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
攀枝花簡介
人口:101.8萬 區號:0812 郵編:617000
地理位置: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金沙江和雅礱江交匯處
行政區域:轄三區兩縣(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是傈僳、苗族、彝族、納西族、回族等35個民族聚集的多民族地區,是中國現代鋼鐵工業城市之一,是一座移民城市。
攀枝花介紹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西南邊陲、雅礱江與金沙江匯合處,是四川一座新興的鋼鐵工業城市。1965年為開發攀枝花鐵礦資源,著手組建城市,初名為攀枝花特區,后正式建市時定名為渡口市,以后又改名攀枝花市。該市在同緯度地區中是一個獨具南亞熱帶風光的城市,市區內到處生長著高大挺拔的攀枝花樹(木棉花樹),攀枝花市因此得名。攀枝花市是四川一座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寶庫,這里有著豐富的礦產、水力和農業資源。已探明的釩鈦磁鐵礦儲量達一百億噸,是全國四大鐵礦之一。礦石中共生的釩、鈦儲量,釩資源列全國第一,居世界第三位;鈦資源居全世界第一位。煤的儲量為十二億噸。水力資源十分豐富,正在建設中的二灘電站,建成投產后將成為中國最大的水電站。攀枝花市的氣候條件和地形地貌適于發展立體農業,糧食作物一年三熟;出產芒、香蕉、木瓜等熱帶水果;半山地區有發展畜牧業的優良草場;高山地區森林資源豐富,林木可采伐量達一千七百萬立方米。攀枝花市西跨橫斷山脈,東臨大涼山山脈,北接大雪山,南抵金沙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攀枝花市東部為小相嶺-螺髻山-魯南山系,中部為牦牛山-龍肘山系,西部為錦屏山-柏林山系,山脈走向近于南北。境內最高點為西北部鹽邊縣境內的百靈山穿洞子,海拔4195.5米;最低點是東南部仁和區平地鎮的師莊,海拔937米。城市區海拔在1000~1200米之間,主要農業區海拔在1000~1800米之間。金沙江、雅礱江、安寧河、大河、三源河及其支流深嵌在山地之間,形成雄偉的川西南峽谷區。攀枝花市地貌類型復雜多樣,可分為平壩、臺地、高丘陵、低中山、中山和山原6類,以低中山和中山為主,占全市幅員面積的88.38%。攀枝花市境內有大小河流90余條,其中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49條,按水系可分為金沙江水系和雅礱江水系。其主要支流有安寧河、三源河、大河。金沙江在攀枝花市流域面積2370.1平方公里,從云南境內流入,由西至東再轉向南又流入云南境內。主要支流大河由南向北流入金沙江,境內流域面積662平方公里。雅礱江由涼山州流入,從北到南在東區銀江鎮倮果流入金沙江,境內流域面積5064.3平方公里,主要支流安寧河由東北向西斜貫米易縣全境,境內流域面積1651.6平方公里。三源河從西北向東流經鹽邊縣中部,境內流域面積1802平方公里。攀枝花市屬以南亞熱帶為基帶的立體氣候,具有夏季長、溫度日變化大,四季不分明,氣候干燥、降雨集中,日照多,太陽輻射強,氣候垂直差異顯著等特征。河谷地區全年無冬,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上。氣溫年較差小而日較差大,年平均氣溫19.0℃~21.0℃。年≥10℃的積溫6600~7500℃。全年日照2300~2700小時。年總降水量760~1200毫米,全年分干、雨兩季,降水量高度集中在雨季(6~10月),雨季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90%左右。從河谷到高山具有南亞熱帶至溫帶的多種氣候類型。攀枝花市豐富的光、熱資源為農業生產等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由于氣候呈立體性分布,因而適宜熱帶、溫帶等多種植物生長。糧食、蔬菜、甘蔗等不但產量高而且質量好,全年可種植番茄、辣椒等喜溫蔬菜。同時還具有發展香蕉、石榴、葡萄、芒果、番木瓜等熱帶、亞熱帶、溫帶水果的條件,使攀枝花市農村處處田園蔥綠,果蔗成林,瓜果飄香。也為旅游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攀枝花全年陽光明媚、氣候宜人、四季可游、市內旅游資源獨特,集溶洞、石林、瀑布、溫泉、原始森林、高山草坪、地下海子、世界第三高壩、象牙微雕型鋼城為一體。擁有國家、省級森林公園多處,被稱為植物學家的天堂,其中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原始蘇鐵林,并且這里鐵樹年年開花,被譽為奇觀。還有植物立體分布的大黑山;有號稱“中華奇洞”的米易龍潭溶洞;有稀有氡氣溫泉;舉世驚嘆的攀鋼和雄奇的二灘高峽平湖;有奇趣橫生、有驚無險的“萬里長江第一漂”。豐富的水晶、瑪瑙、翡翠等寶石和稱為“硯中奇品”的苴卻硯等制品,為旅游購物提供了方便。攀枝花市旅游發展局是全市旅游行業主管部門,全市旅游市場健康發展,現有旅行社12家(其中國際社2家)開辟、推出國風外旅游線路百余條。賓館、飯店眾多。其中三星級賓館2家,省級旅游定點單位19家,可同時接待數萬人。攀枝花,正以獨特的景觀,完善的設施,熱情的服務,歡迎您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