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溫家寶總理為梁振英頒發任命令后,引用了孔子的經典名句,引用了古語“集眾思,廣忠益”,及“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香港《文匯報》撰文說,溫總理引用的古語言簡意賅,引人深思。而資料顯示,溫總理向候任特首頒發任命狀時曾多次引用《論語》名言,寄寓中央政府對特區政府的殷切期望。
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溫總理在梁振英履新之際,贈予“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八字箴言,既是殷切期盼,更是鞭策提醒,字字飽含信任、句句倍含關心。
個人認為,“子帥以正孰敢不正”不僅是黨中央對香港新任特首的任前談話,更是中央對省市縣鄉集中換屆產生的新班子,特別是各級黨政“一把手”的諄諄教誨。
“政者,正也”,黨員領導干部的言行不僅僅代表著個人的形象,而且關系著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甚至是黨和國家的形象。古人云“上行下效”,居于“上”的領導干部有權力和權威,而處于“下”的干部職工只能聽命和服從,兩者之間的關系是領導與被領導、支配與被支配、影響與被影響的關系,所以就有“上為之、下效之”,“上之所好,民必甚焉”。
孔子說:“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作為居于“上”的領導干部是公眾人物,他們的情趣愛好是作風的反映,往往是處于“下”的基層黨員干部的價值取向。領導干部怎么“行”,黨員干部就會怎么“效”,領導干部的處事方法、辦事作風、行文之習、言行慣語等等,都是干部職工“效”的標準、方向和榜樣。因此,要讓下“效”得端,必先使上“行”得正。
如果一位領導干部辦事雷厲風行、處事公道正派、待人和藹可親人,那么他所領導的黨員干部、帶領的戰斗團隊必然是親民、為民、富民、安民的典范;反之,如果領導干部喜面子工程、好表面文章,常專橫跋扈、愛玩弄權術,長于以權謀私、善于任人唯親,那么他所在單位和地方必定是烏煙瘴氣、團團伙伙、作風渙散、一盤散沙。
一頭獅子帶領一群羊,羊群將變成獅群;一只羊帶領一群獅子,獅群將變成羊群。香港需要一位“獅子”般的特首,各地各部門、各行業、各系統、各單位同樣需要“獅子”般的頭雁。在集中換屆即將全面結束,“十二五”處于高調開局之際,一大批領導干部走上新的崗位、站在權力尖峰,新班子理當有新形象、新作為,更應當防止和糾正“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現象,更必須提醒大家“慎思之、篤行之”,更需要領導干部帶頭創先爭優、主動以身作則、處處率先垂范、喊響“向我看齊”,在品德修養、精神狀態、工作作風等方面帶好頭、樹好標、導好向,做一名能夠經受各種考驗、讓組織放心、受群眾擁護的黨員領導干部,讓下面的干部職工效有標準、創有目標、爭有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