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眠微博,是指一些名人名義上在微博上注冊賬號并進行了實名認證,但只是象征性地發一條或幾條微博,從此銷聲匿跡,陷入了長久的“休眠”。
休眠微博
休眠微博 - 現象
對名人來說,開微博是展現他們的另一面,宣傳自己的全新平臺,而對于他們的追捧者而言,微博更是一個最好的“追星”之地。然而,在眾多文化名人微博中,有相當一部分微博正處于漫長的“休眠期”,“蘇醒”遙遙無期,對此部分網友表示很生氣。
休眠微博 - 例子
例如作家王蒙和賈平凹的微博,賈平凹自2010年圣誕節開通微博寫下“圣誕節快樂”五個字后,就再也沒見蹤影,惹得網友在評論里疾呼:“老賈也太摳門了吧!數萬粉絲換一條微博。”而王蒙老先生更酷,界面上只有3個關注,卻有26萬粉絲,而微博數則一直是零。
著名作家楊少衡的官方微博也只有1條內容,莫言在微博上也9個月沒發言了,盡管還有4.3萬粉絲翹首以盼他能再多說一句。劉震云自2011年8月發了一句“時間不早了,大家該吃午飯了”之后,就再也沒在微博上出現過,撇下了4.5萬粉絲。
休眠微博 - 原因
在眾多文化名人微博中,除了一部分是主動開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經過網站不厭其煩地“游說”,才勉強同意開設的。
于是出現了三種心態,有的名人覺得這是一個宣傳新作的好辦法,便欣然應允,比如余秋雨的微博“閃問閃答余秋雨”就是為宣傳《問學余秋雨》開設的;有的名人把開設微博,作為探試自己人氣有多高的手段;當然更多的人還是出于人情,不堪網站“游說”之擾,勉強同意開設。
休眠微博 - 網友反映
文化名人微博長期“休眠”,引發很多擁躉憤憤不平,主要是因為這些微博非但一言不發,同時名人博主們也不給一個說法,就像舞臺大幕已經開啟,臺下坐滿了觀眾,但主角偏不上場,任觀眾干等。這其實是對觀眾的一種褻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