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孢腐霉,菌絲在CMA上粗1.7-5.2μm。孢子囊菌絲狀,偶爾稍膨大,分或不分枝,頂生間生,長度各異,出管非常長;卵孢子球形,黃褐色,不滿器或幾乎滿器直徑14-21(平均17.4)μm,壁厚1.4-2.5μm。
色孢腐霉
基本信息
拉丁綱名 Phycomycetes
中文綱名 藻狀菌綱
拉丁目名 Peronosporales
中文目名 霜霉目
拉丁科名 Pythiaceae
中文科名 腐霉科
拉丁名 Pythium coloratum
中文名 色孢腐霉
定名人 Vaart.
參考文獻 Pythiaceae
形態特征
菌絲在CMA上粗1.7-5.2μm。孢子囊菌絲狀,偶爾稍膨大,分或不分枝,頂生間生,長度各異,出管非常長;游動孢子腎形,雙鞭毛,9.8-14.8μ m×9.8-10.8μm;休止孢子直徑9.8-12.3 μm,可重復萌發。藏卵器球形近球形,通常平滑,偶有一突起物,頂生或間生,直徑17-23(平均19.6)μm。雄器棍棒狀,鉤狀,頂生,同絲或異生,每個藏卵器有(1-)2(-3)個雄器。卵孢子球形,黃褐色,不滿器或幾乎滿器直徑14-21(平均17.4)μm,壁厚1.4-2.5μm。
分布
中國分布:土壤分離:浙江杭州(S20-A)。
世界分布:中國、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
特點
Pythium coloratum Vaartaja 的雄器既有同絲生又有異絲生,使其區別于雄器異絲生的P.diclinum Tokunaga、P. adhaerens Sparrow和P. apleroticum Tokunaga 及雄器同絲生的P. aquatile Hohnk. P. coloratum的雄器柄分枝使其區別于P. dissotocum Drechsler、P. perniciosum Serbinow和P. tenue Gobi。P.coloratum只以其卵孢子具顏色即可與P. angustatum Sparrow 和P. sulcatum Pratt & Mitchell相區別。
Pythium coloratum Vaartaja最初從澳大利亞土壤中分離出,后來又從加拿大的松苗上分得。在新西蘭是分離自蔬菜和水果上。此菌對松苗是致病的,對各種作物也表現出中等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