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毛丹,學名Nephelium lappaceum L.,又名毛荔枝,原產馬來西亞,屬無患子料韶子屬,有36個種,系熱帶多年生常綠果樹,是東南亞著名水果之一。紅毛丹是熱帶多年生常綠喬木植物,也是著名的熱帶水果,在中國能適合種植的地方不多,屬珍稀水果。
紅毛丹
概述
紅毛丹,又名毛荔枝,屬無患子料韶子屬,有36個種,系熱帶多年生常綠果樹,是東南亞著名水果之一。果肉爽滑,甜酸適口,除鮮食外,還可制果干、果醬和釀酒。植株美觀,木材堅硬,也是良好的庭園綠化樹種。原產馬來半島。現斯里蘭卡、印度至夏威夷的廣闊熱帶地區都有栽培,以東南亞各國栽培較多。20世紀初引入中國臺灣省和海南省栽培。
紅毛丹雌雄同株或異株。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每年可開花結果2次:2~4月開花的,6~8月收果;6~8月開花的,10~12月收果。果實橢圓形或卵圓形,果皮有肉質刺,色紅、黃或粉紅。果肉乳白色,半透明。種子1枚,與果肉分離或不分離(以分離者為佳)。適于高溫潮濕的環境。氣溫降至8℃時葉片和嫩枝受害;低于5℃時大多枝枯葉落。東南亞各國栽培地區年平均氣溫多在26℃以上,且雨量分布均勻,適于種植。土壤以肥沃疏松為宜。實生苗變異大,多用嫁接或空中壓條繁殖。中國一般在5~6月定植,使苗木形成發達的根系,以利越冬、抗旱。植距8~9米,苗期要有60%的蔭蔽。冬季氣溫降至10℃以下時,要注意防寒。苗期施肥以氮肥為主,結果樹在花前和收果后以施氮、鉀肥為主。嫁接苗植后3~5年結果,9年后進入盛產期。
生物學特征
一、分布區域
原產于馬來半島。東南亞各國,如泰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有生產,美國夏威夷和澳大利亞也有栽培。泰國紅毛丹有“果王”之稱。中國的臺灣、海南有種植,云南西雙版納有試種。
二、栽培意義
果實宜鮮食,也可加工成各種制品,肉脆,汁多,營養豐富。其果核含油脂近37%,適于制肥皂,根和樹皮含單寧及皂苷,新梢可作染料,樹形美可作觀賞樹。
三、栽培特點
根系生長快,側根良好;主枝粗壯,分枝多而密,嫩梢褐色披鐵銹色短柔毛;葉為偶數羽狀復葉,互生或對生;花為頂生或腋生的圓錐花序,有雄花、雌花和具雌花功能的兩性花3種。果實為核果。
生長結果要求年均溫24℃以上,冷月均溫,>7℃,≥10℃的年有效積溫8600℃以上,低于20℃生長緩慢,低于5℃會出現凍害。紅毛丹喜光,喜濕,喜有機質豐富的微酸性土壤。生產上常采用無性繁殖,用紅毛丹實生苗作砧木。海南紅毛丹常見的病害有白粉病、藻斑病和霜霉病,以及蟲害黑尾舟蛾、褐邊綠刺蛾等。
栽培要點與其他南方果樹同。
四、種類和品種
紅毛丹變種多,以果皮色澤分為紅果、黃果和粉紅果3個類型,以果肉與種子離核與否分離核和不離核2個類型。
我國海南保亭熱作研究所選出并在生產上推廣的無性系有BR1、BR2、BR3、BR4和BR14等。
五、采收、加工及市場
以果色變化為采收主要標志。紅果品種由綠轉紅色、深紅色或粉紅色,黃果品種由綠變黃色或橙黃色即可采收。
紅毛丹國內栽培少,為增加市場果品花色品種可適量發展。
價值
紅毛丹 - 食用價值
紅毛丹外觀美,營養豐富,富含碳水化合物、各種維生素和礦質元素,主要品種可食部分占41%-47.3%,味甜至酸甜,帶荔枝或葡萄風味,可口怡人。紅毛丹的果肉含葡萄糖、蔗糖,含豐富的維生素C、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多種礦物質,如磷、鈣等。其性味甘溫,果肉甘香甜美厚而多汁,還有人稱它為中國嶺南的荔枝,更有毛荔枝的別名。
紅毛丹的營養價值:長期食用可潤膚養顏、清熱解毒、增強人體免疫力。它含有豐富之鈣質,磷質與維他命C。紅毛丹果實營養豐富,供鮮食和加工制罐頭,此外還可制蜜餞、果醬、果凍和釀酒。種子含脂肪37%,油可制肥皂;樹皮和樹根含單寧及皂苷,新梢可作染料。此外,果樹還可作為園林觀賞樹木。
海南紅毛丹的吃法:紅毛丹就像長毛的荔枝。吃法和荔枝也很像,果肉也很像,但是個人覺得沒有荔枝好吃,只不過長的比較有特點而已。吃紅毛丹要用牙慢慢輕輕地一層一層咬,如果心急大力那就會核散膜碎,膜肉相連了。
紅毛丹 - 經濟價值
紅毛丹是一種極具經濟價值的熱帶果樹,在市場上享有較高的聲譽,售價高,在海南種植有一定的適應性,且南部和東南部地區適于種植紅毛丹,產量高,品質優良,是很有發展前途的熱帶果樹。
無患子科熱帶高大喬木果樹,樹干粗大多分枝,樹冠圓頭形并開張,枝條緊湊分枝較均勻,樹葉深綠,果實呈球形、單果重44克,刺毛粗短疏、果皮薄、肉厚、肉色為蠟黃色、半透明、甜脆多汁、有香味、肉核分離,種子近長卵行或橢圓形,并有軟刺,串生于果梗上,,看似小刺猬,外表呈黃色,果肉為白色,柔軟而爽脆,味道甜酸可口,清香勝過荔枝。每年2月至4月開花,6月至8月為果實成熟采摘季節,20年樹齡產果可達100~125千克。
紅毛丹的果實宜鮮食,也可加工成各種制品,肉脆,汁多,營養豐富。其果核含油脂近37%,適于制肥皂,根和樹皮含單寧及皂苷,新梢可作染料,樹形美可作觀賞樹。
保亭熱作所栽培的紅毛丹有紅果和黃果兩類。根據果皮顏色,刺毛長短多少,果皮厚薄,果肉與種子分離難易和品質優劣等,初步選出一些優良品種,主要的栽培品種有:①保研1(BR—1)②保研2(BR—2)③保研3(BR—3)④保研4(BR—4)⑤保研5(BR—5)⑥保研6(BR—6),7、8、9、10、11、12。
栽培技術
紅毛丹是熱帶多年生常綠喬木植物,也是著名的熱帶水果,在我國能適合種植的地方不多,屬珍稀水果。海南省保亭熱帶作物研究所于60年代引種試種成功,至今已有幾十年的栽培歷史。紅毛丹是一種極具經濟價值的熱帶果樹,在市場上享有較高的聲譽,售價高,在海南種植有一定的適應性,且南部和東南部地區適于種植紅毛丹,產量高,品質優良,是很有發展前途的熱帶果樹。保亭熱帶作物研究所科技人員經過幾十年的生產栽培研究,總結出一整套紅毛丹豐產栽培技術經驗,為了適應海南瓊南地區充分發揮其獨特的自然優勢,大力開發紅毛丹這一高效農業而努力,我們將從紅毛丹的栽培意義、栽培歷史和分布、主要栽培品種、對環境條件的要求、繁殖技術介紹如下:
一、紅毛丹栽培的經濟意義
紅毛丹經濟壽命長,產量高。保亭熱帶作物研究所植物標本園于1960年從馬來西亞引進試種的紅毛丹,40多齡實生樹其生長仍然很茂盛,沒有生長衰退的跡象,估計其經濟壽命至少50年以上,甚至可與荔枝壽命不差上下,最高單株產250千克。管理好的紅毛丹園,十多年的芽接樹平均株產可達180千克,畝產可達1600千克,收益是相當可觀的。
紅毛丹果實通常作水果生食,也可作飲料或糖水罐頭。果肉黃白色,半透明,汁多,肉脆爽,味清甜或甜酸可口,或有香味。據分析:果肉比占31.0~60.2%,總固形物14.0~22.2%,糖3.61~6.25%,檸檬酸0.39~1.53%,維生素C100克果肉含1.63~5.5mg。紅毛丹優良品種果大,皮薄,核小肉厚,肉核分離,肉脆香甜可口。
紅毛丹樹經過修整后的樹體,葉、花、果都很美觀,也可作為園林綠化和庭院樹種栽植。因此,發展紅毛丹生產,為內外銷提供果品,滿足國內外人民生活需要,為國家積累資金,對豐富我國熱帶水果資源,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二、紅毛丹栽培歷史和分布
紅毛丹原產于馬來半島,目前亞洲熱帶地區及中美洲均有栽培。產地以馬來半島為中心,西到斯里蘭卡的低地,東至中南半島及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夏威夷。1900年傳入非洲法屬殖民地。在東南亞一些國家中,紅毛丹是水果栽培上占有一定比例的熱帶水果。在泰國,紅毛丹有“果王”之稱,作為最大宗生產的大眾化果品之一,種植面積123萬畝,年產114.8萬擔,平均畝產達657.5千克,除在本國銷售外,還運銷日本、香港等地。馬來西亞紅毛丹種植面積4800公頃,單株產鮮果200~300千克。
三、主要栽培品種
紅毛丹屬無患子科常綠喬木植物。保亭熱作所栽培的紅毛丹有紅果和黃果兩類。根據果皮顏色,刺毛長短多少,果皮厚薄,果肉與種子分離難易和品質優劣等,初步選出一些優良品種,主要的栽培品種有:①保研1(BR—1)②保研2(BR—2)③保研3(BR—3)④保研4(BR—4)⑤保研5(BR—5)⑥保研6(BR—6),7、8、9、10、11、12。目前,保亭熱作所技術人員通過技術改良,把低產劣質的紅毛丹換冠改接成高產優質的紅毛丹保研7號。保研7號是選自保亭熱作所四隊實生樹優良單株。該樹高大,樹冠圓頭形、枝條緊湊分枝較均勻,果實紅色、近圓形較大,單果重44克,刺毛粗短疏、果皮薄、肉厚、肉色為蠟黃色、半透明、甜脆多汁、有香味、肉核分離,種子近圓形。成熟期為6月中下旬,為早熟品種,20年樹齡產果可達100~125千克。該樹高產,果大肉厚、甜脆多汁、有特別香味,建議在適宜地區加速繁殖推廣。
四、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溫度是紅毛丹栽培的限制因素。紅毛丹是熱帶果樹,對溫度要求較高,年平均溫度24℃。降雨量是影響紅毛丹生長和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紅毛丹要求年降雨量不少于2500~3000毫米。在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下,紅毛丹生長好、產量高。紅毛丹要求土壤長期保持濕潤,自然降雨不足的地區或旱季長而明顯的地區要具有提供灌溉的條件,保亭熱作所年降雨量925.7~2482.3毫米,平均1884.8毫米。干濕季節明顯。5~10月降雨多,11~4月雨少,土壤干旱,不利于紅毛丹開花和稔實(保亭地區花期2~4月)。花期遇旱,開花遲而不集中,稔實成果率低。紅毛丹在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而潤濕的沖積土,砂壤土,紅土或粘壤土,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上生長良好,在土壤貧瘠或砂土上種植的紅毛丹生長不良。排水不良的低洼地不能種植紅毛丹。紅毛丹是喜光的熱帶果樹,成齡樹光照足,生勢好,開花多,稔實成果率也較高。強風易損傷紅毛丹枝葉,往往造成枯枝落葉,影響生長發育。
五、繁殖技術
紅毛丹可用實生繁殖和無性繁殖。實生繁殖雖然是選種的一個手段,但結果遲、產量差異大、品質變異大。同時,紅毛丹實生樹又是雌雄異株果樹,雄性植株比例達34.2%,因此,不利于果樹良種區域化。生產上一般采用無性繁殖方法,其中有嫁接法和空中壓條兩種。
栽培特點
根系生長快,側根良好;主枝粗壯,分枝多而密,嫩梢褐色披鐵銹色短柔毛;葉為偶數羽狀復葉,互生或對生;花為頂生或腋生的圓錐花序,有雄花、雌花和具雌花功能的兩性花3種。紅毛丹果實為核果。
紅毛丹生長結果要求年均溫24℃以上,冷月均溫,>7℃,≥10℃的年有效積溫8600℃以上,低于20℃生長緩慢,低于5℃會出現凍害。紅毛丹喜光,喜濕,喜有機質豐富的微酸性土壤。生產上常采用無性繁殖,用紅毛丹實生苗作砧木。
海南紅毛丹常見的病害有白粉病、藻斑病和霜霉病,以及蟲害黑尾舟蛾、褐邊綠刺蛾等。