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地震
摘要
構造地震就是地殼中的巖石突然斷裂、錯動引起的地面振動。
構造地震就是地殼中的巖石突然斷裂、錯動引起的地面振動。
簡介
最大構造地震震級為8.9級是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構造地震亦稱“斷層地震”,是由地殼發生斷層而引起。地殼在構造運動中發生形變,當變形超出了巖石的承受能力,巖石就發生斷裂,在構造運動中長期積累的能量迅速釋放,造成巖石振動,從而形成地震。波及范圍大,破壞性很大。世界上百分之90以上的地震、幾乎所有的破壞性地震屬于構造地震。 構造地震就是地殼中的巖石突然斷裂、錯動引起的地面振動。
類型
余震型地震
一個地震序列中,最大的地震特別突出,所釋放的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90%以上。這個最大的地震叫主震,其他較小的地震中,發生在主震前的叫前震,發生在主震后的叫余震。
雙震型地震
一個地震活動序列中,90%以上的能量主要由發生時間接近、地點接近、大小接近的兩次地震釋放。
震群型地震
一個地震序列的主要能量是通過多次震級相近的地震釋放的,沒有明顯的“老大”,幾次地震(震群)所釋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80%以上。
發生原因
地震是地殼巖石的突然變化,地殼巖石層在力的作用下會形成褶皺;褶皺進一步彎曲就會折斷,形成斷裂;斷裂兩邊進一步位置錯動,形成斷層。褶皺的形成是非常緩慢的,而褶皺斷裂、錯動卻往往發生于瞬間。
世界各國科學家長期研究發現,地殼并不完整,厚薄也不均勻,而是分成幾大塊“板塊”。在地球內部巨大力量的推動下,這些“板塊”像是在地幔的巖漿上“漂浮”,或因互相接近而擠壓、俯沖,或因互相遠離而發生拖拽,形成巖石層復雜的運動。地殼巖石層在力的作用下會形成褶皺;褶皺進一步彎曲就會折斷,形成斷裂;斷裂兩邊進一步位置錯動,形成斷層。在巖石層變化的同時,巖石層局部不斷發生急劇的斷裂和錯動,造成了大小小的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