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腐霉,菌落在CMA上呈放射狀,無氣生菌絲。卵孢子球形、平滑,不滿器,直徑11-22(平均 16.0)μm,壁厚(1.3-)2.2- 3.4(平均2.8)μm,內(nèi)含貯物球和折光體各一個。
粘腐霉
形態(tài)特征
菌落在CMA上呈放射狀,無氣生菌絲。菌絲無隔,不規(guī)則分枝,粗2.6-4.9μm。孢子囊菌絲狀,有時稍膨大,分枝, 153-1020μm×2.0-6.1μm,平均500.8μm× 3.6μm;游動孢子腎形,雙鞭毛, 10.3-15.8μm×5.9-9.8μm,平均12.10μm×8.66μm;休止孢子直徑7.4-9.8(平均8.95)μm,萌發(fā)產(chǎn)生芽管。藏卵器球形,平滑,頂生或間生,直徑13-26(平均18.6)μm。雄器彎棍棒狀,2-5(-10)個生于不同雄器柄頂端,有時幾個雄器共同生于一個圍繞藏卵器的菌絲上,異絲生, 7.7-17.2μm×4.4-7.7μm,平均11.2μm×5.1μm,以頂端與藏卵器接觸,有時雄器柄環(huán)抱藏卵器,授精管明顯,粗約 2μm。卵孢子球形、平滑,不滿器,直徑11-22(平均 16.0)μm,壁厚(1.3-)2.2- 3.4(平均2.8)μm,內(nèi)含貯物球和折光體各一個。
分布
中國分布:土壤分離:海南(SM 253)。
臺灣土壤中也曾分離到此菌(謝煥儒,1976)。
世界分布:馬來西亞、中國、美國。
特點
Pythium adhaerens Sparrow與P. angustatum Sparrow的主要區(qū)別:前者雄器彎棍棒狀,異絲生;后者雄器不倒翁狀,同絲或異絲生。此外,前者每一藏卵器內(nèi)卵孢子多為1個、罕為2個;后者則偶有2-4個。
如果分離物不易產(chǎn)生孢子囊時,則容易與Pythium scleroterichum Drechsler混淆,但后者雄器同絲生,最高生長溫度為32℃。
Pythium adhaerens Sparrow最初是在美國的 Rhizoclonium hieroglyphicum L.上分離出,它還可侵染甘蔗、甜菜、玉米、豌豆、馬鈴薯、黃瓜以及各種藻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