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流坑組是徐備于1987年名的一個地層名稱,位于修水城東部東流坑。
東流坑組
地層名稱:東流坑組
地層名稱(英文): Dongliukeng Fm
階代碼:Qb
地區代碼:44
東流坑組 - 命名:
徐備1987年命名。 命名剖面位于修水城東部東流坑。
東流坑組 - 沿革:
江西區調隊于1974年將本區前寒武系稱為雙嬌山群,并進一步劃分為兩個亞群,四個巖組,其時代歸于中元古界。1979年江西區調隊進行中元古界地層總結時,于修水城北觀音閣、祝家、風浪洞等地的上雙嬌群中發現一個不整合面,稱其為“修水運動”。不整合面之上地層稱修水群,但仍置于中元古界。1987年中國地質大學徐備等建立了修水群最上部的東流坑組。進一步肯定了“修水運動”的存在,并將其上的修水群劃歸新元古界。
東流坑組 - 特征:
下部巨厚層灰色長石巖屑砂巖夾板巖;上部青灰色中—薄層粉砂質板巖。下部具中厚-厚層韻律層,鮑馬序列段連續發育,底面亦見有大量槽模構造。上部韻律層較薄,發育鮑馬序列c、d、e段,其中以d、e段組合為特征。 代表半深海—深海環境的復理石相。以出現大量灰綠色濁積巖與程山亭組分界,二者為整合接觸。本組厚>120m。
基本信息
地層名稱:東流坑組
地層名稱(英文): Dongliukeng Fm
階代碼:Qb
地區代碼:44
命名
徐備1987年命名。 命名剖面位于修水城東部東流坑。
歷史沿革
江西區調隊于1974年將本區前寒武系稱為雙嬌山群,并進一步劃分為兩個亞群,四個巖組,其時代歸于中元古界。1979年江西區調隊進行中元古界地層總結時,于修水城北觀音閣、祝家、風浪洞等地的上雙嬌群中發現一個不整合面,稱其為“修水運動”。不整合面之上地層稱修水群,但仍置于中元古界。1987年中國地質大學徐備等建立了修水群最上部的東流坑組。進一步肯定了“修水運動”的存在,并將其上的修水群劃歸新元古界。
特征
下部巨厚層灰色長石巖屑砂巖夾板巖;上部青灰色中—薄層粉砂質板巖。下部具中厚-厚層韻律層,鮑馬序列段連續發育,底面亦見有大量槽模構造。上部韻律層較薄,發育鮑馬序列c、d、e段,其中以d、e段組合為特征。 代表半深海—深海環境的復理石相。以出現大量灰綠色濁積巖與程山亭組分界,二者為整合接觸。本組厚>12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