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后效應
英文名稱
Post Antibiotic Effect
概念
抗菌后效應(PAE):將細菌暴露于濃度高于MIC的某種抗菌藥后,再除去培養基中的抗菌藥,去除抗菌藥后的一定時間范圍內(常以小時計)細菌繁殖不能恢復正常,這種現象稱抗菌后效應或抗生素后效應。
抗菌后效應(PAE):指停藥后,抗生素在機體內的濃度低于最低抑菌濃度MIC或者被機體完全清除,細菌在一段時間內仍處于持續受抑制狀態。
簡介
抗菌后效應是1940年在體外實驗中首次被描述的。實驗發現,細菌短期暴露于抗菌藥物后,在抗菌藥物撤離后的一段時間里仍不能生長。雖然確切的機制還不清楚,但認為殘余藥物與靶蛋白結合、細菌代謝恢復延遲及形態學改變時間延長可能起一定作用。活體實驗也發現這一效應,雖然結果未必與體外實驗完全相同。這一差異認為是在體外實驗中不能被模擬的某些因素所致,例如細菌暴露于抗菌藥物后,容易被吞噬細胞吞噬。氨基甙類、碳青霉烯類(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喹諾酮類和萬古霉素都有明顯的抗菌藥物后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