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蘚蟲,是固著生活的群體動物。
苔蘚蟲
簡介
苔蘚蟲(Bryozoa=Polyzoa)是固著生活的群體動物。個體小,不分節,具體腔。體外分泌一層膠質,形成群體的骨胳。蟲體前端有口,口的周圍有一冠狀物,稱“總擔”,其上生許多觸手。消化道U字形,口和肛門因而靠近。無排泄和循環器官。海水、淡水均產。在地質時代種類很多,奧陶紀即已出現,現代尚有生存。例如羽苔蟲附著湖邊石上或植物上;牡丹苔蘚蟲,附著淺海巖礁上。
苔蘚蟲多生活在海洋。有菊皿苔蟲、白薄苔蟲和鞭須苔蟲,我國海產苔蘚蟲分布在膠州灣、浙江淺海海底和珊瑚混生在一起。淡水產的苔蘚蟲在蘇州、南京、深圳淡水水體中均有。
生活習性
苔蘚蟲喜歡在較清潔、富含藻類、溶解氧充足的水體中生活,能適應各地帶的溫度,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淡水種在春、秋季節(25~28℃)生長旺盛,水面有很多上一年的休眠芽,遇適宜環境發育成苔蘚蟲。微污染的水體中也有苔蘚蟲。在微污染源水生物預處理過程中如有大量苔蘚蟲出現,會被填料攔截,附在填料上生長,和鐘蟲、聚縮蟲、獨縮蟲、累枝蟲、蓋纖蟲等有粘性尾柄的原生動物聚在一起,具有一定的生物吸附作用,并吞食水中微型生物和有機雜質,對水體的凈化有一定積極作用。但如果極度大量繁殖,會降低水流速度。給工程運行造成一定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