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鄭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出生地———軒轅之丘的所在地。……黃帝作為我們炎黃子孫的人文始祖生于軒轅之丘,居于軒轅之丘,也即今新鄭及其附近地區,這已是史有記載,也為今人所認同的不爭事實。
軒轅黃帝
資訊
這是4月4日拍攝的陜西壬辰年公祭黃帝典禮。當日,壬辰年(2012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陜西黃陵縣黃帝陵舉行,萬余名來自海內外的中華兒女一起祭拜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
清明節
據新華社陜西黃陵4月4日電(記者齊湘輝 馮 國)橋山含翠,沮水潺潺。壬辰年(2012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4日上午在陜西省黃陵縣黃帝陵前隆重舉行,1萬多名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緬懷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
祭祀典禮9時50分開始。現場擊鼓34通,代表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崇敬先祖的共同心聲。
“吾祖軒轅,厚德無量……后昆前赴后繼,人間正道滄桑;民族同心同德,華夏聲威遠揚……”陜西省省長趙正永恭讀祭文,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宗興等分批敬獻花籃。
隨后,在場全體人員向軒轅黃帝像靜默,并行三鞠躬禮。80名兒童代表在軒轅殿前齊聲詠誦《黃帝謠》:“天浩瀚,地蒼茫,大中華,國運昌……民族復興,我輩擔當……”清脆的童聲在殿前久久回響。
舒緩的樂舞告祭后,人們分批有序瞻仰軒轅殿,步行到橋山之巔拜謁黃帝陵。
約5000年前,黃帝通過聯合其他部落統一了黃河流域,奠定了華夏文化的基本格局。位于黃土高原南部的黃帝陵,是傳說中黃帝的衣冠冢。
據文獻記載,自漢代以來,中國歷代王朝多有公祭黃帝的傳統。上世紀80年代以來,清明公祭黃帝的典禮越來越受到海內外華人關注。如今,每年都有近百萬人次前來謁陵祭祖。
新華社北京4月4日電(記者彭 紅)4日清明節,來自北京各大、中、小學的500多名學生代表結隊來到中華世紀壇圣火廣場,將自己手中一枝枝鮮花敬獻在中華圣火前,表達對文化先賢的追慕之情,弘揚傳統文化。據悉,中華世紀壇“2012清明節紀念文化先賢”活動為期一周。
據了解,中華世紀壇每年清明節都會在中華文化名人雕塑館青銅塑像前,邀請先賢之后為學生們講述老一輩為國、為民族事業鞠躬盡瘁的故事,并組織社會各界人士進行瞻仰先賢及掃墓活動。
4日,梁思成夫人及其子女、梅蘭芳親屬、徐悲鴻之子并代表母親廖靜文、兩彈元勛鄧稼先的子女及其親屬、人口學家馬寅初后代及其親屬、地質學家李四光親屬,以及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基金會領導、詹天佑科學發展基金會領導、鄧稼先生前北京九所領導等前來參加了“清明節紀念文化先賢”活動,以示深深追思與懷念。
據了解,中華世紀壇還向500名學生贈送了老子《道德經》,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樹立青少年良好的道德風尚。
另據介紹,“2012清明節紀念文化先賢”活動期間,中華世紀壇還將與希臘駐華使館、老子故里河南省鹿邑縣等聯合舉辦《老子與蘇格拉底的哲學對話》論壇和展覽,旨在宣傳中華文化名人在世界文化領域的突出貢獻和深遠影響。
軒轅黃帝 - 基本資料
姓:姬,公孫 (《史記》記載姓公孫)
氏:有熊、軒轅
名:軒轅
英文名:(The huangdi;Mauslleum)
歷史身份:華夏部落聯盟領袖
神話身份:神界中央天帝
軒轅黃帝 - 人物概述
黃河中游的中原地帶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搖籃。新鄭是相傳的軒轅故里,是春秋戰國時期鄭國、韓國的故城。1993年,著名歷史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戴逸在《關于河洛文化的幾個問題》中說:“新鄭是黃帝的出生地,黃陵是黃帝的墓葬。”1997年,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學勤在為《黃帝故里文獻錄》所作的序言中講得十分明白:“黃帝生于軒轅之丘,所居在新鄭,其說淵源有自,鑿然可據。”原國家文物局局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張文彬在《歷代文獻匯典》中稱:“新鄭古為有熊氏之墟及軒轅丘。”1998年,我國著名的考古學家史念海在《中國古都學會第十五屆年會暨新鄭古都與中原文明學術討論會》上致詞說:“新鄭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出生地———軒轅之丘的所在地。……黃帝作為我們炎黃子孫的人文始祖生于軒轅之丘,居于軒轅之丘,也即今新鄭及其附近地區,這已是史有記載,也為今人所認同的不爭事實。”
生于軒轅之丘,故稱為軒轅氏。據傳他出生幾十天就會說話,少年時思維敏捷,青年時敦厚能干,成年后聰明堅毅。
黃帝:軒轅氏以土德王天下,土色黃,故稱黃帝。
父親:少典(據《史記》的《五帝本紀》和《秦本紀》記載都涉及“少典”,提及時期相差幾代,《史記》的少典是指部族。)
母親:附寶
妻子:黃帝有四妃十嬪。正妃為西陵氏,名嫘祖,她教人民養蠶縲絲,織出絲綢做衣裳,故有“先蠶”的稱號,次妃方雷氏女,名女節,次妃彤魚氏女,次妃名嫫母,班在三人之下,長相丑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黃帝敬重。
臣屬:炎帝、應龍、風伯、雨師、天女、倉頡、風后、伶倫、力牧、常先、大鴻等
子孫:帝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個姓,它們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而少昊、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
黃帝同炎帝并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華夏部落聯盟領袖,我們的祖先。以他首先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他播百谷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創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等,是開創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先祖。傳說中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黃帝誕辰:黃帝的誕辰是農歷三月初三,即上巳節,是漢族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據周氏總祠(廣東惠東)的《周氏溯源世系表》(上古世系)記載:
一世
黃帝,諱軒轅,有熊國君,少典之子也,其母曰,附寶見大電繞北門樞星感而懷孕,二十四月生帝子軒轅之邱,因名曰軒轅,生而神靈,日角龍顏,有景之象,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國于有熊故號有熊氏,習用于戈,以徵不享諸侯感來賓從,于是即位為天立,始立制度,萬世賴之在位百年,壽百二十有一歲,崩于荊山之陽,葬在陜西省延安府中部縣橋山(公元前二六九七年即位,甲子)妣曰嫘祖,生子:昌意 玄囂。
誕生:公元前2718年
駕崩:公元前2597年
壽命:121歲
即位:公元前2697年即位,甲子。在位100年(即公元前2697-公元前2597在位)。
葬地:陜西省延安府中部縣橋山
黃帝出生地:
《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于軒轅之丘”。至于具體出生地點,史學界并沒有統一的觀點。古為有熊國都城,其父少典為有熊國國君,但也有個別人認為在其它地方。
傳說一、黃帝出生于中國西北黃土高原的沮源關降龍峽。在傳說中黃帝的母親是黃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說是夜晚)突然看見北極光,然后就懷孕、生下了黃帝。
傳說二、在公元前4856年前,在今河南新鄭的軒轅丘有個龍圖騰的國家,君主名曰少典氏。他是伏羲帝和女媧帝直系的第七十七帝,他的夫人有二,一是任姒(女登),二是附寶,她們是姐妹,是有硚氏之女。在今新鄭市區北關的軒轅丘的有熊國的宮殿里,傳來了嬰兒出生時呼吸大自然之氣時的“哇哇”哭啼聲。這一說法得到包括中國古都學會在內的部分民間機構的認可。
傳說三、黃帝生于山東省曲阜市周圍。據古史記載“黃帝生于壽丘”“壽丘在魯東門之北”,而壽丘位于曲阜城東四公里的舊縣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