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氣象學
摘要
森林氣象學是研究氣象條件與森林之間相互夭系、相互作用的一門學科。它既是應用氣家學的一個分支,又是森林學的基礎學科。
森林氣象學是研究氣象條件與森林之間相互夭系、相互作用的一門學科。它既是應用氣家學的一個分支,又是森林學的基礎學科。
概述
森林氣象學(forestry meteorology)是研究氣象條件與森林之間相互關系、相互作用的一門學科。它既是應用氣象學的一個分支,又是森林學的基礎學科。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一是研究氣象條件對林木生長發育、森林組成、地理分布等方面的影響,屬氣象學在林業生產上的應用,二是研究森林對改變林內及周圍氣象場結構(包括輻射、溫度、濕度、風、降水、空氣成分等)的作用,為合理開發利用森林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調節氣候等提供理論依據。
森林對氣候的作用。從學科上可劃分為森林氣象原理(包括森林水熱平衡及森林對地、氣系統物質循環的影響)、森林氣象(包括樹種的傳播和萌發,樹木的生長和發育、開花和結果、以及森林的組成、演替和地理分布等)、森林小氣候(主要研究土壤-植物-大氣系統的能量和質量的交換及輸送)、森林氣象預報(包括林火氣象、森林病蟲害發生的氣象條件、林水氣象災害)等內容。
研究方法
森林氣象學的研究方法。有林內外平行觀測(又稱雙聯氣象觀測),野外模擬試驗,室內風洞模擬試驗和森林地理分布的氣候調查等。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對樹種隨氣候的差異有記載,如《周地?考工記》中載述“桔俞淮而北為枳”表明,早在西漢時期就提出了由于南北氣候的不同而帶來幼樹種差異。我國有系統地進行研究始于新中國成立以后,在國際上,森林氣象學作為一門學科進行較系統地研究,開始于德國。1924年,A.施莫斯(Schmauss)和R.蓋格爾(Geiger)在德國巴伐利亞的松林中建造了第一座森林氣象觀測塔,進行林分空間氣候的全面觀測,為森林氣象學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