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
商洛簡介
人口:240多萬。 郵編:726000
地理位置:商洛地處東經108’34’20"——111’1’25"、北緯33’25’40"——34’25’40"之間,位于陜西省東南部,地處秦嶺東段南麓,丹江上游,西鄰古都西安,東瞰南陽盆地,北接八百里秦川,南帶江漢平原。
行政區域:現轄商州、山陽、丹鳳、商南、鎮安、柞水一區六縣。
商洛介紹
商洛市,古稱商州,以境內商山、洛水而得名。位于陜西省東南部,地處秦嶺東段南麓,丹江上游,地勢——總趨勢是西北高東南低,北部為綿延東西的秦嶺山脈,南部河嶺相間,有蟒嶺、流嶺、鶻嶺等。與豫、鄂兩省接壤。商洛歷史悠久,曾是京畿長安通往東南之重要門戶,是秦楚交兵,宋金鏖戰的古戰場,為兵家必爭之地。秦始皇出巡時曾路過商洛。漢劉邦因取道商洛故先于項羽而得咸陽。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在此屯兵養馬、重振軍威、東山再起。清初農民起義軍白蓮教首領王聰地率軍轉戰過商洛。在革命戰爭年代,南洛曾是鄂、豫、陜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早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就有93個鄉建立蘇維埃政權,相繼有李先念、賀龍、徐向前、程子華、徐海東、汪鋒、陳樹瑞、郭樹申、鄭位三、陳少敏、劉志丹等革命老前輩在此生活戰斗過。先后創建了中共商洛、鄂陜、豫陜三個特委,建立了一個抗損軍,7個游擊師、4個游擊大隊,開辟了鄂豫陜革命根據地。商洛廣大人民群眾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被列為全國革命老區之一。有革命遺址二十多處。商洛自然資源極為豐富,可供利用的達千余種,全區木材蓄積量1500萬立方米,是陜西木材主要產區之一,林特產品有核桃、油桐、板栗、漆、烏柏、棕櫚、茶、油茶、柑桔、柿子等。核桃、板栗、柿子等產量居全省之首。商南、柞水兩縣推光漆屏風、茶幾、掛屏等漆器精美典雅,出口量逐年增加;柿子分布廣、產量高,還有暢銷省內外;稱為“水果之王”的獼猴桃酒,醬產品。商洛礦產資源種類多,產地廣、儲量大,易于開采;有色金屬、貴重金屬和稀有金屬儲量達數百萬噸,品種有鉛、鋅、銻、鉑、釩、鎬、金、銀、錳、鈦、鈹等。非金屬礦主要有鉀長石、重晶石、鎂橄欖石、螢石、水晶石、白云母、綠柱石等。商洛的旅游業正在開發和發展。全區風景名勝、文物古跡甚多。比較著名的有距今一萬余年的洛南梁土坪鄉舊石器時代的晚期河口遺址和商州市三賢鄉紫金城古文化遺址、西漢時的丹鳳縣商鎮“四皓墓”,建于唐代的山陽縣城的“豐陽塔”、洛南縣“唐、李密家”。建于金代的丹鳳縣棣花二郎廟、建于明代的丹鳳“船幫會館”和商州市東龍山雙塔等石建筑群。還有石灰巖溶洞10多處,已開發的柞水溶洞群被稱為“北國奇觀”,洞內風景秀麗、鐘乳石千姿百態,色彩斑斕,不愧是千萬年來大自然造化的藝術珍品。特別近年來,開發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商南金絲大峽谷、丹鳳丹江漂流、北方名勝洛南老君山生態游等項目,已成我市旅游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