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
郴州簡介
人口:444.2萬 區號:0735 郵編:423000
地理位置:位于湖南省南部,緊鄰粵港澳,東界江西,南接廣東,西近廣西,北通衡陽、株洲。
行政區域:下轄桂陽、嘉禾、臨武、宜章、汝城、桂東、永興、安仁8縣和北湖、蘇仙2區,代管資興市。
郴州介紹
郴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郴”字最早見于秦代的典籍中,意思是林中的城邑。漢朝時,高祖劉邦首置桂陽郡,郡治在郴州,從此,郴州便成為南方重鎮,湘南經濟、政治、文化中心。郴州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史書記載,項羽曾屠義帝于郴,趙子龍曾大戰桂陽郡,洪秀全曾屯兵郴州。同時,郴州也博得文人墨客的青睞,唐宋文人王昌齡、杜甫、韓愈、劉禹錫、秦少游等,均在此留下膾炙人口的詩文。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給郴州帶來了眾多的古跡名勝:郴州有號稱“天下第十八福地”的蘇仙嶺,有風光旖旎的200里“湘南洞庭”——東江湖,有被譽為“第二西雙版納”的莽山森林公園。此外還有義帝陵、湘南起義紀念地等人文景觀。郴州資源豐富,素有“中國有色金屬之鄉”、“南方重點林區”、“湖南能源基地”之稱。全市已探明各種金屬礦物7類70多種,有色金屬儲量占湖南全省總儲量的三分之二。其中鎢、鉍、鉬儲量居全國第一,錫、鋅儲量居全國第三位、第四位。柿竹園多金屬礦被譽為世界“有色金屬博物館”。此外,區內石墨儲量占全國儲量的一半以上,煤炭儲量(8.12億噸),占全省儲量的四分之一。全市水能資源豐富,水能理論蘊藏量151萬千瓦,可開發量138.5萬千瓦,已開發105萬千瓦。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9.1%,是華南地區天然的綠色寶庫。宜章縣莽山10萬畝原始次森林是中國南北動植物的匯集地,被譽為“第二西雙版納”,現為國家級森林公園。郴州旅游資源尤為豐富,集奇、險、秀、美、幽于一體,匯山、水、洞、穴、熱于一市,有“天下第十八福地”蘇仙嶺、“世界洞穴奇觀”萬華巖、蓄水82億立方米的“南國洞庭”東江湖、“中國生態旅游第一漂”東江漂流等。郴州是個多民族地區,有漢、瑤、蒙、畬、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白、土家、哈尼、傣、黎、高山、水、東方、納西、柯爾克孜、土、仫佬、仡佬等27個民族。在長期的社會發展中,郴州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藝術和傳統風俗。至今仍廣為流傳的戲劇有:昆劇、祁劇、京劇、越劇、花鼓戲、花燈戲、皮影戲及雜技等。郴州是貫通南北的交通要沖,交通便捷,通訊發達。京廣鐵路、107國道、106國道、京珠高速公路貫穿全境。程控電話、無線通訊、可視會議電話等現代通訊網絡齊全。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余年和撤地建市以來,郴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至2000年底,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256.25億元,居湖南省第8位;財政總收入16.82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38億元,居湖南省第3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7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430元。全市已有4個縣(市、區)176個鄉(鎮)達到小康標準;建成了以冶金、電力、煤炭、建材、化工、機械、食品、煙草、紡織、造紙等十大行業為主,其它新興行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不斷崛起的地方工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