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桿菌屬,為無芽孢,不運動,兼性厭氧,菌體兩端常染色濃重的革蘭氏染色陰性小桿菌。因1880年巴斯德氏首先自病雞分離到本屬中的多殺巴氏桿菌而得名。
巴氏桿菌
簡介
巴氏桿菌英文名為 Pasteurella
巴氏桿菌屬為無芽孢,不運動,兼性厭氧,菌體兩端常染色濃重的革蘭氏染色陰性小桿菌。因1880年巴斯德氏首先自病雞分離到本屬中的多殺巴氏桿菌而得名。鼠疫桿菌、假結核桿菌、腸道結腸炎桿菌和土拉桿菌原歸本屬,現前三者改歸耶爾森氏菌屬,最后一種改歸弗朗西斯氏菌屬。本屬已確定的種有多殺巴氏桿菌、嗜肺巴氏桿菌、溶血巴氏桿菌、尿巴氏桿菌和鴨疫巴氏桿菌等。
種類
(一)多殺性巴氏桿菌:多殺巴氏桿菌氏一種兩段鈍圓,中央微突的短桿菌或球桿菌,長0.6-2.5微米,寬0.25-0.6微米,不形成芽胞,不運動,無鞭毛,革蘭氏染色陰性的需氧兼性厭氧菌。本菌在添加血清或血液的培養基上生長良好。在血瓊脂上生成灰白色,濕潤而粘稠的菌落,不溶血;在普通瓊脂上形成細小透明的露珠狀菌落;在普通肉湯中,初均勻混濁,以后形成黏性沉淀和菲薄的附壁菌膜;明膠穿刺培養,沿穿刺孔呈線裝生長,上粗下細。本菌的抵抗力不強,在直射陽光和干燥的情況下迅速死亡;60℃10min可殺死;一般消毒藥在幾分鐘或十幾分鐘內可殺死。3%石炭酸和0.1%升汞水在1min內可殺菌,10%石灰乳及常用的甲醛溶液3-4min內可使之死亡。在無菌蒸餾水和生理鹽水中迅速死亡,但在尸體內可存活1-3個月,在廄肥中亦可存活一個月。
用特異性莢膜抗原(K抗原)吸附于紅細胞上作被動血凝試驗,分為A、B、D、E四型血清群;利用菌體抗原(O抗原)作凝集試驗,將本菌分為12個血清型。若將K、O兩種抗原組合在一起,迄今已有16個血清型。該病的病型,宿主特異性,致病性,免疫性等,都與血清型有關。
本菌可使雞、鴨等發生禽霍亂,使豬發生豬肺疫,使各種牛、羊、兔、馬以及許多野生動物發生敗血癥。
(二)溶血性巴氏桿菌:形態、培養和抵抗力與多殺性巴氏桿菌基本相似,但在血瓊脂上新分離菌菌落產生β溶血,連續繼代培養后,溶血性減弱或消失,在羔羊血瓊脂上可生成雙溶血環。在麥康凱瓊脂上能緩慢生長,菌落為紅色,不產生靛基質,一般能發酵乳糖,產酸,對家兔無致病力。根據生化反應和致病性的不同,可分為A和T兩個生物型;A型引起牛、綿羊肺炎和新生羔羊敗血癥;T型引起3月齡以上的羔羊敗血癥。另外還可按其可溶性莢膜抗原(K抗原)用間接紅細胞凝集試驗分為12個血清型,其中3、4、10屬于T生物型,其余各型均屬于A生物型,所有血清型都可見于綿羊、山羊,牛僅見1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