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
平涼簡介
人口:人口200多萬。 區號:0943 郵編:744000
地理位置:平涼位于甘肅東部,陜、甘、寧三省區交匯處。東鄰陜西咸陽,西連甘肅定西、白銀,南接陜西寶雞、甘肅天水,北與寧夏固原、甘肅慶陽毗鄰。。
行政區域:分現轄六縣一市。
平涼介紹
平涼這塊黃土地,地靈人杰,曾涌現出許多文韜武略、彪炳史冊的俊彥志士。中國歷史上十大名醫之一,中華針灸學鼻祖,世界文化名人,東晉著名史學家、哲學家、文學家、醫學家皇甫謐;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曾三任節度、兩度出任宰相的牛僧儒,南宋時期與岳飛齊名的抗金名將吳王介、吳磷、劉琦;明代“嘉靖八才之一”的趙時春;近代著名畫家汪若南、張觀云、曾魯齋、劉芳銘等,都誕生、成長于平涼。平涼“當隴山之口,踞六盤山之險”,歷來就是隴東重鎮、兵家相爭之地。周文王伐密,秦、皇、漢武巡幸,大將蒙恬征途祭禮,馬超據安定城,名將尉遲恭、郭子儀轉戰涇州,夏主赫連定稱帝,北周太祖宇文泰興起和著名的“唐蕃之盟”,唐肅宗亨平叛復國,都發生在平涼。林則徐、左宗棠、譚嗣同和馮玉祥等近代史上的愛國志士,也在平涼留下了赫赫業績。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經平涼開赴延安根據地,更為平涼的歷史增添了光輝的篇一章。在悠久的歷史文化熏陶和淵源流長的涇河水的哺育下,平涼相繼形成了本區域的特色文化,即阿陽文化、崆峒文化、西王母文化、商周文化、芮鞠文化、秦漢文化、紫荊文化。平涼山川毓秀,風光奇特,自然生態景觀和人文歷史景觀星羅棋布,相映生輝,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全市有國際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質量管理體系雙認證景區1處,國家4A級和2A級風景名勝區3處,國家級、省級森林公園和園林公園10余處。聞名海內外的名勝景區主要有:天下道教第一山——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崆峒山,天下王母第一宮——涇川回山王母宮,人類開元第一城——伏羲誕生地靜寧古成紀,神州祭靈第一臺——周文王伐密所筑古靈臺,秦、漢皇帝祭祀炎、黃二帝的華亭蓮花臺,隴東著名山水園林柳湖,“絲綢之路”“姊妹窟”、“雙明珠”之一的南石窟寺,隴東“天然盆景”崇信龍泉寺,以及龍隱寺、紫荊山、明代寶塔、西周靈臺和皇甫謐、牛僧儒墓等眾多風景名勝、文物古跡,莊浪梯田、涇川造林等人工生態建設更是聞名全國。平涼——這顆“絲綢之路”黃金旅游線上的明珠,正在放射出日益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