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衣芽孢桿菌,細胞形態和排列呈桿狀、單生,可調整菌群失調達到治療目的,可促使機體產生抗菌活性物質、殺滅致病菌。能產生抗活性物質,并具有獨特的生物奪氧作用機制,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長繁殖。
地衣芽孢桿菌
基本信息
名稱:地衣芽孢桿菌
種屬: 芽孢桿菌科細菌
革蘭氏染色性;為革蘭氏陽性桿菌
形態特征
細胞大小:0.6~0.8×1.5~3.0微米
細胞形態及特點:細胞形態和排列呈桿狀、單生。細胞內無聚-β-羥基丁酸鹽(PHB)顆粒
芽孢形態:產生近中生的橢圓狀芽孢,孢囊稍膨大
菌落:菌落粗糙,不透明,粘著,擴展。明膠液化,淀粉水解,V.P.試驗陽性,檸檬酸鹽利用。
培養特性:在肉汁培養基上的菌落為扁平、邊緣不整齊、白色、表面粗糙皺褶,24h后菌落直徑為3mm
培 養 基:Nutrient Agar (營養肉汁瓊脂):蛋白胨5 g,牛肉膏 30 g,NaCl 5 g,瓊脂 15 g,蒸餾水 1L ,調pH 7.0-7.2。
藥理作用
地衣芽孢桿菌的作用機制是以菌治菌,活菌進入腸道后,對葡萄球菌、酵母樣菌等致病菌有拮抗作用,然而對雙歧桿菌、乳酸桿菌、擬桿菌、消化性鏈球菌具有促進生長作用,從而達到可調整菌群失調達到治療目的。可以促使機體產生抗菌活性物質、殺滅致病菌。此外通過奪氧生物效應使腸道缺氧,有利于大量厭氧菌生長,造成腸道低氧環境,對腸道內的雙歧桿菌、乳酸桿菌、擬桿菌、消化鏈球菌等有益健康的厭氧菌的生長繁殖有促進作用;而對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酵母樣菌等致病菌則有拮抗作用。通過這種雙重作用可以調整腸道菌群失調,維持機體腸道微生態平衡,從而對腸道疾病達到治療和預防的目的。
地衣芽孢桿菌能調節動物腸道菌群平衡,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有效維持動物機體健康狀況,提高動物對飼料的消化利用率并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抗應激能力;減少使用或少用抗生素,是天然、經濟的綠色飼料添加劑產品
地衣芽孢桿菌 - 藥物相互作用
地衣芽孢桿菌對三代頭孢菌素、慶大霉素、氧哌嗪青霉素等不敏感;對環丙氟哌酸、泰能等抗生素高度敏感。
用途
1、促進腸道內正常生理性厭氧菌的生長,調整腸道菌群失調,恢復腸道功能;
2、對腸道細菌感染具有特效,對輕型或重型急性腸炎,輕型及普通型的急性菌痢等,均有明顯療效;
3、能產生抗活性物質,并具有獨特的生物奪氧作用機制,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長繁殖。
4、產桿菌肽A,產堿性蛋白酶,有機磷細菌肥料。地衣芽孢菌無毒,能分泌出活性強的蛋白質分解酵素,用以快速地分解水中之有機氮化物,亦能分解其它有機物,在水質凈化上能擔任重要的分解角色。
降解羽毛
目前,科學家正在利用該細菌降解羽毛,用于農業目的。羽毛含有大量不可消化的蛋白,而研究者希望經由地衣芽孢桿菌的發酵,利用廢棄的羽毛制造廉價而富有營養的“羽毛餐”,供家畜使用。
同時,關于地衣芽孢桿菌和羽毛顏色的關系的生態學研究也在進行。降解羽毛的細菌在換羽和羽毛顏色的形成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生物洗衣粉
人們通過培養地衣芽孢桿菌獲取用于生物洗衣粉中的蛋白酶。這種細菌能夠良好地適應堿性環境,因而其產生的蛋白酶也能夠承受高pH 值的環境(如洗衣粉)。實際上,該蛋白酶的最適pH值介于9到10之間。在洗衣粉中,它能夠“消化”(并且因而去除)由蛋白質構成的污物。使用這種洗衣粉,即無需使用高溫熱水,從而降低能耗,并降低衣物縮小和脫色的潛在風險。
納米技術
最近的一些發現顯示,地衣芽孢桿菌能夠用于金納米立方體(gold nanucube)的合成。位于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 Kalasalingam 大學生物技術系的 Kalimuthu Kalishwaralal、Venkataraman Deepak、Sureshbabu Ram Kumar Pandian 以及 Sangiliyandi Gurunathan 已經利用地衣芽孢桿菌的能力合成了大小從 10 至 100 納米不等的金納米粒。金納米粒通常在高溫、有機溶劑中并使用浮選毒物才能合成。地衣芽孢桿菌使合成可以在更為溫和的條件下進行,為納米科學開辟了一個新世界,這不僅是對于金納米粒的合成而言,對其他材料也是如此。此外,地衣芽孢桿菌可以在基因層次上受控制,通過剪裁DNA可以選育出有利于合成納米粒的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