下:
(1)沽空恒指期貨對沖。恒指期貨合約數為3500000/(14000×50)=5張合約,股指期貨盈利為(14000-13450)×50×5=137500港元,投資組合總值為3220000+137500=3357500港元。
(2)沽空匯豐股票期貨對沖。匯豐期貨合約數為3500000/(100.00×2336000)=6張合約,期貨盈利為(100.00~98.00)×6000×7=84000港元,投資組合總值為3220000+84000—3304000港元。
對兩者進行比較,可以發現,由于永隆銀行不屬于恒指成份股,它的股價與恒指或匯豐股價的相關程度,較恒指與成份股股價的相關程度為低,因此利用傳統方法計算出的所需恒指期貨或成份股期貨合約總數,未必可以百分之百對沖永隆銀行股價的漲跌。正如以上結果顯示,不論利用恒指期貨還是匯豐股票期貨對沖,仍然出現或高或低的虧損。但以上分析也說明,這兩種方法均可產生一定程度的對沖作用。
參考文獻
-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