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天然的氣候條件(包括地理條件)例如:山區、平原、森林、溫泉、日光浴、空氣浴、光療等,利用它們具有的獨特地氣候特點來進行治療,這種方法亦稱療養氣候。
氣候療法
概述
氣候療法(climatotherapy)是利用有利的自然氣候條件使身體康復的一種療法。
氣候治療能改善機體與環境的平衡,促進機體功能,提高機體的應激能力。不同氣候具有各自的特性,故適應治療的疾病也不同。例如高山氣候的氧分壓低、太陽輻射強、大氣中飄塵和污染物少,適合于哮喘、過敏性鼻炎、尊麻疹、百日咳患者的療養;海濱氣候風大、濕度高、溫差小,對貧血、皮膚病患者有較好的療效;森林氣候潮濕、風小,適合某些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療養。
分類
利用天然的氣候條件(包括地理條件)例如:山區、平原、森林、溫泉、日光浴、空氣浴、光療等,利用它們具有的獨特地氣候特點來進行治療,這種方法亦稱療養氣候。
1.山區氣候
山區氣候的特點是:氣壓、氣溫、溫度以及氧分壓都隨高度增加而遞減,山區氣候依據不同高度的情況又分為:高山氣候(>1500米)、中山氣候(500-1500米)、低山氣候(<500米)。一般最適宜療養的是海拔1000米左右的地帶。在高山氣候對患者來講是不適宜的,因為到達1500米時,氧氣密度已減少20%,當到達3500米時,呼吸性的適應力就下降了,再加氣壓降低,致使呼吸困難,容易引起缺氧綜合癥,跟氧氣同樣重要的還有碳酸氣體的改變,即由于肺內換氣的增加伴隨而來的是血液中碳酸氣體因被清洗出去而減少,假若血液中的碳酸氣體分壓也降低下去,就會影響血液中的酸堿平衡,隨高度增多,血液呈現堿性,當到達某種高度時會出現堿中毒現象,同時又伴隨低溫。因此,在3000米以上,即有明顯的生理異常,即使對健康人來講也開始有不適之感。
山區的另一個特點是海拔越高,日射越強,紫外線含量也越豐富,所以在山區進行大氣日光浴已成為氣候療法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
山區樹木繁多,空氣清新,有鎮靜和殺菌作用。尤其是在有瀑布的山區,又有較多的空氣陰離子,它對人體健康極為有益。山區、曠野、森林等地的陰離遠比城市要多。城市每立方米空氣中一般含有100-200個;曠野有750-1000個;山區瀑布附近竟多大2萬個以上。
因山區氣候的這些特點,所以患有輕度的全身性貧血、結核病、慢性支氣管炎、氣喘等病人都適宜于在山區進行療養。象心律不齊、肺氣腫、腎炎、老年動脈硬化癥等患者,到山區療養前,最好能在適當高度暫停數日稍稍適應后,再到達中山地帶去療養。
2.海濱氣候
海濱氣候較之山區又有它的獨特之處。只要進入海濱地區,面臨一望無際的大海,頓感空氣清新,心曠神怡。因為,海濱空氣富有臭氧、鹽分和碘,同時由于海浪不時拍擊海岸,所以海濱空氣也含有大量陰離子。再加海水熱容量的調節作用,海濱的氣溫變化緩慢,加之風向有日變化的特點,白天風從海上吹向陸地,所以白天比較涼爽,食欲增強,呼吸功能改善,血色素、紅血球、白血球增加,因而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結核病、輕度貧血等適宜于海濱療養。由于緊張而造成的神經過敏消化不良、失眠、疲勞等癥,到戶外進行空氣浴和讓海風吹佛,不久即可趨于正常。各種重疾患的恢復期,伴隨動脈硬化的末稍神經障礙、外科結核、麻疹、百日咳恢復期等也都適宜在海濱療養。
在海濱療養要注意初入海水浴時,氧分壓消耗增加,若遇水溫較低的情況下,會出現氣體代謝急促、脈博和血壓上升,這種不適之感會因高次神經的高度適應能而很快消失。
3.平原氣候
平原氣候較之高山氣溫為高,氣壓也大,太陽輻射比高山少,氣溫變化比較小。氣候特點是因地形而異,一般太陽輻射充足,過濕之感。對神經系統、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的刺激不大,故適應經常罹患上呼吸道炎癥的患者、動脈硬化及非結核的呼吸道患者,以及休息或恢復疲勞。
4.溫泉療養氣候
是指礦泉浴療結合當地氣候特點進行療養。隨著礦泉、地下熱水的水溫、水質和氣象要素的變化,對某些疾病能夠發揮保健作用。在療養中除水浴療外,還可進行飲療。例如:碳酸泉對心臟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的疾病療效較高,是最有價值的礦泉之一;硫酸泉對皮膚病、關節炎等有一定療效;硫化氫泉和放射性氫泉對關節炎、風濕癥、皮膚病等都有一定療效。利用溫泉進行療養,特別是礦泉水的飲用,這在世界各國已被廣泛采用。例如礦泉較多的國家日本,溫度達15000處之多,為疾病療養提供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