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土壤及其母質、巖石等受水力作用造成的侵蝕即為水蝕。
水蝕
定義
水蝕(water erosion)是土壤及其母質、巖石等受水力作用造成的侵蝕。
類型
(l)面蝕,即裸露地面的侵蝕,可細分為雨滴擊濺侵蝕、隱匿侵蝕、層狀侵蝕、砂礫化面蝕、鱗片狀面蝕和細溝面蝕等;
(2)溝蝕,即溝狀侵蝕,包括淺溝、切詢、沖溝、河溝、荒溝和崩溝等形式;
(3)山洪,即在山地丘陵區遇有大雨,坡面很快產生大的徑流,并夾帶大量固體物質瀉入溝道,水流驟急,將沿途崩塌、滑落的固體物質沖出溝口;
(4)巖溶侵蝕,如石灰巖巖溶侵蝕地貌,這是在地質年代,雨水沿石灰巖裂縫不斷滲流所形成的。
應對措施
我國水蝕較重的地區分布在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青藏高原東緣一線以東。水蝕對農業生產和人類生活影響很大。我國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創造出多種防止土壤水蝕的措施,大致有:
(1)工程措施,即改變小地形;蓄水保土,如治坡治溝和小型水利工程。
(2)林草措施。包括造林種草和封山育林、育草,增加地面植被覆蓋,減少徑流沖涮。
(3)耕作措施。這些措施要因地制宜,綜合運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