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麗
簡介:
【解說】黃浦麗本是貴州省安順市關嶺縣頂云鄉木廠小學5年級的學生,3年前她母親因難熬貧寒的家境遺棄家庭、遠走他鄉;2011年底,原本是家中頂梁柱的父親,患高血壓腦出血偏癱在床,欠下了近11萬元的醫療費。黃浦麗在與姑姑一起背負著巨額債務的同時,不得不輟學照料父親。
【同期】(黃浦麗的小姑黃清)我沒有辦法就要回去,要去找錢,又要借錢嘛,所以就沒有人照顧我哥,就把小侄女,他的女兒接過來了。
黃浦麗,貴州關嶺縣頂云鄉木廠小學5年級學生。3年前,母親離家出走一直未歸,去年12月19日父親黃明松摔倒成“植物人”,住進貴州安順人民醫院腦外科,舉債花去11萬元錢,她被迫棄學專門照顧,擔負起照顧父親的“護工”任務。
3月22日,記者在貴州省安順市人們醫院住院部腦外科3號病房看到,黃浦麗在給父親擦洗身體,80歲的奶奶在幫忙她給父親翻身體……
“孝女”醫院里一天的忙刻生活
每日清晨6點,黃浦麗爬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給父親做翻身鍛煉,隨后對父親的全身進行按摩,針對不同的部位,她用不同的方法。在按摩時,只見她時而用手掌輕輕敲打,時而用雙手十指來按穴位,時而用手膀進揉按。到了7點鐘,她就要去去熬粥或者米糊給父親當早餐。“爸爸,餓了吧!”黃浦麗用勺不停地攪拌冒著熱氣騰騰的粥,使粥快速降溫,隨后她舀起一點粥用嘴試了試溫度。之后,她坐到父親的背后,將父親護坐立,接著又將父親的背緊緊靠在一邊的肩膀,再拿起一塊毛巾圍在爸爸的胸前,一手端起粥鍋,一手拿起勺,一點一點把粥喂到爸爸的嘴里,喂完之后,自己側隨便吃一點面包之類的干糧。
9點到12點這個時間段,她要送父親去安大廠吸氧,吸氧完后回到醫院已到了下午1點鐘,這個時間又要忙起給父親做午飯。給父親喂完中午飯不得一會,又開始幫父親擦洗揉身,隨后對父親全身進行按摩。下午5點左右,賣菜的小販開始做生意,她便去醫院附近的菜場買米買菜,回來之后又開始給父親煲湯喂飯,把父親的事情忙完,才去做自己的飯吃。
吃完已快到了晚上10點鐘左右,于是再幫爸爸按摩全身一次。“爸爸,幫擦洗干凈身體,讓你舒服點。”黃浦麗一邊忙碌,一邊和父親交流。擦完全身后,她又將爸爸抱側身,用棉簽,一點一點把褥瘡弄干凈,再涂上藥。之后,黃浦麗拖起疲倦的身子上床。第二天,12歲的她,又重復前一天的“護工”任務。
在醫院,只要提起黃浦麗這個小姑娘,很多人都為她的“孝’和懂事以及乖巧而感動。當看到她給父親翻身翻不動時,大家都愿意主動去幫助她。在她照顧父親的3個多月的時間里,每天做完父親的護理后,她總會利用閑暇時間來看書自學。“語文書,我能自學都懂,數學和外語就不行了。”她無奈地說。
“患者黃明松,這是你的醫藥費單。”一名穿白大褂男子送進來一張單子。
“哇,又欠費啦!”抓過單子看了一眼,她那張疲倦的臉一下子變得惆悵起來。“為了治療好爸爸,已經花去11萬元錢了,這些錢都是當代課教師的小姑姑借來的,所有該借的人都借了,現在已經借不來錢了。”黃浦麗小聲地說。她低著頭,久久看著欠費單。
面對父親的未來,黃浦麗說:“媽媽不要我了,爸爸是我唯一的親人,我不能沒有他。”
家徒四壁:天上下大雨 屋內下小雨
3月24日,記者去到黃浦麗老家關嶺自治縣頂云鄉木廠村大地溝組。木廠村大地溝一個比較貧窮的村寨,一條鄉村公路從村寨頂端的半山腰通過,黃浦麗的家就坐落在公路下方不足20米處。
這是一小棟用紅磚砌成的村房,建筑面積約在40平方米,房屋的頂棚是用牛毛氈蓋住。緊挨在這棟房屋的旁邊,又有一間四方分別用一根木柱頭支撐、周圍用竹片阻隔的破舊小房。與寨子里的不少“小洋樓”比起來,一眼就能看出,小麗的家是寨子里最貧困的人家了。
走進家里,光線有些暗淡,靠近門邊安放著一張寬大木床、床邊擺置著一個銹跡斑斑的回風爐,火爐的一側擺放著一張低矮的木桌,這是黃浦麗家的“碗柜”,房屋里除了這幾樣家俱外,顯得空蕩蕩的,而用牛毛氈蓋住的房頂已穿了不少的小孔。
用木柱搭建破舊小房十分的低矮,屋內安放這一張床,透過竹片之間的無數空隙,一眼就能望到屋外的一切,房頂是用無數塊破碎塑料布遮擋著。在屋內穿行,若稍不留心撞在柱頭或竹片上,就抖落下來一陣積灰。
“爸爸、媽媽在家是時,我就和奶奶睡在木柱搭建小屋內,爸爸、媽媽離家后,我和奶奶就搬回房里。”黃浦麗說,每一間屋頂都是漏雨的,若天上下大雨,家里就下小雨,讓她感到最怕的是晚上夜雨,很多時候清晨起床來,被子都被雨水侵透了。
村民說,黃浦麗家這棟用紅磚砌成的房屋,是幾年前,當地政府出資給她家修建的,但建房地突然出現了山體滑坡的跡象,目前,鄉政府正在為她家選新址另建房,所以,現在的房屋就一直沒有“打”房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