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種草霜霉。霜霉科霜霉屬菌類。葉背生霉層稠密,淡褐紫色。分布在中國、日本。
斑種草霜霉
基本信息
拉丁綱名 Phycomycetes
中文綱名 藻狀菌綱
拉丁目名 Peronosporales
中文目名 霜霉目
拉丁科名 Peronosporaceae
中文科名 霜霉科
拉丁名 Peronospora bothriospermi
中文名 斑種草霜霉
定名人 Saw.
參考文獻 Peronosporaceae
形態(tài)特征
葉背生霉層稠密,淡褐紫色。孢囊梗單枝或多枝,自氣孔伸出,無色,全長202-487μm×5-9μm,主軸 85-355μm,占全長的1/2-3/4,等粗或基部稍粗,上部二叉銳角或直角分枝3-5次,次分枝弓形或弧形彎曲,或伸直,末枝呈直角或鈍角分開,長5.5-28μm,直或弧形彎曲,頂端尖細。孢子囊廣橢圓形或近球形,無色或淡褐紫色,15-23μm×14-20μm,長寬比值為1.07-1.15。卵孢子未見。
分布
中國分布:
斑種草Bothriospermum chinense Bunge: 陜西武功(HMUANW 36727)。
據(jù)李有志(1987),此菌在陜西省還分布在安康、西鄉(xiāng)、陽平關(guān)、周至、長安;這是寄主新記錄。另據(jù)澤田( Sawada, 1927),這種霜霉在臺灣省臺北首次發(fā)現(xiàn)于模式的寄主柔弱斑種草Bothriospermum tenellum Fisch. et Mey.上;據(jù)凌立(1948),此菌寄主還有顧氏斑種草B. kusnezowii Bunge 見于四川;又據(jù)戴芳瀾(1979),四川還有另一種斑種草 Both. riospermum sp. 有這種菌寄生。
世界分布
中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