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
金昌簡介
人口:46萬人。 區號:0935 郵編:737000
地理位置:金昌市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東段,位于東經101°04′35″—102°43′40″,北緯37°47′10″—39°00′30″之間。
行政區域:現轄一縣、一區、8個鎮4個鄉,6個街道辦事處;金川區轄2個鎮,6個街道辦事處。
金昌介紹
金昌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早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氏族社會,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商周時期,為西戎牧地。春秋戰國至秦,月氏族駐牧于此。漢初,屬匈奴休屠王轄地。自西漢武帝置縣,到元初的千余年間,曾設鸞鳥、番和、驪革干、顯美、番禾、焉支等郡、縣,元置永昌路,明置永昌衛,清改為永昌縣,沿用至今。1912年3月,永昌縣歸中華民國甘肅省政府管轄。1936年11月,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進駐永昌,建立了中華蘇維埃永昌區(縣)政府,僅存23天。1949年9月永昌縣解放,建立永昌縣人民政府,隸屬武威地區行署。1981年2月9日,國務院批準設立金昌市,轄永昌縣。金昌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以山地、平原為主,戈壁、綠洲、大漠東西展開,南北更替,相間排列。按特征可分為三類:西南部祁連山冷龍嶺及其支脈,山勢雄偉挺拔,有“祁連近天都”之稱,冷龍嶺為境內最高峰,海拔4442米,終年積雪,山間分布天然森林,高山草甸,植被覆蓋率達75%,是金昌重要的水源涵養區,自古就有“祁連雪皚皚,焉支草茵茵”之說,是久負盛名的天然牧場。中部祁連、大黃、武當、龍首諸山之間的永昌、清河、三堡等綠洲,海拔在1800米左右,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境內主要農作物種植區。東北部海拔在1500米左右,除寧遠、雙灣綠洲外,其余則為戈壁、沙丘、荒漠和半荒漠草原。金昌旅游資源豐富。境內文物古跡繁多,已發現200余處。有新石器時代的鴛鴦池、二壩遺址;有西漢時期的驪革干遺址,漢、明長城及為數眾多的漢墓群;有唐代圣容寺塔;有被譽為“河西中天一柱”的明代永昌鐘鼓樓;有以北海子塔為主的古建筑群等風景區,有雪山、草原、松濤、水波相映成趣的西大河風景區,是旅游度假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