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
延安簡介
人口:190多萬。 區號:0911 郵編:716000
地理位置:延安此處北緯35°21′~37°31′,東經107°41′~110°31′之間。位于陜西省北部,黃土高原的中南地區北連榆林地區,南接關中咸陽、銅川、渭南三市,東隔黃河與山西省臨汾、呂梁地區相望,西依子午嶺與甘肅省慶陽地區為鄰。
行政區域:現轄寶塔區、吳旗縣、志丹縣、安塞縣、子長縣、延川縣、延長縣、甘泉縣、富縣、洛川縣、黃陵縣、黃龍縣、宜川縣共一區十二縣
延安介紹
延安古稱延州,歷來是陜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城區處于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匯之處的位置,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有“塞上咽喉”、“軍事重鎮”之稱,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延安之名,始出于隋。1937年,中共中央進駐,同年設延安市,為陜甘寧邊區政府所在地。1949年,改稱縣,1972年,再設市至今,為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延安市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天然次生林163萬畝,木材蓄積量308萬立方米;以甘草、五加皮、寄生、牛蒡子、柴胡為主的中藥材近200種;有豹、狼、石雞、杜鵑等獸類、鳥類100余種;而且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適生作物品種多,具有發展種植業、畜牧業、林果業的良好條件。除小麥、玉米、谷子、蕎麥、黃豆、綠豆、紅豆等糧食作物外,還盛產烤煙、蔬菜、花生、瓜類、薯類等經濟作物。地處黃河中游的延安,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相傳人類始祖黃帝曾居住在這一帶,“三黃一圣”(黃帝陵廟、黃河壺口瀑布、黃土風情文化、革命圣地)享譽中外,為擴大對外開放和交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市有歷史文物保護景點848處,有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刻群洞18個,石窟寺14處,有建于唐代的寶塔山等12處古建筑,有革命舊址6處。目前可供游覽的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7處,年接待中外游客70萬人次。近年來,大力開發旅游業,恢復了摘星樓、烽火臺、摩崖石刻等50多處景點,“天然公園”萬花山新增200畝牡丹,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萬花山“四山”森林覆蓋率達55.4%,被國家林業部批準建設國家級森林公園。延安位于陜西省北部黃土高原中部,是中國革命的圣地。延安東臨黃河,與山西相臨,西面與甘肅接壤,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延安有非常豐富的旅游資源,在歷史古跡方面有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保護單位--軒轅黃帝陵、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子長鐘山石窟等;在自然景觀方面有延安黃河壺口瀑布、全國最大的野生牡丹群和花木蘭故里萬花山等。延安還是革命圣地,在中國現代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特殊位置,現存革命舊居140多處,如:中共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王稼坪;中共中央舊址鳳凰山;以及寶塔山、棗園、楊家嶺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